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龙纹断代元明清瓷器!
一:“龙”的来历
龙是华夏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发明的一种虚拟动物,其发作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直接关系。传说龙是善改动、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白虎、玄武)之首。随后,演化成为皇权标志,以致于历代帝王都以“真龙皇帝”自居。
二:“龙”在元明清瓷中的分类
关于龙的传说许多,《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叫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除此之外,跟着历史变迁,演义出不少龙的外型。总之,龙在世人心中奥妙、含糊。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景德镇树立御厂烧制宫内日用瓷,规划了许多宫廷纹饰,其间所用代表皇家身份的龙纹起码分为角龙、应龙、夔龙、螭龙、以及秃尾龙等数种。
三:角龙
角龙,即头上长角的龙,通常称为“虬龙”、“蛟龙”,是景德镇御厂最常运用的龙纹外型。体型可用上文“九似”来描绘,如“角似鹿,眼似虾,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等。明清时期,五爪龙纹被官方独占,代表帝王,民窑不可运用。
元朝制品中的角龙凶狠生动,底子为三爪(图1)、四爪与五爪(图2)。明初洪武永乐朝的角龙外型仍与元代大致相仿(图3),至宣德时期,龙纹显得更加粗犷威武(图4),明中期又趋于精密纤秀,明末则大多显得草率衰弱。清代龙纹全体展开与明代全体相似(图5),乃至与全部社会的政治、经济展开走势有不少纠葛。全体看,历代角龙外型各有当时代特征,根据鳞片、爪形以及头部等许多细节,底子可以判别出大致制作时期。
图1.元青花牡丹双龙纹罐。高28公分,口径23.3公分,足径18公分,北京故宫藏。
图2.元青花龙纹围棋罐。1988年出土于景德镇珠山北麓风光路。
图3.永乐青花龙纹盖罐。通高31.5公分,1994年出土于景德镇珠山。
图4.宣德青花云龙波澜纹圆钵。高12.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5.雍正青花云龙纹尊 高58.3cm,北京故宫藏。
四:应龙
“应龙”指有翼的龙,俗称“翼龙”、“飞龙”。汉代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后:“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浮游消 摇,......。”《吴志·吾粲传》中也曾说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跟着对应龙不断的神化,清康熙年间东轩主人又在《述异记》中烘托:“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千年方为应龙。”
应龙的图像纹饰较早就出如今古代铜、玉、漆器以及石雕、绘画傍边。南宋时期,浙江龙泉窑制作中曾出现过它。官窑瓷中应龙的出现略有些晚,明初永宣御厂瓷敏捷展开时期,应龙纹才与其它绘画资料一同归入御厂瓷纹饰中。明代闻名史学家焦竑在《玉堂丛语·文学》中记载:“景陵(宣德葬于景陵,所以此处代宣德)一日禁中阅书,见龙有翼而飞者,讶之。遣问之阁中,三杨辈皆不能对,上顾诸史官曰:'有能知之者否?'陈继时在下列,出对曰:'龙有翅而能飞,曰应龙。'问地址,曰:'见《尔雅》。'命取《尔雅》视之,信然。”由此可以估测,应龙纹应是该事发作后才出如今宣德官窑瓷纹饰中。
宣德、成化时期,应龙纹运用较多,虽然成化朝继承接连了宣德朝纹饰(图6),但也带有自个的个性(图7)。根据当时双足与飞翼特征,应龙纹可以进一步分为“双足三爪羽翼类”、“鳍足羽翼类”、“双足龙爪蝙蝠翼类”、以及“鳍足蝙蝠翼类”等多个种类。清朝树立后,应龙纹制品不多(图8),御厂多拷贝明代宣德、成化名品,较少立异制作本朝特征的应龙器物。
图6.明初无款青花应龙纹罐。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品,高:24.4cm。
图7.成化斗彩应龙纹天字罐。1987年出土于景德镇珠山。
图8.康熙矾红彩应龙纹天鸡高足盖碗。北京故宫藏品。
五:夔龙
战国初年至汉代初年成书的《山海经·大荒东经》中介绍过一种神兽:“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全国。”还有古代文献说夔是蛇状怪物,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说:“夔,神魅也,如龙一足。”总之,“夔”因似龙而被称为“夔龙”。
夔龙纹在宋、元、洪武、永乐官窑中也都没有发现,最早绘画夔龙纹的御厂瓷仍是宣德制品(图9)。从器物纹饰看,当时的夔纹外型清楚,无鳞、有兽状双足。为差异其它夔纹,可称其为“兽足夔龙”。宣德夔龙具有猪嘴、双足、有翼、卷草尾等,非常接近当时的应龙纹,仅是龙身较短、无鱼状鳞片、口吐番莲罢了。因为明清时期的夔龙常常口吐蕃莲,所以俗称“含花龙”。成化朝的夔龙纹除“兽足夔龙”外,还有“三爪夔龙”(即双足绘为龙状三爪)。器物种类展开到当时各种外型、釉色(图10)。清朝雍正时期,御厂还制作出“五爪夔龙”(图11、即双足绘为龙状五爪),应是由成化“三爪夔龙”纹演化而来。清朝进入鼎盛时期,曾为主图像的夔龙纹锐减,辅佐纹饰的夔龙纹(图12)俄然增多,那些源自青铜、珐琅中的“拐子龙”随处可见,与各类彩釉、纹饰互相分配,发作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图9.宣德夔龙纹罐。高19cm,口径15.8cm,口径13.8cm。北京故宫藏品。器中以夔龙纹为主图像纹饰。
图10.成化斗彩夔龙纹杯。1987年景德镇珠山出土。
图11.拍卖会中出现的雍正黑地绿彩夔龙纹罐。
图12.乾隆粉彩天蓝釉开光大套瓶。北京故宫藏品。器中既有夔龙耳,也有有些夔纹。
六:螭龙
现代资料广泛将“螭”解说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即《说文》中的“无角曰螭”。但从明清官窑瓷看,器中所绘螭龙多独角,偶尔双角,几乎没有无角状况。螭龙纹是原始社会构成的图腾标志之一,在古代建筑以及青铜、玉、陶瓷等工艺品中常常出现。《宋书.志第八》中记载:“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与斩白蛇剑俱为乘舆所宝。”描绘了秦始皇玉玺上雕刻螭虎,随后各朝纷乱效法,常以螭为纽制作宝玺。
虽然明清官窑瓷中常常运用螭龙纹饰,但洪武、永乐御厂中并没有发现,其运用上限暂时揣度为宣德朝,与应龙、夔龙纹的始用时间大致相仿。宣德时期的螭龙皆为四足,爪数可细分为三、四(图2)、五只三大类。全体看,强悍雄健的体型与当时盛行的龙纹极为相似,特征是身上缺少鳞片组织、头部独角、尾部呈卷草形状。当时的螭龙还常常口叼灵芝,可能是借鉴夔龙口含蕃莲花的成果。
宣德御厂的螭龙形象(图13)树立后较长时间没有太大改动,成化(图14)、正德以及万历等各朝螭龙纹底子坚持了宣德时期的外型特征,仅是不一样时期青料与彩釉略有差异。到了清代,官窑瓷中出现唇上带龙须的螭龙以及兽足螭龙。雍正青花釉里红天球瓶(图15)中绘画了各种不一样外型的螭纹,既有兽足,也有龙爪,周围面展现出当时御厂所用螭龙的多样性。其他,乾嘉时期常常出现足攒花、灵芝等螭龙纹(图16),都能说明螭龙纹在不断改动与展开。
图13.宣德青花螭龙纹梅瓶。《中国名陶展 P85》。
图14.成化斗彩螭龙纹天字罐。高13.0cm,口径8.7cm,底径11.2cm。东京国立博物保藏。
图15.雍正青花釉里红螭穿灵芝天球瓶。北京故宫藏品。
图16.嘉庆粉彩绿洲螭龙纹勾莲如意耳瓶。北京故宫藏品。
七:秃尾龙
清代官窑瓷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尾巴呈秃顶状的龙纹,简称“秃尾龙”(图17)。该龙除缺少扫帚形尾部,再无异常特征。明清两朝,仅清代御厂特有,尤以康熙朝制作最盛。清朝袁枚所著《子不语》中曾记载一传说:天上有一龙,被罚至人世,投胎于山东文登县毕氏妇腹中,产后化为小龙,其父刀断其尾部,所以成为秃尾龙。断尾后飞至东北,落户白龙江,化名黑龙。成人后与江内危害大众的白龙苦斗几番,终究制胜,成为江中操纵,从此沿岸风调雨顺,黑龙也被尊称为“秃尾巴李龙爷”。为纪念其劳绩,本地大家将“白龙江”改为“黑龙江”,运用至今。
黑龙江流域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极为格外,一贯被清政府视为“龙兴之地”。出于对故乡的留恋,入关统治者在官窑上运用本族尽人皆知的秃尾龙,渗透满族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一同,秃尾龙在官窑瓷中的许多运用仍是清朝统治者夸耀朝政改造的有力宣传东西,意味着改朝换代。
康熙朝是清代秃尾龙运用最广泛时期,按当时秃尾龙的爪数可将其分为三爪、四爪、五爪三大类,傍边五爪类运用最多。经过运用习气看,内府底子把它做为以往的一般龙纹处理,例如明后期御厂的捧寿龙纹在清代也常被秃尾龙替代(图18)。康熙秃尾龙外型不多,却带有稠密的本朝个性。跟着代代更换,秃尾龙也逐渐被旗人淡忘,乾隆今后的秃尾龙制品(图19)越来越少,逐渐又回归到角龙外型。
图17.康熙青花釉里红海水秃尾龙纹缸。北京故宫藏品。
图18.乾隆黄地青花捧寿龙纹六角瓶。徐氏艺术保藏品。
八:龙凤呈祥
“凤”又称“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百鸟之王、四灵之一。《诗·大雅·卷阿》中记载“凤凰于飞,翙翙其羽”,用来祝福夫妻谐和满意。《孔丛子·记问》中记载:“皇帝布德,将致和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因而人世多以龙凤纹互相分配,既可以代表皇权至尊,也暗喻吉庆,即“龙凤呈祥”。
明清时期,龙代表帝王,凤也就相应映射皇后。跟着御厂应龙、夔龙、螭龙以及秃尾龙纹的逐渐出现,与之相应的龙凤分配也发作面世。从较早定型的角龙凤纹(图20)至后来的应龙凤纹(图21)、螭龙凤纹(图22)等,规划多为【凤居左,头朝下;龙居右,首向上】,周围面反映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意识。
图20.宣德青花团龙凤纹葵式洗。高4.8公分,台北故宫藏。
图21.雍正斗彩龙凤纹大盘。绘画了成化官窑中出现的“四足五爪蝙蝠翼类”应龙。北京故宫藏品。
图22.乾隆珐琅彩龙凤纹双联瓶。上海博物保藏。
九:各种龙纹特征比照
表:角、螭、夔、应、秃尾龙特征比照
将元明清御厂常用五种龙纹外型列表比照总结,可知【螭、夔龙皆无鳞、各有兽足外型】,这很可能与传说中的二者皆为兽有关。根据螭、夔、应龙三者各自异同点,可以简略归结:【四足、无鳞、无翼者为螭龙】;【双足、无鳞、有翼者为夔龙】;【足可有可无、可二可四,有鳞有翼者为应龙】。秃尾龙除尾巴光秃外,其它特征与角龙无异。
从三朝龙纹外型运用看,明朝宣德年间一同出现螭龙、应龙、夔龙三种新颖外型,说明当时御厂制瓷立异、改造力度之大。虽然后朝御厂制瓷业几度兴盛,但外型主要以宣朝为基础,继承并接连展开。所以,宣朝制瓷在明清御厂展开过程中承上启下,并为后代奠定了基础,具有划时代意义。其他,多种不一样龙纹外型的先后出现,也反映出御厂纹饰规划在罗致、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时,还在不断演化、立异小编ID1596833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