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把孩子养废的唯一好办法,看完,别想试图改变他

回复“情绪”抽取限时情绪急救包

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我伤害你;

我爱你,所以我伤害你。

--泰戈尔

在《以家人之名》这部电视剧在播出后,很多人都都好像看到了或多或少自己的缩影。

剧中,齐明月的妈妈动不动一句:

  • 我全是为你好,你应该听我的

  • 我那都是为你好,关心你

当明月想要开口拒绝时,却被当场齐母打断...

齐母无时无刻对齐明月的爱,反倒到让女孩觉得自己被母亲的“爱”裹得喘不出气,

明月再一次与齐母争吵时说过“你嘴巴上说的是民主,可是你的本质是专制!”

这样的对白,

是否会让你似曾相识?

如果父母最大的责任之一是保护关爱孩子,

那最大的伤害就是过度的保护与关爱。

01

 “他们可是你的父母啊”

我有一位朋友小z,平日里待人十分友善,从来不曾拒绝他人的请求,她跟所有的朋友们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仿佛刻意要把自己活成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我们一开始都觉得她是内向,比较害羞,直到后来我了解了到她的过去,也让我想起了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表现并不是仅仅只是字面上的“回避冲突”这么的简单,而是一种对于“被拒绝”无法控制的恐惧心理;

他们总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伴随极度的自卑,对社交场合感到极度焦虑...

回避型人格也会因为这种回避性格变得越来越胆怯不擅交际时常处于极度恐惧中;

从而导致在后期会有更多的精神问题,如抑郁症,焦虑与相关障碍...

小Z小时候,她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像齐明月。

这看似众星捧月的生活,在小z眼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模样,兴趣爱好不能少,成绩更是要名列前茅。仿佛父母人生中所留下的遗憾,都必须在她身上一一完成。

从学校拿着98分的英语试卷兴高采烈的小跑回家想要换来一句父母的夸奖

你觉得98分就应该骄傲满足了吗,为什么不看看那些分数比你高的同学努力100分呢?

高三结束的那一天鼓起勇气告诉爸爸自己未来真正想要去追逐的梦想

我和你妈替你看好学校和专业了,我们都是过来人,你相信我们准不会有错的!

小z也曾跟亲人朋友诉说自己的难过与委屈,可是换来的却是一句句:

  • 他们都是为你好!

  • 爸妈怎么可能害你呢!

  • 你要体谅你父母呀!

不知道在多少个夜晚她曾经问过自己:

我是不是太叛逆,他们对我这么好,我还这样背后说他们。

可是,我的想法他们总是一刀否定拒绝我,难道我要一直按照他们的想法生活吗?我还能开心起来吗?

可是属于自己的人生,

难道不应该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吗?

其实像小Z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的成长史都是原生家庭的缩影,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三观和想法也会影响孩子的对事物的看法。

02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由于缺失正确的教育观念,部分原生家庭或多或少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而这样的影响分很多种:

  • 言语伤害

  • 身体伤害 

  • 情感绑架 

  • 高度控制 

  • 冷漠忽视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对于原生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61.55%的受访者会正视和解决,10.48%的受访者选择回避,8.55%的受访者经常埋怨,12.61%的受访者回答以上都有,6.51%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过度保护(43.4%)和过度高压(32.7%)成为受访者原生家庭两个最普遍的不良特点。

很多曾经遭受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往往想要诉说但又不敢把这些受过的伤害告诉他人;

有的怕说了不被理解,有的则是因为羞耻感不知如何诉说,还有人最终选择了麻木的接受。

当然,也有人在遭受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时,能及时救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并接受专业的心理援助;

他能通过改变自身的认知偏差,以另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其带来的影响,得到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从“原生家庭”的恶循环中挣脱出来。

 原生恶循环能有致命

最近发生在河南一17岁少年因家庭问题而选择跳水轻生 ,好在被及时救援上岸,而据救援人员的描述当时少年在看到救援时却喊了句:

“不要管我!”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显示:

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 ,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这是引人深思的问题:

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孩子会选择自杀来放弃自己这很长而美好的生活呢?

03

用一生治愈童年,是假的

原生家庭的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无论是操控,暴力,或是压力,就如同烙印一样会如影随形的伴随这他们的一生;即使在成年之后,这样的伤害也潜影默化的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

“用一生治愈童年”不过是拿来骗成年人的戏码。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也许他们依旧被过去所折磨着,而旁人的一句句无关痛痒的:

“他们都是为你好!”

“他们可是你的父母啊!”

这无疑是在他们未愈合的伤口上,无情的再撒上一把盐,我们没有资格,更不应该道德绑架式要求他们去原谅去释怀...

写在最后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也已经尝试去沟通并解决后得到的是让你沮丧的反馈时;

请不要先想着逃避!

或许你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机构来得到更专业的帮助。

不管是少年的你还是成为大人的你;

都可以在专业的第三方心理援助做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纠正认知,愿你可以真正跟随自己的内心。

 原生家庭问题专家推荐

一对一专属心理顾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