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复习?

老生常谈话复习,小觑复习会吃苦头,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从小到大,复习是个被说得不下十多次的词。为什么要复习?老师说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家长说复习可以让你对课程掌握的更好。而学生似乎都不太喜欢复习,因为觉得那是浪费时间,尤其是看一些自己都明白的东西。

复习这件事情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十分重要!

复习有三个作用,其一巩固所学,其二查缺补漏,其三为长时记忆做努力。

巩固所学,是为了克服遗忘;查缺补漏,是为了全面掌握知识,避免遗漏;为长时记忆做努力,是为将来提取知识运用知识做准备。

这些就是为什么要复习的理由。

遗忘,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在第二篇章里曾经提过遗忘的机制:未经处理的信息会被大脑直接“销毁”——遗忘的第一种情形;而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在提取失败时,构成了第二种情形。

学习中的遗忘大多数都是发生在第二种情形下,由于学习投注的关注力,这些信息都会经过一定的处理,进入长时记忆,但是在长时记忆库中的安放是无序的,这会导致提取失败。

遗忘是有规律的,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就揭示了遗忘的特质。在学习后的20分钟后,所学的信息就只有58%了,一个小时后信息量下降到44%,一天后就只有33%,两天后基本只有25%了。遗忘的速度远比我们认为的要快得多,所以复习增强了记忆的牢固度,换句话说复习把这信息牢牢地放置在长时记忆库中的固定地点,这样提取时就不会找不到了。

遗忘曲线代表着记忆时间的工作效率,根据遗忘曲线进行复习,就是克服遗忘的唯一办法。也就是说间隔复习才是科学的方式

在学习后的1小时、1天、4天、7天、15天、30天等时间安排复习,会大幅度提高记忆量,保证尽可能多的信息放在原来的位置,而不被其他信息淹没(想象一个混乱堆积的书架与一个有序的书架吧)。

是不是真要按照这个时间去复习呢?这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学校的知识是不断积累的,如果严格按照复习间隔去做,这个量是呈倍数级增长的,非常人能坚持。

常人不能坚持,但至少能保证几个关键时间点的复习,比如学习后的1天,4天等。基本的原则是在开始可以频繁点,至半个月后可以适当延长,及至几个月复习一次。

当然在复习一组知识点时,如果发现某个知识点已经被遗忘,那么针对这个知识点采取间隔复习加强记忆。这样会更有针对性也更效率,除非这一组知识点必须一起记忆运用。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采用间隔复习时配合理解,更具有效率,这在前面几篇章已经提到了。试问如果没有理解,那么单纯的死记硬背可以达到不遗忘的目的吗?

其实是可以的,但这有什么意义吗?什么情况下需要单纯的死记硬背?即便是英语单词,在语境下记忆也比单纯背诵要有用多了,毕竟语言是用的,脱离语境它有什么作用呢?

复习之于查缺补漏,则完全是为了避免人们的能力错觉,这和第三篇提到的自以为学会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更侧重于缺漏,是不是忽视了知识点的某个信息?是不是导致整个知识运用走向错误的道路?是不是会影响将来的知识学习?复习就是要弥补这些,避免盲区。

至于到了为长时记忆努力,知识最终是要被运用的,运用时就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没有长时记忆,你能怎么运用呢?到处抓瞎吗?还是重新学过?

复习重要吗?不言而喻,非常重要。

复习的东西是不是真正记住了内化了?有两种方式来验证,一是习题,练习一直是检验的最好工具;另一个是费曼法,能顺利而又简单地复述、回想。

以目前来看遵循这种遗忘规则来记忆,效果还是不错的,知乎上有不少人推荐,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

下一篇我们将进入学习的最后一层:运用。在此之前,回顾下关于复习的内容:

1.       复习:克服遗忘、查缺补漏、帮助记忆。

2.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制定间隔复习的科学方式。

玖阁之中,有九格,一格之中,有一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