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要干掉专业媒体?先迈过内容这道大坎

2017年新年伊始,雅虎门户业务正式出售给了美国运营商Verizon,曾经的门户始祖今天凄惨卖身,宣告了门户时代的正式结束。这样的现象同时在中国上演,门户进一步走向没落的同时,新媒体之火熊熊燃烧。内容创业成为继O2O和共享经济之后炙手可热的创业潮流。在渠道能力、个性化分发技术和内容生产者生态之后,2017年新媒体市场的竞争焦点会是什么?

新媒体上演马太效应,7-2-1格局将形成

2016年,“剪刀+浆糊”的纸媒时代彻底过去,“鼠标+键盘”的网媒时代即将过去,“算法+平台”的个性化、社会化和信息流媒体时代来临。

手机已全面取代了报纸,更多的人开始更多的盯着手机,让移动资讯市场这块蛋糕变得越来越大。2016年,中国一共有10家主流个性化内容平台处于市场中心,包括移动新闻客户端、个性化资讯平台、还有微博等内容型媒体平台,来争夺这块正在壮大的蛋糕。而街头的报刊亭就像插卡电话机一样,正在沦为小众的存在,看报纸成为反主流行为。

在微博、UC、百度等新玩家的纷至沓来的同时,腾讯、今日头条们的优势已经建立,移动资讯市场呈现出“寡头集中化”的趋势。艾瑞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0月,移动资讯App阅读覆盖用户数亿达到5亿,其中Top3的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覆盖率从1月的70%,上升到11月的80%,月度覆盖用户Top3的App用户数分别是:腾讯新闻2.34亿、今日头条1.17亿、天天快报7600万,其他机构的数据与此有出入,但排名没区别。

来源:艾瑞咨询 mUserTracker

就是说,越来越多用户向排名靠前的客户端集中,移动资讯市场正在上演马太效应。

不难发现,腾讯已成为新媒体之王,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用户数已是第二名即今日头条的近三倍。如果算上微信、QQ、QQ浏览器等移动App的覆盖能力,腾讯优势更明显,短期内还看不到任何有潜力的挑战者。所以,移动资讯市场7-2-1的稳定格局已在形成:腾讯是“7”,变数是谁做“2”,谁又能瓜分剩下的“1”。

有人说,既然五大门户可以并存(腾讯、网易、搜狐、新浪和凤凰),移动时代为什么会有寡头?正如微信支付在移动时代能与支付宝平分秋色,改变财付通十年都干不过支付宝的历史一样,我们不能用互联网的结果来衡量移动互联网,两者本就不同。

新媒体围绕“3+1”竞争,凭优质内容突围

2015年到2016年,技术、渠道和生产是新媒体的三大竞争焦点。

  • 个性化技术: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是技术团队主导的创业项目,它们的崛起表明技术对于新媒体内容分发的重要性,信息流+个性化技术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信息推荐。

  • 用户覆盖:天天快报借助于腾讯新闻、微信手Q等核心业务导入用户,一点资讯与OPPO等换股合作来换取装机量,都表明渠道在过去竞争中的重要性。

  • 内容生产:2016年新媒体最大变化是自媒体模式的普及,基于开放平台的共享式创作模式,结合补贴计划,帮助平台吸引了数十万创作者。“芒种计划”、“点金计划”、“W+”量子计划、“100亿分润计划”,都在通过补贴来构建内容生产生态。

2017年,技术、渠道、生产的竞争还会延续。

个性化技术和泛资讯信息流将成为所有资讯平台的标配;渠道会下沉,去争夺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生态补贴还将继续,向直播、短视频等内容形态倾斜。不过,这三点是每家平台都要强化的事情,如果要超车,唯一的弯道将会是内容——不是内容生产的数量与效率,而是内容质量的提升。

第一,互联网永远不缺内容,但永远都缺优质内容。

劣币现象在大多数个性化平台上演,用户已对技术分发的、自媒体面向阅读量而创造的标题党、毒鸡汤、伪知识等劣质内容产生疲态,对于专业优质内容的需求日趋激烈。然而,专业内容生产门槛和成本高,需要专业团队甚至创作天赋,这意味着壁垒与机遇。

第二,用户注意力多了,但内容更多,优质内容才能突围。

今日头条市值超过了搜狐的十倍,移动资讯市场比门户大得多,一个关键原因是用户的注意力变多了——更多人成为媒体的受众,并且将比看书看报多得多的时间花在手机上,海量注意力涌入。然而,随着各大平台建立起内容生产体系,自媒体正在不间断地生产着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内容。用户的时间反而更难争取了,优质内容才能突围。

第三,专业媒体入局,优质内容生产者越来越多。

过去几年,专业媒体走向了两个极端,一类是来不及转型的走向没落甚至倒闭,尤其是一些都市报类型的纸媒;还有一类则是互联网化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媒体巨头,反而迎来了全新的起点,比如《东方早报》并入澎湃再出发,这些专业媒体将内容分发从过去的印刷厂或者网站,搬到了新媒体客户端,并且是以个性化信息流为主的移动客户端。

这两个结果导致的后果都是:新媒体平台上有了更多专业内容生产者,可能是专业媒体,可能是从专业媒体离职的媒体人,他们在生产优质内容上更加专业,现在大部分优质自媒体是传统媒体人出身。专业媒体转型,给新媒体注入了大量的优质内容生产者。

综上,可以看到,2017年新媒体平台之争,依然会围绕着技术、渠道和生产而进行,但是内容质量将是平台们竞争的焦点。如何通过种种方式,来提升平台整体内容水平,形成持续的优质内容生产力,是新媒体平台的重点。

新媒体平台如何才能赢得优质内容大战?

不论是腾讯还是一点还是UC还是微博,均已意识到未来内容质量将比内容本身更重要。个性化平台内容质量出现问题的根本在于,过度强化技术的力量,技术驱动的平台希望用程序员编码的算法取代编辑推荐,甚至直接用机器写稿。

要赢得优质内容大战的关键就在于,重视技术,但不能依赖技术,强化人的力量会是2017年新媒体的最大变化,具体来说有这些典型做法:

1、坚守专业媒体精神。

科技公司想要越殂代疱取代专业媒体,并不现实。专业媒体有专业新闻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同时承担着社会公共监督者的属性,有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这是自媒体或算法难以取代的。

我看到,媒体平台都在坚守或回归专业媒体精神。

前天《回家的礼物》系列直播刚刚结束,腾讯新闻在每年的春运选题上采用移动直播的形式,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火车站和机场,以过年回家的礼物为话题,跟无数返乡人探讨了回家的意义,切实的反应了真实的民众情感和状态,感动了很多网友,据不完全统计,《回家的礼物》上线第一天观看人数就达150万,互动点赞超过百万。可以看到,新技术+专业媒体选题既是行业的创新趋势,也是用户愿意买单的内容。

一点资讯的做法则是“强化人”的因素,其CEO李亚认为,自媒体不再具有传统媒体机构对于真实性、客观性、理性、全面性的自律,进而导致内容庸俗化、低俗化、低质化,弱化了媒体的公共价值。为此,一点资讯招募门户元老陈彤加盟,加强编辑模式。

今日头条有了总编辑,微博则越来越强调新闻属性,要做“大众新闻网络”,大家都开始意识并重视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而更加重视媒体精神。

2、中心化的内容运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