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章法中最重要的原则

一提章法就懵了。

这是初学篆刻者最大的感受,去字典上查字一点问题没有,也知道分门别类的把字找准确了,篆法基本也确定了,但章法上如何安排,新人通常在这个时候开始不知所措。

因此,对于新人来说,篆刻章法是需要不停提,不断提的话题,但今天要讲的最为重要,我把标题列为最重要原则,是这个原则确实是篆刻入门者最需要一开始就掌握的原则。此原则就是:

篆刻章法的“整体”原则。

看到这里,你会说,哦,明白!知道了,其实,要真的知道,不是一件容易事。顺着我们平常的思路来说说吧。

我们平常刻四字印,一般依照用篆原则,去不同的字典里查到需要的四个字,把它们平平正正地摆在划分好的印面里,就算基本完成了第一步,把字的素材准备好了。这叫“依式填篆”,是最初的章法实现方法,印面打个四字格,把每个字放进去,多省心。

如果刻姓名章,可能我们不会提更高的要求,四个字各自独立也还说得过去,那要不是姓名章呢?如果是一句格言,一句吉祥话呢(它们通称为词语印,以别于姓名印。其实,好的姓名印章,也是章法优秀的)?我们就必须想办法让这四个字之间有点关系。

难就难在这个关系!

清代徐坚在《印笺说》里说:“章法如名将布阵,奇正相生,起伏向背,各随字势,错综离合,回互偃仰,不假造作,天然成妙。若必删繁就简,取巧逞妍,则必有臃肿涣散,拘牵局促之病矣。”刻印如带兵打仗,篆字就是兵团,笔画就是班排,一笔一画放在什么位置,都有讲究。如果强行处理,就会显得生硬,不自然。

用白话说,一方印章,在章法上必须达到文字本身布局疏密有致、对称平衡,界格自然生动,印面和谐统一。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举例子,昨天群里一个篆友说,朋友结婚,送四个字的印给他们,选定了四个字“永结同心”,打算刻细朱文,四个字都不难,于是,查字典选好了字,写稿:

一稿,基本是依式填篆。

二稿,试图将永与结拉上关系,心也想着跟边线有点粘连。

三稿,结字的绞丝旁三竖都立地,想站得更稳定点。

四稿,心字又做了调整,用一条线呼应同字的横线

大家都认为稿子并不好,但又确实想不出更好的章法,于是在网上找到了方介堪大师的一方同内容印:

当然,大师的这方印是集金文的宽边朱文印,但细思量,才知大师匠心独运的妙处,当时,群友就思考得出了一些结论:

1、永和心字小,同和结字大,成对角呼应;2、永字左下部空白,用结字左边延伸过去填充不至于留白太多,且一凹一凸相互结合;3、同字口部做下坠之势,以心字做拱托之状;4左下角和右下角均有空白一块;5、四字笔画并无连接处,字体笔画较为简少,故用粗边框,至其不过于松散,使其形松而神不散,有采用一些铜印和古玺的处理边框的做法。(这一段是群友的原话)

大师就是大师。熬了一个晚上想破脑袋的各种设想,不如大师的一方印说明问题。

如上这个例子,讲的就是整体,印章里的几个字,不是独立的,是一个整体。

我们看看大师们的章法思想:

还从邓石如说起,他是篆刻史的拐点。邓石如的章法,是他自己的两句话,一句是:“宽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一句是:“计白当黑,奇趣乃出”。比如这方印禅居士:

这是一密一疏的典型,居字为了照顾士字两块留红,居字也在字形上做了处理,形成一大片留红相互呼应。印禅两字密,居士两字疏。而印字为了打破死板,又将头部做了线条曲线化,为了不使印禅两字透风,两字又做了粘连。四个字之间没有一个字是独立的,全部都在整体的印面里和谐地如一家人,互相照顾,互相帮扶。

说到一家人,马上想起吴昌硕,刘江老师的《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里提过,当吴昌硕的弟子诸乐三问吴昌硕:“何能得章法之秘?”吴昌硕回答道:“全印不管一字或数字,均应使之团结一气,如同一家人则可。”

吴昌硕是章法大师,他还有更高明的比喻,他认为章法是这样的:“刻印犹如造屋,在奏刀之前,必须做到全屋在胸,预先打好完整的图样,何处为厅堂,何处为侧屋,何处开门,何处启窗,应当一一作恰当的部署,达到无可移易的境地,才可以动手建造。否则倾欹草率,顾此失彼,就难以结构成完美无疵的房屋。”

用造房子来形容刻印,更形象化,也更说明问题。我们也举他一方印做为例子,看这方十九字斋:

边栏哪儿最少,斋字的下面,为什么,因为斋字笔画太多了,因此边栏虚掉用以透气,平衡印面。十字与斋字两字又平静安稳,保证印面站得端正,九与字两字又用弧线、曲线来保持动势,以打破印面呆板。四个字之间十与字拉手,九与斋字相连,这是横向的两排,九又与字动势,十又与斋字安定,又对角呼应,既平行牵手,又交叉呼应,真绝妙章法。

大师们的章法绝妙之作举不胜举!

新手刻印,最难解决的是章法问题,但理解了“整体”两字,就大致可以入门。每次写印稿的时候,不要忘记,你刻的这方印中所有的文字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独立的几个字,这是初学篆刻入门摆脱依式填篆真正走入篆刻艺术大门的第一步。

忽然想起素描上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来,别急着把眼睛画得可漂亮,先看看这张脸上五官的位置是不是正确再说。

可见艺术真是相通的。

(【老李刻堂】之82)

(0)

相关推荐

  • 吴昌硕篆刻及章法,赶紧收藏!

    吴昌硕篆刻及其章法 平而不板 吴昌硕篆刻作品中,大多是方正之形的印面.方正之形,容易给人造成平稳.正大.厚实.安定之感,但同时也易产生呆板.沉滞.乏味之嫌.印章中的用字,历来印家都主张从汉印入手.汉印 ...

  • 《篆刻学》:篆刻章法中的窍门和禁忌

    邓散木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艺术造诣精湛.其书诸体俱佳,自成体貌.尤擅篆刻,耽于钻研,印风古拙雄奇.格高韵厚. 他生平的篆刻经验见诸其遗作<篆刻学>,这部两万余字的书以小楷写就 ...

  • 细读《篆刻学》:如何在篆刻章法中求“变化”

    治印贵有变化,然变化非易言,一字有一字之变化,一印有一印之变化,必先审其脉络气势,辨其轻重虚实,并须不乖六谊,方为合作.(邓散木<篆刻学>第32页) 变化是艺术的生命,没有变化,艺术就不称 ...

  • 细读《篆刻学》:篆刻章法中的窍门和禁忌

    如题所言,邓散木先生<篆刻学>,在章法一章的第九节,列出了篆刻章法的十四宜和十四忌,让我们来系统学习一下: (邓散木先生像) 集画成字,集字成章,自一字以至多字,不论繁简单复,各有其宜,亦 ...

  • 汉印作业第111方:说说篆刻章法中的“呼应”

    今天发布汉印作业的第111方,还是新莽官印,就是这一方: (汉印军司马丞印) 在前100方里有同样内容的新莽印,但不是同一方,同样的2.2厘米宽,2.3厘米高.较传统的汉印.秦印稍稍小一点点.临摹时仍 ...

  • 篆刻章法原则中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与“计白当黑”

    篆刻章法中,最经典和最应当让新人记住章法原则的还是邓石如说的:"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这句话本指书法,也就是说在书法作品中既要注意字形笔画的实 ...

  • 细读《篆刻学》:章法中的“盘错”

    盘错,谓盘根错节,非谓屈曲纠缠.大抵字体长而笔画繁者,纳之方印格格不入,则取构成此字之某一部分,变易其地位,使之化长为方,此非盘错不为功,然必须详审其虚实朱白,篆意笔法,务求平实安稳,不可任意更张. ...

  • 篆刻章法与边格:边格在章法中的功能(二)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卿,初字香朴.香圃,又字苍石.仓石.昌硕,又作昌石,号缶庐.浙江安吉人,寓居上海.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诗书画印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誉为四绝,为纵跨近.现代的杰出艺术 ...

  • 【篆刻讲堂】章法与边格:边格在章法中的功能(二)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卿,初字香朴.香圃,又字苍石.仓石.昌硕,又作昌石,号缶庐.浙江安吉人,寓居上海.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诗书画印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誉为四绝,为纵跨近.现代的杰出艺术 ...

  • 印稿设计中的常规手段:再说篆刻章法的疏密

    如果你要问一个篆刻老手,篆刻里最难的事儿是啥?他多半会回答你,写印稿!平常所说的"七分篆,三分刻"里,写印稿在"七分篆"这一块,也就是说,纵刀施刻似乎稍容易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