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新制度统一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口径,为推进预算管理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2020年10月1日施行的《预算法实施条例》,该条例细化完善了预算法相关规定,对改革和完善我国预算管理体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重要意义
1.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做好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尤为重要。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预算管理实施顺利,预算编制规范科学,预算目标制定全面科学,预算指标做到细化量化,积极分析、跟踪财政资金统筹使用进度和目标完成情况,就能有效预防预算随意支出,大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把财政资金合理分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项目中去,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高效发展,保证合理、高效地分配有限的资源。
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风险防控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有效的预算管理要求单位负责人具有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对全面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完善预算公开制度,做到预算公开规范、透明,加强社会监督,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风险进行评估、预警,加强风险防控能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对预算管理不重视,缺乏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简单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认为预算就是编制预算单位一年的收入支出计划,编制过程与绩效评价过程相脱离。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也是更重视向财政申请预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执行效果、预算绩效考核及评价结果不重视。其次,财务部门不可能全面了解业务部门开展工作的资金需求,如果单位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不充分沟通,不积极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就会造成预算项目编报不准确,实际需求与预算金额相差较大,不能保证资金使用过程与预算执行过程同步,甚至发生专项资金违规使用等问题。
2.预算编制不规范、不科学
预算编制规范与否主要取决于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能力较差,没有进行过专业化的预算管理学习,专业知识匮乏,业务技能不达标。而财务人员作为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主力军,由于不熟悉专业知识和编制方法,编制过程中项目目标缺乏量化细化,造成预算编制粗枝大叶,编制水平低,甚至有的单位的财务人员直接套用上年预算,严重脱离本单位实际情况。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主要取决于单位内部是否充分沟通。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往往更重视行政管理工作,预算全面管理意识淡薄,认为预算编制就是财务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财务人员由于其自身工作性质的原因,不可能对单位所有业务以及项目安排都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加之业务部门不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不及时充分地与编制人员沟通,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就无法取得全面完整的一手资料,导致预算编制内容不真实、不完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3.预算的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执行力低
实际工作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未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预算得不到有效、严谨的执行,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脱节,支出管理不规范、太随意、预算职责不明确导致预算工作落实不到位。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未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深入的跟踪核查。
预算监督多以事后监督为主,事前监督指标不完善。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计划环节监督检查的内容较多,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控较少,未形成全方位的监控,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4.预算绩效考核及评价体系不健全
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保证预算管理有效实施、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实际执行时存在很多问题。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及时反馈绩效评价结果,部分项目完工后,单位不能立即对项目进行评价、考核,导致预算绩效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1.增强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和预算意识,彻底转变预算管理仅仅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这一片面认知。为使全员系统、深刻地了解全面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还应积极组织单位成员参加全面预算管理的学习,通过组织预算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树立“先有预算管理,后有资金使用”的理念,将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深深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初预算编制前,单位领导层应召集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召开预算经费审议的专题会议,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上报本部门当年应完成的各项工作需要使用的财政资金数额及用途,财务人员参与单位业务项目的讨论、规划、决策,会议研究讨论后再决定是否通过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需求,并形成相应的文件,财务部门以文件为依据进行预算编制。
2.规范预算编制,提高编制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重视预算编制工作,积极调动、组织协调各业务部门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编制规范、有效。预算编制要做到全员参与,各业务部门要与财务部门积极配合,信息共享,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时才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所需资料,为科学编制预算工作奠定基础。
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时要严格执行工作流程,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选用正确的编制方法,可以采用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或是综合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对于进行预算编制的财务人员,单位应每年进行预算编制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保证财务人员具备专业技能,熟练掌握编制方法,保质保量完成单位预算编制工作。
3.完善预算监督,提高预算执行力
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预算执行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严格预算支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应将财政部门批准下达的预算指标自上至下进行分解,并细化至每一个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严格落实预算执行主体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预算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定期审查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尤其是金额大的项目,从源头上杜绝超预算、无预算支出,甚至私自改变预算用途的项目支出。对项目预算执行的进度,应当全程跟踪,对在跟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分析会议,以此促进预算执行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也要积极汇总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
4.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及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其预算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时要以本单位预算目标为中心,评价指标既要包括定量指标,又要包括定性指标,这样可以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多角度的绩效评价。单位要加大对预算绩效评价的宣传,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管理部门中选取骨干组建绩效评价小组,单位管理人担任评价小组的负责人,保障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下年度预算安排要与上一年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挂钩,绩效评价好的项目优先安排预算资金,对实际执行中存在问题的项目,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决定是否为其安排预算资金,以此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对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管理中作用。
四、结 语
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必要、长期、复杂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的指导和要求下,严格规范预算资金收支管理,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切实履行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责。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摸索和完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提高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水平,加强风险防控能力。财政部门也要对单位的预算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只有多方努力,才能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和各项事业的健康、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