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别号严陵之谜
威远别号严陵之谜
威远,别号严陵,其源流,笔者曾在《严陵镇名称溯源》一文中有所述及。笔者在此拙文中认为:威远别号严陵,源自李南晖知县的《自京回任纪入境一十八韵》一诗。南晖李公的这首诗,创作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冬十月,并由李公书写刻石成碑,镶嵌于青峰书院砖墙,今碑石已毁,其诗文收录入光绪《威远县志》一书中。笔者在《严陵镇名称溯源》拙文中还认为,李公在其诗作中用“严陵”指代“威远”,其出处源自穹窿山岭中的石刻古遗址《旧遗王殿址》,即新场观音堂摩崖石刻惠珉宫神龛石刻楹联:“赫赫然功垂西蜀,明明者德被严陵”。在此石刻楹联中,使用“严陵”一词表述威远境邑,是目前所知县内最早使用该文字的记载,其石刻年代可能为明代初期。笔者据此推测认为:威远别号严陵的源流发端,应早于前述石刻文字记载,但始于何朝何代,已成未解之谜。
威远穹窿,方山密布,属低山深丘区;县城以南,馒头山遍野,属浅丘陵区。严陵这一别号,描述了威远境内的这一自然地理、地质地貌特点,十分形象,内涵丰富。由于在隋唐时期,有威远戍、威远军统部,长期驻扎威远穹窿腹地方山、河谷平坝屯田戍边,在南宋末年又广筑山砦以屯田抗元等,因此笔者认为:威远别号严陵,与前述军事活动密切相关,发端于宋末或有可能。
陈廷德
二〇一九年六月
附录:
(一)、自京回任纪入境一十八韵
寒风伏野草,暖风生春阳。纡绶回金阙,再莅严陵疆。
严陵我所治,十载余星霜。锦城一去住,大都复翱翔。
父老交叹息,儿童互相望。眷言缁车还,庶几饥渴忘。
我行未入境,夹道肃壶浆。邻民数十人,罗拜动连庄。
遥遥旌旆来,林林满路傍。邸舍争盈溢,旅宿坐檐廊。
隔日越阡陌,衣冠每成行。几上陈盂水,壁悬明镜朗。
长者前致辞,少者喜洋洋。递城三十里,流应睫不遑。
衢巷多歌讴,吹鼓自倾觞。晚衙夜初寂,更筹已有常。
是夕犬不嗥,静对灯烛光。民情我所悉,深怀结惭惶。
乾隆四十二年冬十月,渭城李南晖并书
(二)、史料点滴摘录
1、光绪《威远县志——杂类志外纪》在婆日至时条目中记载:“…至别号严陵的指老山一带而言,此威远戍统部所以列关隘也,第不知其所昉。”。
2、吴泳《论坏蜀四证及救蜀五策札子》:“…臣得杨恢书,自言由简入泸誓死以报,欲召泸、叙、荣州、长宁诸寨之丁,以图进讨。借兵于西南诸族,以壮军声。取财于一二郡,纲解以济乏绝。…”
3、《宋史》卷四十三记载:“(淳祐)四年春…庚申,以余玠兼四川屯田使。”。
4、《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记载:“嘉熙四年(1240)二月,以孟珙为四川宣抚使,大兴屯田。”,又记载:“(宝祐)元年七月诏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以兴元归附之兵分隶本路诸州都统,务抚存之,仍各给良田,制司济以钱粟,至是復有是诏。宋史余玠传曰:玠入蜀,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天生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计,又屬嘉定俞兴,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