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无法弥补成长之痛,永坠罪恶之渊,《鬼灭之刃》窥人性

之所以《鬼灭之刃》能让我当作心理学练习来看,是因为『上弦之月』中某些角色的独特性,或者说某些人性中的东西被放大了,极易被理解。再者『上弦之月』的成员独特完整的背景故事,也丰富了我的解读资料。

执念三:面具,被剥夺的感受

上弦之二:童磨,戴着假笑的鬼。

童磨总是摆出一幅救世主的态度,哪怕是吃人也被他说得无比高尚。若说他是假慈悲,可能不太准确,不如说那确实是他的慈悲,只不过这是连他自己也不能理解的慈悲,因为他感受不到情感,更因为幼年的经历将他的情感完全隔绝了。

童磨出生时样貌异于常人,迷信的父母便认为他是神之子,并建立邪教,让他代表神明接受信众的朝拜。两三岁的时候,他就看着大人们来到他的面前,哭诉的、失笑的、愤怒的、悲伤的,各种各样负面情绪在他面前展现。

他不理解这些教众在做什么,为什么在他面前哭诉一番就好像得到救赎一样,明明他什么都不是,什么也做不了。当时他只觉得这些人好可怜,并落下了泪。他在为这些人的无知而悲哀,可是教众看到却是他代替神为不幸的人悲哀。

他的不解与发问,从来都没有抛给父母,因为耳闻目染的就是父母引导教众,他潜意识中明白那是欺骗。于是他本能地选择沉默,毕竟真相是得不到的,相反可能会招来父母的恼怒,这种直觉让他停止发问,转而迎合父母的说辞,并继续观察周围的一切。

从他记事直到懂事,他看到的不是父亲利用教主的地位欺骗女性,就是母亲被出轨的父亲欺骗;不是他自己欺骗教众,皆大欢喜的局面,就是父母从教众手里敛财的场面。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童磨成长的环境很糟糕。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父母的行为准则会录制在孩子的行为中。童磨的父母迷信到可以利用他一手创办邪教,致使童磨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有意无意的欺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要在这样的环境生存下去,首要就是学会欺骗。

在漫画中,童磨对父母的评价是:他们无聊又愚蠢,否则他们怎么能建立这么无聊的宗教呢?而对自己的评价是:我从自幼时就很温柔聪明,看着父母可怜,我总是会顺着他们的话说。

这独白是真的吗?关键在于是谁说的,年幼的童磨,还是成年的童磨?显然是成年的童磨,所以这独白与其说是他的真实心意,不如说是他在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成年的童磨看过去的父母,自然觉得他们无聊愚蠢可怜,但是当年作为神子的自己又算什么?难道不也是无聊愚蠢可怜的?这个过于真实的评价是成年的他无法忍受的,他连想都不会去想。自己出于怜悯而配合父母演戏,自己高尚且富有同情心,这样的想法才是内心能够接受的。同时也符合他一直以来的价值观:让人类从世界解脱前往极乐。

问题在于童磨这个救世的价值观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成长环境熏陶出来的。一个孩子降生下来,除了生存本能的行为,其余道德、价值观都是一张白纸,经由父母老师的手笔在那张白纸上绘出。孩子年幼时,几乎是任由父母摆布的。父母教给他什么东西,他就接受什么东西,直到年长之后进入社会,通过社会的历练来纠正一些内在的东西(这叫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在作者的设定中,童磨是异类,因为正常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只能变得迷信狂热,很难形成理智的想法——他没有机会接触到正常的人类社会。

让我们摆脱正常孩子成长的逻辑,继续依照作者的设定去分析这个角色。

童磨的父母教给童磨的就是迷信与欺骗,年幼的他是无法反抗的,为了生存,绝佳的办法就是顺从。将孩子奉为神子的父母,又会如何对待孩子呢?恐怕更多的是恭敬,而非疼爱。

即便童磨内心不满,也无力摆脱。他为这些教众的无知而落泪,何尝不是为自己落泪呢?这些人就算是愚蠢的,他也不能表现出来他的不满。一个普通的孩子可以,但他不行,他是神子……一旦表现出来,那么父母会如何?教众会如何?后果不敢想,他也无法承受。

他做了两个选择。

第一个就是隔绝自己的感受,戴上面具,进行心理防御:漠然面对可以让自己好受,可以让自己轻松地活下去,渐渐地情感就被他压抑,放到一个内心的某个角落。面具则被他戴到了脸上,总是一副温和的表情。时间长了,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是缺乏情感的,体会不到情感。

第二个就是自我催眠,告诉自己诞生的使命就是拯救这些愚蠢的人类。至于方法,开始他并没有很明确的想法,直到成为“鬼”。鬼的吞噬与不死,让他想到了另一种永生的方式,拯救他人的方法也就有了……

为什么香奈乎嘲讽童磨没有感情、像个拙劣的滑稽演员时,童磨的表情是阴沉的?如果真的没有感情,其实也无所谓别人怎么看,不是吗?

童磨,想要找回曾经有的感情,但他找不到,毕竟拥有的时间太过短暂了,以至于有没有都成了疑问。这是他心中的缺失,不希望被别人看穿的痛处。

为什么死后的童磨突然又感受到了情感呢?因为蝴蝶忍对伙伴的信赖昭显了人际羁绊。羁绊关系是童磨缺乏的,他潜意识中渴求与母亲的依恋关系。他偏爱对女性下手的习惯,隐含着无意识的依恋。

尤其遇到了带着孩子的嘴平琴叶时,童磨不想杀死这个女人,反而想一直让她陪伴,直到女人寿终正寝。看着在他面前互动的母子,童磨似乎感受到什么了,只是他没有去深究这种感觉。

童磨死后的灵魂却从忍这里感受到了悸动,他情感的开关突然就启动了。这个突然启动的开关恰恰证明了他面具人格的由来。

执念四:认可,即为双生,缘何不同

上弦之一:黑死牟,最强剑士的双生兄长。

作者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常规的双生子的梗。一般而言,双生子最容易做成一组极具反差的故事。黑死牟是除去boss外最强的上弦之鬼,他同样是追求更强,但理由仅仅是为了超越双生弟弟。而他的转变和童磨一样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双生子在愚昧的时代,有时会被认为是灾祸的象征,其实无非就是继承家业的纷争。故事里黑死牟和弟弟生下来就被安排了不同命运:哥哥继承家业,弟弟要被杀死。因为母亲疯狂的阻止,弟弟的命运得以挽回:10岁后送到寺庙。

幼年时,即便两人在祖宅中一起被抚养,待遇却是天差地别:哥哥作为继承人受到良好教育,弟弟躲在阴暗的阁楼中见不得人。两人的父亲不允许他们见面,希望将他们隔绝。

哥哥黑死牟觉得弟弟可怜,会去找弟弟,陪伴他,并送了一支自己做的笛子;弟弟对自己的遭遇总是淡淡的,不以为意,却很珍惜母亲和哥哥。

裂痕产生于弟弟对母亲的依赖,黑死牟嫉妒却不自知,觉得弟弟太柔弱。某天弟弟信誓旦旦地说:哥哥的梦想是最强的武士,那他也要成为最强的武士。黑死牟只觉得一个整天粘着母亲的人、一个十岁后命运被确定的人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

裂痕进一步扩大在于弟弟无意间展现的剑术天赋,让黑死牟惊讶地发现那个自己同情怜悯的弟弟远比自己强大许多。弟弟对所谓剑术变强一点也没兴趣,而哥哥一直想通过勤奋来提升剑术却不得要领——拥有才能的没有兴趣,没有才能的万分渴望。

当父亲考虑将家业给予弟弟,把哥哥送去寺庙时,兄弟两人的待遇被颠倒了。紧接着母亲亡故弟弟出走,黑死牟在母亲的日记中发现了一个真相:弟弟并不是粘着母亲,弟弟发现母亲身体日渐衰弱,便在母亲身旁支撑母亲,外人看来却是孩子粘着母亲。弟弟似乎能看透万物,这个强烈的认知进一步刺激了黑死牟,作为哥哥的他妒忌这么个天才。

黑死牟的后半生一直追逐着弟弟的身影,他对弟弟的感情纠结而复杂。弟弟用的绝技他用不了,他只能运用派生的技能,弟弟的天赋他没有,似乎他永远都处于弟弟的影子中。他嫉妒这样的弟弟,痛恨无能的自己,可就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在内心对弟弟有一种微妙的亲情,掩盖在重重妒忌之下。

临近死亡,黑死牟才明白自己究竟为了什么才变成鬼:不是永生,不是变强,都不是,只是想成为弟弟,如弟弟般耀眼。

若黑死牟和弟弟一同长大,拥有相同的待遇,兄弟间的竞争就能避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仅仅将问题看作是父亲区别对待,还不够完整。最核心的问题是心理地位。父亲将哥哥视为继承人时,灌输的内容无非是你要配得起继承人这个位置,比弟弟强是自然而然的事;将弟弟视为旁支,若是努力那不错,若是顽劣也于家族无碍。换个情景就更容易理解,兄弟两人不是双胞胎,只是差一两岁的长子、次子,这种心理地位就尤其明显了。

即便双胞胎兄弟待遇相同,可是心理地位依旧是有高下的:哥哥是继承人,弟弟是旁支,哥哥自然要比弟弟强;哥哥一直是受重视的那个,弟弟一直是被忽视的那个。当立场相反时,哥哥不被重视了,就会千方百计想重新获得那份重视。

对于孩子而言,那份重视是从小印刻在内心的,形成他存在在理由:身为继承人,要能担负这个位置,比弟弟厉害,同时一切要做到最好最极致。只有做到这样,才能被认可。

于黑死牟而言,这种认可成就了他的存在。但是他究竟需要谁来认可?我想黑死牟最开始只是较劲,想获得父亲的认可,毕竟是继承人;加入鬼杀队的时候,是他想得到自己的认可,自己有机会和能力去超越弟弟;最终战的时候,他发现他最想要的是成为弟弟,潜意识上成为弟弟就拥有他的才能、他的光辉,就能获得世人认可。

黑死牟对弟弟的天赋是嫉妒的,更是羡慕的。既然是双生子,为什么偏偏是不同的?上天眷顾弟弟,却抛弃了哥哥……这是黑死牟无法回避的一个魔咒。再加上继承人的定位,这样的双重作用,让黑死牟内心迫切要获得他人认可。

若是出生在一个懂得教育孩子正视自己的长短处、懂得教导孩子相互友爱的家庭中,两人的结局定然有所不同,父母的引导至关重要。如何处理兄弟间的竞争,如何化解两人的嫉妒、争吵,如何认可不同个性能力的孩子都是父母不可避免的职责。

可惜他们的家庭给予不了这些,双生子的悲剧只能这样发生了。最令我可叹的是弟弟,至始至终都是敬爱哥哥的,珍惜哥哥的短笛,想亲近哥哥,这些黑死牟都看到了,却被自己的执念蒙蔽忽视。

原生家庭,不是固定的枷锁

这两位上弦之鬼的原生家庭挺糟糕的,都在他们的人生之初写了浓重的一笔。

人一生的轨迹并不会因为原生家庭而被禁锢,各自的经历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轨迹,这些经历会成为破除魔咒的外力。

然而童磨没有遇到一个正确的人,将他从中拉出来;黑死牟没有遇到一个智者,让他看清自己,最终世人成为他们执念的代价……

故事始终是故事,执笔的是作者,结局如何一切都在作者掌控中。幸而,我们的人生仍然由我们自己撰写,破除原生家庭的影响仍有希望。

P.S.本篇实在太长了,最后一部分『生存』就不得不撰写在另外一篇推文中,因此下周再见。

另,前篇被发现抄袭,我疑问:不觉得这文干巴巴吗?抄还是别抄了,你要转载就来问我呀,不问就拿,规矩不是这样的哎。

【文/云玖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