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桂珍//散文:母亲的疤痕
母 亲 的 疤 痕
文//邢 桂 珍
我的母亲是普通的山村主妇。她除了勤劳和善良外,勇敢和孝顺更加让人佩服。
母亲出生在重男轻女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大概是性别的缘故,就把得天花的“机会”留给了她,原来俊俏的脸变成了满是疤痕的麻脸。由此下嫁大她十多岁又体弱多病的老男人——我父亲。父亲又半路撒手人寰,母亲守寡未再嫁。从此,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用超乎寻常的毅力将七个孩子养大成人(题图、出生顺序右起递减)。
母亲的一生注定与疤痕有“缘”。一生经历几次惊险的意外伤害,但她竟能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她身上布满了形状各异的疤痕,每块疤痕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母亲留下的“明处”疤暂且不说,只说我未出生前她为亲人留下的“暗处”疤痕,足以使人叹为观止。
那是在父母婚后的一个春天,农民最繁忙的春播拉开序幕。有一天准备种地物品都已齐全,俩人来到牛圈牵牛,父亲专注地解牛栓绳,母亲在身旁等待。就在即将解开绳子的一瞬间,疯狂的牛瞪大眼睛向父亲发起攻击,千钧一发时候,母亲毫不犹豫冲了过去,火速推开父亲,躲闪不及的母亲,被牛角戳穿了背部的同时还断了一根肋骨。母亲遭到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不但不责备这头陪嫁的母牛,而且还替母牛惋惜被父亲扔掉的死牛犊。
善良的母亲,舍身救父亲,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痛苦的硬伤,但背部却落下了隆起的大疤,像一粒沙石嵌在那里,深埋衣下半个多世纪不为人知。母亲这纵身一跃,挽救了一个家族。
母亲沿袭了中国传统女人的美德,尤其把孝道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初夏,爷爷又犯了头疼的老毛病。孝顺的母亲,依然准备采用村民口传“秘方”为其“医治”。
上午,母亲安顿好三个孩子,带上工具,打算到北山挖中草药——细辛,为爷爷治病。
刚刚下过雨,天空显得更加湛蓝。
母亲沿着山间小路向东疾走,路两侧高大的刺槐树上知了唱着悦耳的歌声,簇拥着像秋千垂吊的白花,飘香四溢,沁人心脾,引来无数蜜蜂采花酿蜜,沸沸扬扬地缀满花穗,把花串坠得晃来晃去。
她看到这些勤劳的小精灵,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奉献着,把甘甜留给他人,心里不禁充满了愉悦,感叹着蜜蜂崇高的行为。
眨眼间,母亲的双足已触到北山脚下,她又踏上了蜿蜒崎岖的山路,走进自家养蚕场。这些柞蚕宝宝,食平庸栎树叶,却吐尽高贵靓丝,最后低调地将身体包裹起来;想来母亲勤劳的品格正像柞蚕吐丝一样伟大。随后,母亲到达了生机盎然的山顶,放眼望去,苍翠的山峦拥抱着畸形怪状的悬崖峭壁,升腾的白雾吻着由低矮到参天的丰盛植被。优越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若干种中草药在这仙境中“安家落户”,它们隐居在草丛和树林中。
母亲熟悉细辛的生长环境,一边寻找一边挖着,静谧的山上,不时传出镐头撞击石头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稍后,眼明手快的母亲,已挖了很多细辛,她正准备回家给爷爷熬药,在她回首的猛然间,一眼望到那块依山陡峭悬崖上面有株老细辛,虽然它与别的植物齐头并肩,它却鹤立鸡群:心形的碧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颀长纤腰随微风舞动婆娑;紫色筒花弥漫着迷人的芬芳;含苞的花蕾向母亲“招手”。母亲深知这株多年生的细辛,根部的药效一定会高于挖完这些。她眼前又浮现出爷爷痛苦的表情,为了使爷爷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母亲不再犹豫了,而是勇敢地从悬崖侧面攀沿上去。
这块灰色峭壁长满苔藓,壁上只有能容下一只脚的凹陷,母亲只好两脚交替使用这点“阵地”,想顷刻就能挖下这株细辛,但出乎预料的是细辛长根却与周围杂草、树木的根交织缠绕在一起,她试图换过几种挖掘手段,始终不见细辛根的末梢。此刻已近中午,疲劳的母亲想尽快赶回家给老少做饭,更加心急如焚。分神的母亲身体重心有些失控,一失脚,意外发生了,人从悬崖上滑了下来,几乎遍体鳞伤,特别是臀部,正好落在锋利的栎树斜茬上,人像躺在钉排上遭受酷刑一样忍受煎熬。母亲痛不欲生地哀叫着,呻吟着……
再次经历大难的母亲,又与死神擦肩而过,竟能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是爱拯救了母亲的生命!她爱得越深,生命力就越强。但她臀部却留下多处不可示人的疤痕,在母亲身上“潜伏”了半个世纪。如果不是她晚年病重落炕,我帮她洗澡时的“巧遇”,母亲恐怕会将这些疤痕的秘密带到坟墓中去。
母亲的一生,为家族奉献了一生。为别人她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虽然落下疤痕,饱受委屈,但她却无怨无悔,甘做寂寞的砥柱。
母亲身上的疤痕,是用博爱镌刻的;这些疤痕像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展现在我的眼前,并激励我前行;这些疤痕,也是母亲刻在我心中最宝贵的勋章!
【编者】
此文读之令人潸然泪下,心生无限敬佩。母子情深,母女情深,母爱伟大,无私,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邢桂珍,文学爱好者。子曰诗社社员。师从铁人文学社主编王文超名下。合作编辑出版《晚晴文集》《枫叶正红》《情满夕阳》《春之声》等六本文集。作品散见于国内报刊杂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