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ik-Flavored Entrées重灾区:移民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Card 2001 ...
从今天开始,我要励志成为bartik小专家,所以请准备好这两个月燃烧起bartik的小宇宙吧!!!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 Card, David. “Immigrant Inflows, Native Outflows, and the Local Labor Market Impacts of Higher Immigration.”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 no. 1 (2001): 22–64. https://doi.org/10.1086/209979.
首先我们先搞战略部署:
我们先把这篇文章的逻辑搞懂:这篇文章说,如果仅仅拿每个城市移民占总人数比例当作移民带给城市本地人的竞争程度,太过于粗糙,我们要当精致boy/girl。所以,这篇文章的假设是劳动力市场按照职业来分类。假设生产方程是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顾名思义,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是个常数,你可以把移民和本地人的劳动供给当作生产要素,这里作者假设生产一种产品 。
因此每个城市某个职业从业人口比例就代表了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所面临的当地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咱们举个例子吧,加州码农比例比较高,所以这就代表在加州码农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比较大(我知道你们一定要说,啊呀,哪里就有那么卷了呢!!!那人家加州对码农的需求也大啊,虽然码农要卷卷,但是公司也招更多码农呀,年轻人无限,资源也是无限的呀。这里我们按下不表,因为文章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按着这个逻辑,所以移民涌入会影响工资结构,怎么影响呢?通过影响不同职业供给比例,来影响工资结构。比如,如果移民都是码农,那么会让当地码农市场的工资相对于其他职业降低,企业对当地码农的需求减少。再比如,如果移民百花齐放,在每个行业都跃跃欲试,那么当地职业从业人口比例并不会有什么改变,那么每个行业工资结构不会变化。
数据和重要变量的衡量: 这篇文章用美国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来衡量劳动力市场情况。样本限制在16-68岁至少有一年劳动经验(主要为了剔除学生群体)的人群。每小时工资是用普查数据里的年总收入(包括个体户收入和工资)和每周工作小时数计算得来的。
如何定义当地劳动力市场:众所周知,这个定义比较tricky,这篇文章用的定义方法和普查数据的城市定义方法相同。Table 1显示的是美国大城市移民和当地人的demography的比较。可以看出来,移民大多数是hispanic,教育程度比较低,老移民在时薪上和全国平均差别不大,但是1986年后新移民时薪很低。
如何定义职业群体:因为这篇文章是用职业来划分竞争群体的,这篇文章划分了六个职业,如Table 2,分别按着教育程度从低到高排列。 正常来讲表二其实是总结从事每个职业的人的特征,但是但是!!! 因为移民可以自选择职业,而且没工作的人是没法观察到他们潜在的职业选择的,所以为了不要有这种自选择性,这篇文章假设职业选择有潜在的分布图,然后作者就用multinomial-logit模型用一些demography的特征来估计每个人i,选择职业j的概率。然后根据这些估计出来的概率,计算出全国有多少人会选择职业1-6,搞出Table 2,表二显示的就是预测出来的选择职业1-6的人的特征。 战术偷懒,Table 3,表三和表二差不多,就是分了一下本地人和移民,然后按教育程度搞了搞。其实Table 3最后一列显示了新移民对于本地人和1985年前的老移民带来的竞争指数。如果建立竞争指数,请看下文。
如何定义本地人和移民的竞争:因为这篇文章是用职业来划分竞争群体的,所以如果两个群体的职业分布更加相似,那么他们的竞争关系就比较直接。文章用I来表示两个群体之间的竞争程度。比如下图的文字,我们假设移民给总劳动力增加了1%,假设新移民各职业的分布和以前一样,还是f1_j,那么整个劳动力市场各个职业增加的劳动供给为:f1_j/f_j,那么对于本地人来说,移民给他们带来的竞争程度便是:
Table 3 最后一列显示了新移民对于本地人和1985年前的老移民带来的竞争指数。可以看出,新移民对于辍学的本地人带来了比较大的竞争。
不好意思,我只读到了这里,下次我们来介绍接下来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