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居绪之我要停一段时间的存在主义阅读
63/150《不去会死》
一般般的书,看起来没多大的感觉,可能是我对旅行的书免疫了?自己最近一直执着于为旅行建构一个非消费主义的意义,看完这本书后正式放弃。这类的书本质上都是在描述经历,没啥大深度,经历可以自己去创造,感同身受的感觉也不需要再在这类书中索取,身边朋友足矣。
想走就走,反正任何一种体验都会有乏味的时候,能拒绝诱惑的前提就是我体验过,不要给自己留下求而不得的遗憾。反正还年轻,试错机会足够多……
“旅途本身棒的无可挑剔,可是当我越接近终点,便开始被空虚感所包围,和成就感比起来,梦想就要完成的寂寞感更深 。”
“旅途刚开始那种新鲜的激动和昂贵的情绪已经荡然无存,变成只是每天茫然的踩着自行车。曾经是非日常的旅行,日复一日,已经转变为日常了。”
“在会场,我常常被问起:下一个梦想是什么?大多数时候,这个疑问有下次要去哪里冒险的意味。
我目前并没有什么大型旅行的计划,我对旅行的好奇心和欲望已经充分得到满足了。或许有一天我又会蠢蠢欲动,但是现在的我非常冷静。”
《当尼采哭泣》
原来还可以这样表现哲学,这样表现心理学。这本书我读的很艰难,心灵上的艰难,随着作者的描述探索自己的内心,探索自己的答案。无疑是我到现在为止读的最好的存在主义治疗的小说,略有晦涩,但还是适合大多数人的,那本《存在主义心理疗法》一般人估计真的看不下去,但是那本更学术,更有逻辑性,真正看进去更能感受到畅快淋漓的感觉。
“绝望是人为自觉所支付的代价,看进生命的深处,你总是会找到绝望。”
“人永远无法真正从他人得到帮助,人必须要找出帮助自己的力量 。”
“我认识许多不喜欢他们自己的人,而试图矫正这点的方法,是先去说服别人对他有好感。一旦做到了那点,他们接下来就开始对自己有好感。但这是一种虚假的解决,是依从他人的权威,你的目标是认同你自己,而不是获取别人的认同。”
“一个人的精神是由他的抉择所构建。”
“被人了解比被人误解更糟糕。”
“我必须把他琐碎的苦恼转变为它曾经的高尚痛苦。”
我们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多 。
“只有现在这一瞬间是真实的,到头来,我们只在现今这一刻体验到我们自己。”
“活着的时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丧失了他的可怕!如果一个人生不逢时,那他就永远不会死得其所。”
这本书让我有一种心中五味杂陈却什么都不想说的感觉……
关于父亲:
萨塔:萨特自幼丧父,从来没有感受过父亲的权威,没有任何人来强迫命令他,这给了他一种充分的自由感。在他看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这种无人管束又给他一种无人做主的不安定感,而且寄人篱下的生活又使他觉得自己“无根”和生存的偶然性。
尼采:自幼丧父,很早就遭遇了死亡,但尼采觉得那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痛苦,但是对承认来说则不然。因为我从未把父亲扛在背上而压的抬不起头来,我从来没有被他对我的评判所窒息,我从来不会被教导生活的目标在于完成他所受挫的抱负。他的死亡很可能是一种恩典,是一种解放。他的心血来潮从来不会成为我的金科玉律。我被独自留在那里,摸索我自己的道路,一条以往不曾被涉足的道路。
一直都在思考自小缺失一部分父爱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一系列原生家庭的书都没有给我答案,我也从不觉得我有确实什么太特别的东西。今天看这两位存在主义大师的叙述突然有了共鸣,大概我也应该感谢吧,能够如此的自由主义也是因为从小没有被压迫吧~
缺失也未尝是坏事,因为所承受的一切爱都有它所带来的代价。
太困了,最后想说一下自己饲养小动物的感受,真正体会到了治愈的力量!
原来,就那么静静的看着,就让人心灵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