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像【影展】北京的桥——秦杰/摄影
今天为大家带来影友秦杰的优秀作品《北京的桥》。
北京是一座桥的城市,来到北京的外地人一定对北京各大桥留有深刻的印象,这些桥不光是北京的象征,也是辨别东南西北坐标的重要标志。
第一次看到这组作品就被秦杰的技术与坚持所折服,这组作品体现了作者极佳的摄影水平,夜景风光需要掌握大量人造光的控制技巧,繁华的霓虹灯映衬出北京立交桥的宏伟,同样,这组作品是一组组照,作者常年关注北京的桥,每一座桥都形态各异却又共同塑造出了一座别样的北京城。
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摄影师秦杰,让她来谈谈他的这组作品吧。
国贸桥
玉蜓桥
雍和宫桥
吞吞
从什么时候开始想拍摄北京的桥这个题材的?
由于工作原因,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外出拍摄各地风光,多数时间呆在北京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每到晚上穿行在北京各大立交桥上,被北京的各种各样、瑰丽多彩的桥所吸引,在2014年我萌生了在高楼拍摄北京桥梁的念头,以记录北京夜晚的另外一种美。
仰本桥
紫竹桥
吞吞
类型学的摄影不好拍,主要在于形式语言的统一特别难掌握,你是怎样克服这个困难的?
掌握形式语言的统一,一个是要求拍摄位置,一个是拍摄时间。
拍摄位置:高楼俯拍最大的困难是寻找合适的机位。在北京,要想爬上高楼大厦的楼顶可不是容易的事。大多数楼通向楼顶的口都是封闭的,按照正常的途径,想上楼顶应该先联系物业管理部门,并取得他们的同意,但在现实中通常是不可能的。为了能进入不同的高楼,装过白领把三角架藏进拉杆箱里;戴安全帽混进过国贸三期工地;扮演过住户混进高档住宅区;有被小区保安赶出来的经历,但是回味其间的曲折过程,一次次踩点、混进高楼的经历,颇有些做贼的感觉。但每次拍摄成功后,感觉一切困难都是值得的。
拍摄时间:夜幕降临前的宝石蓝色令城市充满魔幻色彩。夜幕降临的那一刻,似乎身边所有的建筑都瞬间从灰姑娘变成了光彩夺目的公主。魔幻时刻是一个经验值,太阳刚刚落山的半小时之内算不上是最好的拍摄时机,对于相机而言,天空依然过于明亮,无法展现夜幕降临后湛蓝深邃的天空。再过10分钟,天空的湛蓝色、楼宇灯火以及车灯的暖黄色在这十几分钟达到色彩和亮度上最佳的平衡,一天的等待其实就是为了这片刻的辉煌。
万泉河桥
天宁寺桥
吞吞
这组作品的技术是怎样掌握的,遇到过什么技术难题吗?来这么普通的器材与镜头也可以拍出这么好的作品,那么这组照片有没有做后期调整呢?
拍这组作品因为都是夜景,技术上都是利用长曝光,最大的困难是曝光时间的把握,要根据桥的结构、车流的状态来确定曝光时间,有的桥长比较短车流比较多如果曝光时间长,白色的车轨就容易过曝,对复杂多层的桥要延长曝光时间,以保证每层都有车轨生成。
天宁寺桥
吞吞
对这个题目有没有具体的规划,比如拍多少年,拍多少桥?
对着个题目从开始拍到现在,随着拍桥的深入,有时对拍摄环境很无奈,很多高楼机位由于摄友照片的暴露,楼顶已经是一个敏感的区域,无论是住宅还是商场、写字楼,由于物业安保措施日益严密,楼顶已经越来越难到达。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每一次登楼都当作最后一次拍摄机会。但我会坚持拍下去,用镜头去记录北京的另一种风光,也期盼北京能出现城市观景台,让更多的城市高楼拍摄者实现他们的梦想。
三元桥
马甸桥
吞吞
你喜欢什么摄影师,并且感觉给了你什么启发?
我的拍摄题材以风光和城市建筑居多,喜欢的摄影师也大都是风光摄影师,但最喜欢的摄影师是德国的伯恩与希拉·贝歇夫妻,他们拍摄和记录日渐消失的德国工业建筑,如冶炼高炉、矿井、水塔等,能把单调的工业建筑按照功能、建造时期、地区特征和不同的建筑材料按照“类型学”的形式展现建筑在形式审美上的差异,使得当时一度被忽视的工业建筑在风格上的多样性清晰可见。他们的作品让我震撼,对建筑的认识和拍摄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自己拍摄建筑有了更开阔的思路。
吞吞
感谢摄影师秦杰的佳作,吞像下一期【影展】栏目,再会
摄影师介绍:秦杰,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硕士,高校教师,2011年学习摄影,摄影爱好者。
快来给吞像投稿吧,把你的大作发给我们,我们会为您打造互联网平台最专业的在线个人摄影展,让全世界各地的影人们看到您的作品,投稿不限题材:风光,人像,旅行,人文均可,更不限制器材:手机、单反、胶片均可,我们的要求只有三个:
够自信
一组题材明确的主题照片
照片数量在8张-20张以内
只要您符合这三点就大胆地给我们投稿吧,入选后会由吞像的专业编辑与您联系采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