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之美(完整版)004

77.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作者是谁?李璟

78. ()被称为“南唐中主”。李璟

79. 下列选项中,未曾做过南唐帝王的是()。李源

80. 以下哪一词句不是出自南唐时期的作品?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81. 传说鲛人可以哭泣,它流下来的每一滴眼泪都会变成()。珍珠

82. 下列选项中,没有经历过亡国的词人是()。温庭筠

83. 和韦庄、温庭筠的不同,冯延巳的词表现出的是()。莫名的惆怅

84.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出自()的《浪淘沙》李煜

85.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中的“一晌”应理解为()。很短的时间

86. 冯延巳的词常常描述的对象是什么?难以言表的闲愁

87. 下列哪项不是词牌《鹊踏枝》的别名?《忆秦娥》

88.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一晌凭栏人不见”中“一晌”的意思是()。很久

89. 《鹊踏枝》的词牌始于()。宋

90. “摊破浣溪沙”之“摊破”意思是:添字

91.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是()的诗。李商隐

92. “只缘明月在东天,从今惟向天东望”出自()的《踏莎行》叶嘉莹

93. 下列选项中,不是浣溪沙牌调特点的是()。共六十三个字

94.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出自()。《古诗十九首》(其一)

95.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尔雅》

96. 中国最早的一位单独的诗人所做的长诗是?《离骚》

97. 下列哪项不是荷花的别称?凌波仙子

98.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王国维的评语化用自:《离骚》

99.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一句中属于仄声字的是()。夜

100.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在这首《虞美人》中的“朱颜”不可能指()。雕栏

101. “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选自()的《玉楼春》。王国维

(0)

相关推荐

  • 冯延巳词选读(二)

    冯延巳<采桑子>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简说]此词上片描摹院里暮春景象,"无人到&qu ...

  • 开卷有益之:《唐宋词》选第二(冯延巳•李璟)

    冯延巳·李璟 锦带花,摄于南京.冯延巳,字正中.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王国维<人间词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 ...

  • 中华诗词之美(完整版)

    选择题 1.杜甫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中的"致"是个及物动词,意思为().使 2."诗言志"最早出自以下哪一本书?()<尚书 ...

  • 中华诗词之美(完整版)001

    选择题 1.杜甫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中的"致"是个及物动词,意思为().使 2."诗言志"最早出自以下哪一本书?()<尚书 ...

  • 中华诗词之美(完整版)002

    27. 在词中,贯串连接曲首.曲尾和句.逗之间唱腔中段处的器乐伴奏叫做().过门儿 28. 小词的发生,源于当时()的流行.宴乐 29. "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q ...

  • 中华诗词之美(完整版)003

    52. 屈原<离骚>中的"离"的正确解释是遭遇 53. 兰因絮果中的"兰因"比喻的是美好的结合 54. 屈原<离骚>中的"离& ...

  • 中华诗词之美(完整版)005

    102. "朝来寒雨晚来风"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 103. <虞美人>属于以下哪一种范围词调 104. <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感 ...

  • 中华诗词之美(完整版)006

    127. 王国维22岁时到上海的哪个报馆工作时务报馆 128.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出自哪位诗人李白 129. 王国维认为,词以()为最上.境界 130. 与造境和写境相关的一组概念是: ...

  • 中华诗词之美(完整版)007

    152. 清代的张惠言属于以下哪一个词派?常州词派 153. 以王鹏运为首的词派都受到了()的影响.端木埰 154. <人境庐诗抄>是()写的.黄遵宪 155. 以下哪种诗体不属于旧体诗( ...

  • 中华诗词之美(完整版)008

    178. 王国维认为,看一首词是典雅还是淫靡的,要看它的().精神境界179. "空中语耳"出自?<冷斋夜话> 180. 以下关于诗和词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诗之境阔,词 ...

  • 中华诗词之美(完整版)009

    203. 下列选项中,()曾为<红盐词>书写序跋.朱彝尊 204. ()认为"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词才是好词.李之仪 205. "就词论词,发其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