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诱因让你分心?众多诱惑中,如何能变得心无旁骛
变得心无旁骛
有一个永远都在分心的人,古希腊人把他神格化了。因此,当某个东西让人极度渴望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我们将其形容为tantalizing,这里用的就是他的名字。这个故事是这样子的,坦塔洛斯(Tantalus)被他的父亲宙斯惩罚,被驱逐到了冥府,在那里,他发现自己在一池浅水中勉强地站立,身旁有一棵树,树上的果子已然熟透,在他头上晃动着。这样的诅咒感觉还满慈悲的,但是每当坦塔洛斯试图摘取果子,树枝就会移开,永远都够不着;当他弯腰想喝口清凉的水时,水就会退去,所以他永远无法止住饥渴。坦塔洛斯的惩罚就是永恒地渴望,却永远得不到。
你得称赞古希腊人的这些寓言故事,很难再更精确地体现人类的状况了:我们总是在追求着什么:更多的钱、更多经验、更多知识、更高的地位、更多的什么。古希腊人认为这只是身为一个易犯错的凡人所背负的其中一项诅咒,于是他们用这个故事来描绘我们永无止境的欲望,以及其所拥有的力量有多大。
引力与分心
想像一条线,这条线代表你一天中所做的每件事的价值,愈往右端,愈有价值,愈往左则是价值愈低。
光谱的右端是引力(traction),这个字是从拉丁文trahere 来的,意思是「牵引;拉」。我们可以把引力想成是生活中牵引我们向前的行动。左端则是分心(distraction),是与引力相对立,一样从这个拉丁文字根来的,这个字的意思是「把心思拉走」,分心则是干扰我们,让我们无法向着愿景中的人生前进。所有的行为,无论是向引力或是向分心靠近,都是被诱因所驱使,这个诱因可能来自内在或外在。
内在诱因从内部给我们暗示,我们感觉肚子在叫的时候,就会找零食;冷的时候就会找件厚外套来让自己暖和一些;而当我们伤心、孤单、压力很大的时候,可能就会打给朋友或是所爱的人来寻求支持。
另一方面,外在诱因则是环境里的暗示,告诉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像是叮叮当当的提示音和铃声,促使我们去查看一下信件、点开一则新闻快讯或是接个电话。外在诱因也可以是其他的人,像是一个路过我们位子、停下脚步的同事;也可以是某样物品,像是电视,它的存在本身就足以让我们产生打开它的念头。
无论是被内在或是外在的诱因所推动,所产生的行动若不是让我们靠近更远大的目标(引力),就是反其道而行(分心)。引力帮助我们达成目标;分心则让我们离目标愈来愈远。
当然,挑战在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事物,目的就是让我们分心。如今,大家发现自己跟手机形影不离,但这只是最新型的障碍,自从电视入侵生活开始,大家就在抱怨电视有着让大脑停止思考的力量。而在这之前,是电话、漫画书还有广播,甚至文字的书写也受到指责,怪罪其创造了「学生灵魂里的健忘症」,苏格拉底是这么说的。虽然有些跟现在的诱饵相比之下,看起来无聊透顶,造成分心的东西从以前就一直确确实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以后也会继续如此。
但是今日的干扰源感觉不太一样。装置上可获得的资讯量、散布的速度、到处都可以随手取得的新内容成为使人分心的三段攻击。如果你追求的是分心与干扰,这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唾手可得。
分心的代价是什么呢?
1971年,心理学家司马贺(Herbert A. Simon)就有了先见之明,他写道:「资讯上的富有意味其他事物的匮乏……注意力的贫乏。」研究人员告诉我们,专注力和集中力是让人类拥有创造力并且繁荣发展的基本材料。在自动化增加的年代,最热门的职缺将会需要具备用创意的方式解决问题,并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也需要人类高超的智力与独创力,这需要高度专注于手边工作才能够产生。
以社交的层面上来说,我们明白亲密的友谊是身心健康的础石,且有研究指出,孤独要比肥胖来得更危险,但是如果我们老是分心,当然无法培养紧密的友谊。
考虑到我们的孩子,他们如果无法保持够长久的专注力来自我耕耘,要怎么有所成长?当他们看到的不再是关爱的面容,而是老紧盯着萤幕的一颗颗头顶时,我们正在替他们建立什么样的榜样?
再重新想想坦塔洛斯,他的诅咒到底是什么?是永无止境的饥渴吗?并不尽然,如果他停止这种无尽的追求,会怎么样呢?毕竟他早已身处地狱,而就我所知,已死之人并不「需要」食物和饮水。
诅咒并不在于坦塔洛斯花费了无穷无尽的时间,去追求注定无法企及的物品,而在于他对自己行为背后更高一层的疯狂性浑然不觉。坦塔洛斯的诅咒在于他的盲目,他无法察觉从一开始他就不需要那些东西,这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寓意。
坦塔洛斯的诅咒也是我们的诅咒。我们不由自主地要去追求看似需要、实则不然的事物。我们不「需要」抢在这一秒查看电子邮件,也不「需要」掌握最新新闻,不论我们觉得这些事有多么迫切。
幸运的是,我们不像坦塔洛斯,面对欲望,我们可以止步,辨认这些欲望的本质,并且做出处置。我们期待企业能够创新,以解决我们不断改变的、总是更进一步的需求,但是我们必须得提出这个问题:更优质的产品真的可以创造更好的自我吗?让你分心的东西永远都会存在,而管理它们是我们的责任。
「变得心无旁骛,意思就是努力地让自己做到言出必行。」
心无旁骛的人对自己和对他人都一样诚实;如果你在乎你的工作、你的家庭以及你的身心健康,你必须学会怎样才能变得心无旁骛。心无旁骛模型是一个工具,让你可以用新的方法看待这个世界并与其互动,这个工具的功能像是地图,引导你控制你的注意力和选择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