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国庆中秋专刊】刘凤珍||飘着乡情味的土炉月饼(散文)
飘着乡情味的土炉月饼
作者:刘凤珍
主编:非 鱼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转眼秋天已经过去了一大半,秋风伴着圆月,又款款把我们带到了今年的中秋节。
中秋佳节品尝月饼,是多年留下来的习俗。一到中秋节,品尝亲朋好友互相赠送的,各式各样南北风味的月饼,真是大饱口福。但我最爱吃的还是婆婆从乡下送来的土炉烤制的河曲月饼。因为土炉月饼不仅外表金黄,掰开就有一股浓浓的花生和芝麻油香味扑鼻而来,放入口中,层层酥而甜,满口留香,而且它更多的承载着一种乡情,在熟悉的味道里面藏着婆婆的爱以及乡亲们的互助之情。
说起河曲土炉月饼,我是感触颇多,情有独钟。那是因为我曾和婆婆一起去村里的土炉月饼的加工坊加工过月饼,感受到了做月饼的劳累后带来的全家喜悦之情,以及乡邻们之间那互帮互助的热情。
中秋节前夕,你若到坪泉村,村里的土炉月饼加工量是惊人的。坪泉村的土炉月饼在村里设了两处加工点,每年一过七月二十,村民们凌晨五点就起床,拉个小平车,放几个大铁筒,拿好各种做月饼的原料,就去加工点排队等候烤制土炉月饼。烤制的月饼大多送给城里的子女、亲戚。此时,加工点的老板就开始披星戴月地忙活起来。
记得去年临近中秋节,我正好周末回村里去。在烤制土炉月饼的头一天下午,婆婆便忙得不可开交。一会淘洗芝麻后炒熟晾凉,一会儿又在炒花生米,我在旁边当小杂工,帮助把炒熟的花生米剥皮捣成碎瓣。一会儿又去小卖铺买葡萄干、红糖、青红丝、玫瑰丝,忙了几个小时才总算把原料备齐了。看着婆婆额头渗出的汗珠,我体验到了做月饼的辛苦。
第二天凌晨五点,我在睡梦中就听见婆婆下床收拾炉制土炉月饼的工具和原料了。婆婆平时有腿疼和头晕的毛病,我就主动起床和婆婆一起把白面、胡麻油、红糖以及馅料分别装入铁筒里,放在小平车里。天刚蒙蒙亮,婆媳俩就推着车,沿着小巷的路灯走了大约十分钟,就来到土炉加工月饼处。在公路一边的门市部处,挂着一块醒目的加工土炉月饼的牌子——老韩土炉烤月饼坊。那里灯火通明,一股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曾听村里人说过:这是一个已经有40余年历史的家族式传统的民间月饼作坊。以前,韩师傅长年累月制做着月饼,因为他的月饼馅香,刚出炉的月饼十里飘香,饼大量足又实惠,所以他的河曲月饼晋陕蒙远近闻名。近些年,土炉月饼坊逐渐被电烤炉月饼坊取代,但是,电烤炉火候不到位,烤出的月饼比较瓷实。土烤炉月饼虽然传统,但只要火候把握得正好,就能将月饼烤得酥香美味。现在,老韩的月饼坊只有快过中秋节才启用。经他烤制月饼口味层出不穷,是特有的传统味道的河曲月饼。
我们一走进院子里,便听到已有不少人在吵吵嚷嚷说话。原来早有人在排队准备做月饼了。三间屋子分成三个小作坊。一间用于卖白面、红糖、玫瑰丝和存放村民拿来自买自制的原料;一间是手工作坊,用于和面、做饼馅;第三间用来捏制月饼。在第三间屋开门而出的不远处,是烤制月饼的砖垒土灶台。灶台和乡下人做饭的土灶台极相似,是用砖块垒成的长方体灶台,灶台上面垒起高高的烟囱,在正下面墙内留出两个大小不同的火坑,一个小坑用于烧媒,另一个长方形大坑内烤制铁盘装的月饼。
人们一般来烤制两种月饼,是红糖馅月饼和混糖月饼。红糖馅月饼的原料是:白面、胡麻油、红砂糖、炒芝麻、炒花生仁、葡萄干、青红丝、玫瑰丝馅料。混糖饼是白面、白砂糖和鸡蛋。
我们进入第一个作坊,只见有五个妇女已排在我们前面,轮到我们已是第六家了。韩师傅让我们下午大约两点过来才能炉月饼。我本打算排个队回去,婆婆却说:“咱们帮其他人拌馅料,可加快烤制速度。"于是,我和婆婆进入第二个作坊,只见几个妇女为做月饼早已忙活开了。原来,烤炉月饼都是邻里街坊聚集在一起,分好次序,第一家开始烤月饼,第二家就能开始捏月饼,第三家就可以准备烙饼捣碎拌馅,第四家就开始和面,一直循序渐进下去。
和面。只见韩师傅认真地用秤一项项称着排在第一家人的炉月饼带来的原料的重量,他口中念念有词:“十斤面要配三斤油三斤糖和三斤水,这样烤出来的月饼最酥,同时每斤面需要八两馅,总共能打出来六七十个月饼。”原料准备停当了,韩师傅麻利地将略加温的胡麻油和温开水浇在称好的面粉上,双手顺时针上下急速将面搅成糊状,飘逸的手法如同武功里边的“负阴抱阳”;揉面过程更加神奇,掌型如花,掌姿虚幻,细看发现左手一直在上,右手在下,搓中带揉,不一会就面柔如水、面光如镜,手光、面光、盆光“三光”立体鲜活地呈现出来。
做饼馅。炉月饼的女人们为加快烤月饼的进程,她们在互相帮忙。我也和婆婆帮助第一家烤月饼的做烤饼馅料。有的帮忙捣碎,有的帮忙搅拌馅料,一会儿一大盆香味扑鼻的馅料就搅拌均匀了。
捏月饼。几个女人各揪一块胡麻油面,在案板上揉圆压扁,捏成中间厚四周薄的窝状同时加馅。包好馅料的面团塞进木头模具里,再用力往案台一拍,“啪”的一声响,圆形带花边,印有漂亮图案的月饼应声而落。月饼就成形了,再点上红花印、刷油、扎气眼、月饼装铁皮盘后装炉,这样的烤炉一次也就是放二十几块月饼。
烤月饼。三分制作七分烤,烤才最关键,关键是火候不好掌握,因为炉子的温度不能控制。烤的过程也非常关键,最重要的就是要拿捏好翻烤的时间。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翻烤,月饼就可以出炉了,刚出炉的月饼个个饱满、热气腾腾,散发着香气。
装月饼。出炉了的月饼,金黄金黄地整齐地排列在铁盘子上,橙黄色的表皮散发出阵阵香味,看着黄橙橙、香喷喷的月饼,让人禁不住流起了口水。因为刚刚烤制好的月饼烫手且较为软和,容易被压碎,所以需要置放几分钟。有的互相帮忙把打好的月饼放在铁筒内,看着一摞摞金黄的月饼,闻着月饼的飘香,村民推着打好月饼的小平车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当我和婆婆炉完自家的二百个月饼,已是下午四点。看到婆婆累得腰都站不直了,我直正体验到了乡下人的吃苦耐劳和互帮互助的质朴情怀。
再次吃到婆婆送来的河曲月饼,那香味里仿佛充盈着婆婆为子女不怕劳累的无限爱心和乡亲们互帮互助的爱心。她们和土炉月饼一样,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她们有最淳朴的乡情味道,值得人永远回味无穷。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刘凤珍:山西省河曲县黄河路小学美术教师,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抒写对生活的热爱情怀。曾在河曲视窗网、作家导刊、作家前线二刊、作家故事、作家驿站,文学顾事、望安山文学发表过多篇文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