“老师,为什么孩子在机构表现很好,在家却是个小霸王?”
“老师,为什么孩子会乖乖听你的,可我吼他十句都没有?”
“老师,孩子在机构能做好的事,在家却不会了,是泛化没做好吗?”
……
这些问题,简直说出了无数家长的心声,想必很多家长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吧?难道老师对付自闭症孩子真的有魔力吗?
首先敲黑板,孩子在学校机构与在家里的行为表现不一致,这个问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面对同样的任务,孩子在机构就听从老师的指令,遵守规矩,在家里就能逃则逃,调皮捣蛋,是孩子在不同的条件和机会下,做出了不同的行为选择。长此以往,家长对孩子没有了管控能力时,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那究竟为什么孩子更容易听老师的话,却对家长的话总是置之不理呢?无论是在机构还是在学校,老师对待孩子的要求往往比较“严格”。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做到就是没做到,老师不会因为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逃避任务大哭大闹而妥协。老师们对于什么该关注,什么该适当忽略很清楚。同时,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强化也很及时。当老师给孩子安排任务或者下达指令时,也很明确,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要做什么。VB-MAPP的作者Mark L.Sundberg曾说过:任何面对面的教育训练,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机构学习,接受干预,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一定会想要逃避任务。回想一下你的小时候,是不是在面对学习任务的时候,也想过要逃跑?无论是机构中的一对一个训课还是几个孩子在一起的集体课,孩子都会感受到教育本身的一种“强制性”。在孩子与老师打交道的历史中,孩子们明白,逃避并不管用,而且听从老师的指令是必要的,和其他人一样遵守“学习的规矩”会更好。而在家的时候,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管理很难形成规矩。首先,孩子要面临的环境不一样了,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其次,对于孩子的一些哭闹、情绪问题,家长很容易出于心疼、不忍,或是不耐烦,而放弃坚持,想着先让孩子冷静下来。但是,时机和方法不恰当往往会强化孩子的“问题行为”。在家,这个一直以来比较放松随意的地方,很难让孩子感受到必须要遵守规矩的“强制性”。在机构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完成一个任务,老师就会给与强化,给孩子一些奖励。孩子犯了错误,也会给予适当的惩罚或其他解决办法帮助孩子减少不良行为。首先,无论是奖还是惩,都是非常及时的,要强化或改正孩子那些方面,是非常明确的,而且奖惩的给予也很明确。其次,奖惩都有度,不会无限制或少限制地给予。老师对孩子频繁的奖励和表扬,除了强化了孩子好的行为,也间接强化了孩子了孩子对于“强制性”环境的服从。在可以选择做不做,如何做的情况下,孩子对于任务,依旧选择了服从,而没有逃避,这也恰恰证明了机构或学校教育的成功。家长在家的时候,也会考虑给孩子强化的问题,但是,有时候会不及时,有时候难以把握度,给多了,或者给少了。有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问题行为,把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不好的一面。孩子做的好,家长会觉得是“正常的”、“应该的”。孩子没做好,家长会制止,但可能并没有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做好了没有奖励强化,没做好一直被制止,孩子也会产生厌烦情绪,就不怪他为什么在机构在学校做的好,但在家里在父母面前就不好好做了。孩子在学校可以服从,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与技能,但在家的时候服从度大大降低,不利于学到行为与技能的泛化,最终可能会导致新技能和行为的流失。这就是为什么自闭症孩子长大以后,离开机构,脱离学校,很容易就“退化”,忘记了曾经学习的技能。所以,在家也给孩子建立规矩,在家在校一个样,也是为未来有一天孩子不得不离开学校教育,回归家庭,做好准备。如果我问你,机构老师是如何要求孩子的?你能快速准确地说出几条吗?可能很多家长都不是很明确,在机构老师是如何要求孩子的。既不知道机构如何要求,也不知道自己在家应该如何做,这就是缺乏沟通带来的后果。家长要积极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机构的情况,近期教学目标的设定。向老师请教在家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双管齐下。在机构,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师是干预训练的主导,他们可以把握科学的方法,也了解孩子当前的能力与未来的目标;回到家,家长就是家庭干预的主力军,也需要得到一些专业的指导。家校配合,保持一致,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也会更好。在前面我们提到,很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很少发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看见孩子的优点。因为与缺点和不足比起来,做得好可能更不容易被发现。当你不想让孩子做这个行为的时候,不要总说“不可以... ...”“你不能... ...”“不行!”“不... ...”改变你的沟通方式,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不能做什么。例如,把“别喊了!”改为“安静”,把“不能看电视!”变成“可以玩玩具”... ...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多给表扬。但这不意味着只有在孩子做出什么惊天大事的时候,再给予表扬,只要他遵守了规则,服从了指令,这些都应该表扬。不吝啬你的赞美,把负面变得正面,孩子会爱上与你互动的。“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这句话可能都要被说烂了,可是又有几个家长能真正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再来影响孩子呢?比如说,我们会要求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但周末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赖在床上,抱个手机,却对孩子说“你要起来了”呢?在机构或学校,老师们是会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的。所以,老师说的话自然比家长说的更管用。自闭症孩子的模仿能力或许并不优秀,但是周围的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家长想让孩子能乖乖听自己的话,其实是一件艰难又漫长的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心。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对孩子进行干预,帮孩子养成服从社会规则的行为规范,在未来,这些都将让家长和孩子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