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火车去西北(5)
作者:吴秀明
敦煌夜市
敦煌,是我神游已久的城市,这次终于成行,且一路顺利,感恩。 ——题记河西走廊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到近两百公里。火车开了大半天还走不出这片土地。
一场没有预约的暴雨,引发前往敦煌的途中山洪暴发,致使火车延误6小时,敦煌莫高窟闭馆。我们原定是7月17日中午前抵达敦煌,结果将近下午6点才到达;原本当天下午要去参观的敦煌莫高窟也因此而推迟到第二天上午。等到吃完晚饭,已是晚上8点,但这里的太阳竟然还未落山,想去逛夜市都还没到点呢。在酒店等到10点,等到天色完全暗了下来,可以去夜市品尝正宗的西北美食啦,慵懒的心情顿时明媚起来。人在旅途,唯美食美景不可辜负,惟其如此,方能不负美好时光。
敦煌夜市,也称为沙州夜市 ,是敦煌旅游线路上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位于敦煌市阳关东路,是当地最大的夜市,也是丝路美食和和丝路工艺品的聚集地。因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被誉为敦煌“夜景图”和“风情画”。夜市划分为风味小吃、工艺品、“三泡台”茶座及农副、土特产品五大经营区域。
敦煌的治安非常好,出租车起步价5元,我们从入住的红太阳饭店到夜市入口,打表计费一共8元,真心便宜啊!
司机师傅热情又耐心,一路上给我们介绍敦煌的风土人情、美景美食,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这,算是今晚的额外收获吧。驴肉黄面、杏皮水、敦煌臊子面、胡羊焖饼,每一种都那么诱人,有一种叫泡油糕的,外观看起来跟耳朵眼儿炸糕很像,但是比耳朵眼儿还要好吃,松软不粘牙,有红糖、芝麻、花生泡儿油糕,据说是敦煌宾馆根据民间传统方法创出的一种风味食品。因其色泽黄亮,表面膨松如轻纱,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得名。此物表层脆酥似飞絮,内里香甜如糯糖的特色,吃起来酥松香甜,是中外游客首选的风味食品。进入夜市中心,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本地的,外地的;本国的,外国的,均以吃烧烤居多,或站或坐,在这里汇成一股吃货潮流,起伏涌动……
一家名为“马应忠烧烤店”的,门里门外都摆满小桌子,吃货们大快朵颐,人声鼎沸。
我们在门外等了一会儿,才抢到一张小桌子,坐下,点菜。因为只有两个人,我们只点了两串烤羊肉、一串烤骆驼肉、一串烤馕坑肉,半斤羊肉馅水饺,又要了两小瓶青岛啤酒。就着街上阵阵和风,还有各家店铺不时飘出的烧烤香味,还有烟火味儿,慢慢品尝大西北特色美食。
对比昨天吃到的青海羊肉,那里烤的煮的似乎都要硬些,有些膻味。敦煌的羊肉则更加汉化些 ——我觉得青海的羊肉更正宗 但正宗得让你有些不习惯;而敦煌味道则更容易被我们内陆人接受吧。吃饱喝足,顺手买了一个馕饼(昨天在街上买一个20元,这里只要10元,关键是先生说好吃——过几天到了宁夏又买一个,才5块钱
),再沿着夜市尽头一路逛下来,主要去看工艺品和土特产。
前方一家烧烤店,门口围了不少人,有悠扬的西北民歌从人群里豪放而出。我顿时精神一振,挤进去一看:一张不大不小的方桌,摆着几样简单普通的西北美食,还有一大桶杂啤,五六个俄罗斯青年围桌而坐,桌旁放了个音箱。他们边吃边喝,不时有人起身高歌一曲(唱的都是我们的西北民歌),吐字咬音非常标准,歌声悠远淳厚,在夜市上空盘旋飞扬……还有伴舞的呢,俄罗斯女郎风情万种,舞姿优美动人,赞一个!工艺品大多是胡杨木做的,造型各异、做工精致,耐看。土特产摊位主要卖一些中药材,价位比较合理。我们买了一大捆黄芪,晒得很干,闻起来黄芪味很浓,讨价还价后每斤65元,感觉很合算。
水果摊位更是丰富多彩:葡萄,李广杏、鸣山大枣、哈密瓜、梨子、桃子等种类繁多,而且还有做成水果干的,特别甜。据说敦煌干果都是自然风干没有任何加工的,而且绝对不加糖的,沙枣,大枣,苹果干,杏干,葡萄干,黑枸杞,锁阳,桃干等等,应有尽有……
该吃的吃,该看的看,该玩的玩,所谓酒足饭饱,那就打道回府咯!
(本散文系列所有插图均为作者拍摄)
吴秀明(笔名:子非鱼也、非鱼),中文本科毕业,福建省中学高级教师,县作协会员。“冬歌文苑工作室”执行主编,“中乡美”平台和《中国乡村》杂志散文审编室编辑。爱好读书、写作、旅游和摄影,时有作品发表于各级报刊及网络平台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