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喜宴”变“冷宴”,以前人不到礼到,为何现在礼也不到了?

这种现象我也是深有感触。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我记得小时候谁家办酒宴或请客,邻里加亲戚一定是热热闹闹的。邻居会主动帮忙,亲戚都会来,当然也会随礼。

反正是热热闹闹,张罗的张罗,招呼的招呼,下厨房帮忙的帮忙,坐的时候也是论辈份来。敬酒也会先长辈,兄弟辈份互敬,长家常,互相认识人。一般五服之内的亲戚都相熟了。所以农村最早的宴席除了聚会还是一个社交平台和增加家族邻里凝聚力的一次机会。

家里前面屋后能放桌子的地方都放满了。

每一年走亲戚也是如此热闹。

现在不一样了,酒宴一般放在酒店,酒店是按桌算,一般不会全家都去,派个代表去就可以了。有些放在农村办的现在也只派个代表去。因为工作忙了,农村好多人也在工厂上班,时间不够。还有更多的人在城市里生活,农村的印象或许就只停留在过年过节回去的地方。

现在的酒宴上最早见的是一些上了年纪留守的老人,真正的年轻人不多了。亲戚之间也相互并不认识了,或许比较亲的表兄弟之类的还认识,再远一些的估计就很难认识。

长辈不认识晚辈,晚辈也不认识长辈,大家聚会说不上什么话,因为生活环境不同了,问的最多的是今年赚的怎么样,遇到年轻人问的最多的是结婚没,有孩子没,房子买了没。

因为除了这些实在找不到什么话可以说,渐渐地人就远了,心也冷了。只剩下原来的礼仪,有些几年才回一次村的,干脆连这些礼仪俗套也不理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有这么几点理由:

1、时间

以前除了种地,剩下的就是闲的时候,酒宴一般不会放在农忙之时,所以大家都有时间。现在别说酒宴,连过年的时间都很紧张,大家初六、七就得上班,走亲戚也就很紧地晃一下搞定。平时工作也很忙,如果工作日,压根没有时间。

时间变金贵了,帮忙的人也就少了,人少了热闹也就淡了。

2、功能

酒宴即是社交也是消息集散地,现在消息看网上就可以了。社交的功能也不存在了。以前村里人相互认识,可以互相帮忙。现在村里人相互认识,互相帮忙的作用不大了,大家居住和工作的场所很散,酒宴的功能仅剩下亲戚这一层关系了。

3、人情

农村的人往城市跑,有些一走就是十几年,或者一年就回来一两次,他们在城市开枝散叶,这些孩子对农村就没了概念,有些长辈都不认识也没有感情。就算两人是熟悉的,分开时间久了也聊不到一块了。正如两个小学很要好的同学,分开几十年,再见面能像小学一样无话不说的可能很罕见了。人情淡了,酒宴自然就淡了。

4、文化

农村的文化功能正在变淡。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农村是意味着生活,工作的场所吗?以前农村对于农村人来说就是一切,有些人终其一生也就在这十里八乡里混。

现在的农村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是因为父母在这里,出生在这里,他们和上一辈,老一辈对农村的感觉一样吗?

应该完全不同。

正如我孩子生活在城市,他回到农村是一脸好奇。他回到农村的理由仅仅是我是农村人罢了,而不是对乡村眷恋。农村的文化正在渐渐断层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结语:

宴不仅是一种活动,聚会,更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形成,发扬,传承是需要条件的,当支持这个“宴”的条件在减少,那宴自然就有点不像宴了。农村宴源于农村这种生态,当这种生态出现变化,基于之上的发生变化也是情理之中。

虽然类似像我这样的农村人看到这种现象也会很惋惜,但仔细想想无非是为了满足我们当年的习惯罢了,社会在进步,一切因缘而行,因缘而动。想通了,想明白了也就正常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