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凤八怪派”的中坚,徽派与浙派的结合部人物——高翔

之前介绍程邃时曾提到过徽宗的一个重要分支“四凤八怪派”,前文介绍了55岁转用左手刻印的四凤之一:高凤翰,今天我们来看看第二个凤——高翔。高翔跟高凤翰同样名列“扬州八怪”,不同的是,高凤翰做过县令,而高翔从小就过着清贫生活,虽然读书很用功,但终生也只考中过秀才罢了。正因为从未做过官,因此在贫困之中他更加好学不辍,交游极少,自己关在家里种花养鸟,写篆字画梅花,孤傲不群的性格和嗜学成癖的性格,正使他在学问辞章、书法、绘画、篆刻上自成一格。因此,在扬州八怪之中,他也是重要的印人,他因为名字中也有一个凤(字凤岗),所以,他跟高凤翰等四人合称“四凤派。

一、个人简历

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高翔少年时期崇尚石涛,后与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高翔一生不曾入仕,因此,他的精力大都在书法绘画篆刻等艺事方面,跟高凤翰一样,高翔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没有左手刻印的记载)。他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好友。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意思明确,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很深。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篆刻,他跟浙派宗师丁敬是好友,高翔跟汪士慎是好友,两人都以画梅著称,汪梅繁枝,高梅简枝,各有意趣。跟他们也同属于一个文人圈子还有一位大人物,就是浙派的创始人丁敬,丁敬跟汪士慎是好友,因此,在篆刻方面,他除了受程邃、高凤翰等徽派风格影响,同时也受浙派风格影响。

(高翔像)

这几位同时又是不幸的,丁敬不说,汪士慎晚年目盲,高翔晚年右臂残疾,梅花都画不成了。乾隆十九年,高翔病逝。五年之后,汪士慎也死去了,梅花之友,终成绝响。

二、印学贡献

高翔的贡献在于他无意间站在了徽派和浙派的结合部,他在篆刻上一方面“工缪篆,刀法师穆倩(程邃)”,又因在扬州文人圈子里,篆刻多以抒发性情为主要创作方向,这是徽宗“四凤派”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因他与汪士慎的关系与丁敬交好,受丁敬影响也对切刀篆刻有所涉猎,对于切刀刻印也有探索之功。只是限于两点:(1)他没有走上仕途,而无缘结识金石素养更高的当世大儒;(2)时代的原因使他没有机会看到更多与篆刻相关的出土物。他没有在篆刻上走得更远。这是高翔的遗憾,后来结识更广的丁敬创立了浙派,成为一代宗师,再晚一些见识更多金石出土物的赵之谦成为真正的皖浙横站的大师(当然,赵之谦也有他的遗憾,他没有把精力放在篆刻上,而是在最重要的时间段走上了仕途)。不论如何,至少在高翔这里,徽浙两派的冲切刀法有了最初的交汇。

三、篆刻作品

(高翔之章)

这是高翔的自用印,显然,这是汉将军印的章法的精准模仿,只是他将五字章法应用在了自己的四字印章里,而且他避去了纵横恣肆,而以规整平稳面目出现,因此这方印面目极为工稳。刀法上,显然类似何震的猛利决绝。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如果看了徽派几位宗师的印,会觉得这方印完全是徽派风格的,但如果仔细审视用篆与刀法,显然,这方印又有后来浙派的影子。只是,这个时候,浙派还没成气候。

(竹西寓客)

汉白文印的章法,以冲、削、切结合的刀法出之,既显雅致,又略显苍古浑莽。

(程镳)

这显然又是三晋厚边细朱的战国玺印式,我们知道,这是程邃风格的,高翔继承了下来。以大篆入印,却又以均等章法安排,因此这方印在古朴之中,又略显工稳安定。

(犀堂)

这方印简略,像是梁袠等明人的作品,既是细朱文又不似元朱文一样典雅清秀,这个时间段,是个各种印式未完全确定的时期,因此有这样简单的作品,仅章法上,这方印的疏密布局尚值得一看。

(蔬香果绿之轩)

这方印有这样几个怪点:他是小篆入印,但又不是精准的小篆,有一点俗篆的影子(这是明人的遗风),六字均分印面,这像是汉代人的做法,印中各字粘边接边又有元朱的做法。刀法上,既有部分笔画爽利劲健,又有切刀形成的断续苍茫。站在整个篆刻史的结合部时期,高翔是幸运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