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242课:细说“迎”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我们讲《说文解字》“辵”部的两个汉字:迎和䢒(GBK字库无此字,字型为<辵+交>),因为<辵+交>是生僻字,现代汉语已不常用,因此,今天的重点汉是迎。两个字的详情如下:(一)yí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迎,逢也。从辵,卬声。”形声字。许慎认为它的本义是遇,相逢。段玉裁注说:“夆,<牛+吾>也;逢,遇也。其理一也。”但现代大部分文字学家认为,迎的本义是迎接。《方言》卷一:“逢,逆,迎也。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或曰迎,或曰逢。”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许慎这里说的逢,其实就是迎接。《仪礼·士昏礼》:“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主人身穿与来宾相同的礼服,出大门外迎接。再比如毛主席《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也用本义。
(1)奉承;迎合。《孔子家语·入官》:“不因其情,则民严而不迎。”王肃注:“迎,奉也。”不顾民情,那么民众表面恭敬实际却不愿迎合。又比如《新五代史·唐皇后刘氏传》:“刘氏多智,善迎意承旨,其他嫔御莫得进见。”其中的迎,用的也是这个意思。再比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就是那贫贱儒生,又不过做的是些揣合逢迎的考校。”其中的迎,用的也是迎合的意思。后来“揣合逢迎”发展为成语,用来指揣摩、迎合权贵(或上司)的心意,以谋求私利。(2)面向着,正对着。《孙膑兵法·地葆》:“绝水、迎陵、逆流、居杀地、迎众树者,钧举也。五者皆不胜。”没有水源,正对着山陵,处在河流下游,在死地扎营驻守,靠近树林,在这五种情况下,都容易招致失败。比如《三国演义》里,《失街亭》一战,马谡就是在绝水之地驻兵的,因此招致失败。
这个用法,在现代汉语里也经常使用,比如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迎面遇见了几条岔路,他们决不定走哪一条路近,便检了一个对面走来的老头子,很和气地去问他。”也作迎击。比如《孙子·行军》:“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这是一般的军事原则。即趁敌人渡河一半时攻击敌人,比较有利。又比如《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多官议曰:兵微将寡,难以迎敌,不如早弃成都,奔南中七郡。”蜀国面对大军来攻,没有战力迎击,群臣给刘禅出的主意。
(3)相反;反向。《墨子·鲁问》:“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战国时期,楚国人与越国人在长江上打仗,水流的方向影响两国军队的进退。实际上,最终上下游关系影响了两国最终的战争结果,越国最终为楚国所灭。
(4)预测;推算。《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筴(cè,策)。”裴骃《集解》:“瓒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这一句是说黄帝观测太阳的运行用神策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创造历法,是黄帝的功绩之一。柳宗元也有《时令论上》:“迎日步气,以追寒暑之序。”这里面的迎,也是这预测的意思。
(二)yìng。这个读音出自《广韵》。往迎。常特指迎亲。《广韵·映韵》:“迎,迓也。”《洪武正韵·庚韵》:“迎,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使来则去声。”是读平声还是读去声,意思是有差别的。读去声如《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毛传》:“言圣贤之配也。”孔颖达疏:“以圣贤宜相配,故备礼而亲迎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定下聘礼意吉祥,文王亲迎渭水旁。
2、䢒(GBK字库无此字,大部分设备不能显示,字型为<辵+交>)。读jiā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䢒,会也。从辵,交声。”形声字。本义是交会;交错。也作“交”。徐锴《说文系传》:“䢒,往来交会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䢒,东西正相值为䢒,今人假交胫之交为䢒会字。”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交胫之交引申即为交错,此相承增偏旁耳。”清代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叙》:“公独谓一经一纬,䢒错而成者,绮组之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