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成功了
今天我在四年级二班上《道德与法治》课,在讨论书中情境:“小女孩不吃药,爸爸的心情会怎么样?如果是你,该怎么办?”时,胡佳乐把挂在椅子背的外套穿上了,随后孙乾锋、庞镇涛也跟着披上了外套……
如果你是老师,你突然发现学生在你讲课时突然站起来穿衣服,会有什么反映?是批评孩子在课堂上过于随意?还是用怜爱赞许的目光保护孩子的这反常举动?亦或是以平常心对待,听之任之,习以为常?
说实话,这部分教学内容与“我的家庭”有关。所以我已习惯于听学生在课堂上喊口号的现象,几乎没期待孩子们的实际行动在课堂上立刻显现。然而,当我见到前面那一幕时,意外之余却亦是十分惊喜,于是立刻停下来采访换衣服的几位学生。
我:“宝贝儿,为什么突然想到把衣服披上?是冷吗?”
生:“我不冷。”
我:“那是为什么?”
生:“我怕我因为脱衣服感冒了,爸爸妈妈担心。”
我:“多么懂事的孩子啊!你的爸爸妈妈定会因你能管好自己,安心工作,少为你操心了。”
随后我问其他穿衣服的孩子的想法,得知他们都希望自己做好该做的事,让父母少操心。采访完毕,教室里开始沸腾了,一会儿又沉默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成功了,尽管与考试分数无关。
为了进一步树立孩子们为父母着想,为家庭尽一份力的责任感。我便让学生采访其他同学在家干些什么来结束展开教学。
杜甫吟诵春雨,说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也想尝试运用这“无声”“无痕”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这片乐土上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之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