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祭天禮 2024-06-14 15:27:03 禮之有祭祀,其來遠矣。天子者,天地宗廟社稷之主,於郊社禘嘗有事守焉。以其義存乎報本,非有所爲而爲之,故其禮貴誠而尚質,務在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而已。 漢承秦弊,郊廟之制,置《周禮》不用,謀議巡守封禪,而方士祠官之說興。迨其季世,乃合南北二郊爲一。雖以唐宋盛時,皆莫之正,蓋未有能反其本而求之者。蒙古故俗拜天。蒙古人入主中夏,見唐宋合祀天地之禮與其拜天之儀不同,又見《周禮》分祀天地之禮與其拜天之儀相近,故據《周禮》恢復“周代祀天禮”,以弭蒙古與中夏之間祀天禮之張力。《周禮》作者每據周代遺存之零散材料加以臆想設計聯綴成篇,其所言諸禮未必皆周禮實錄,然徵諸金文,《周禮》“分祀天地”之說確實近於周而有別於漢唐宋。元興朔漠,代有拜天之禮。衣冠尚質,祭器尚純,帝后親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遠,報本反始,出於自然,而非强爲之也。憲宗卽位之二年,秋八月八日,始以冕服拜天於日月山。其十二日,又用孔氏子孫元措言,合祭昊天后土,始大合樂作牌位,以太祖、睿宗配享。蒙古拜天無神主牌位。中夏漢唐以來祀昊天后土有神主牌位。歲甲寅,會諸王于顆顆腦兒之西,丁巳秋,駐蹕于軍腦兒,皆祭天於其地。世祖中統二年親征北方,夏四月己亥,躬祀天于舊桓州之西北。灑馬湩dòng以爲禮,皇族之外,無得而與,皆如其初。至元十二年十二月,以受尊號,遣使豫告天地,下太常檢討唐、宋、金舊儀,於國陽麗正門東南七里建祭臺,設昊天上帝、皇地祇位二,行一獻禮。自後國有大典禮,皆卽南郊告謝焉。十三年五月,以平宋,遣使告天地,中書下太常議定儀物以聞,制若曰:“其以國禮行事。”三十一年,成宗卽位。夏四月壬寅,始爲壇于都城南七里。甲辰,遣司徒兀都帶率百官爲大行皇帝請諡南郊,爲告天請諡之始。大德六年春三月庚戌,合祭昊天上帝、皇地祇、五方帝於南郊,遣左丞相哈剌哈孫攝事,爲攝祀天地之始。大德九年二月二十四日,右丞相哈剌哈孫等言:“去年地震星變,雨澤愆期,歲比不登。祈天保民之事,有天子親祀者三:曰天,曰祖宗,曰社稷。今宗廟、社稷,歲時攝官行事。祭天,國之大事也,陛下雖未及親祀,宜如宗廟、社稷,遣官攝祭,歲用冬至,儀物有司豫備,日期至則以聞。”制若曰:“卿言是也,其豫備儀物以待事。”於是翰林、集賢、太常禮官皆會中書集議。博士疏曰:“冬至圜丘惟祀昊天上帝,至西漢元始間,始合祭天地。歷東漢至宋千有餘年,分祭合祭,迄無定論。”集議曰:“《周禮》冬至圜丘禮天,夏至方丘禮地,時旣不同,禮樂亦異。王莽之制,何可法也。今當循唐虞三代之典,惟祀昊天上帝。其方丘祭地之禮,續議以聞。”議定分祀天地。按《周禮》,壇壝wěi三成,近代增外四成,以廣天文從祀之位。集議曰:“依《周禮》三成之制。然《周禮》疏云每成一尺,不見縱廣之度。恐壇上陿隘,器物難容,擬四成制內減去一成,以合陽奇之數。每成高八尺一寸,以合乾之九九。上成縱廣五丈,中成十丈,下成十五丈。四陛,陛十有二級。外設二壝,內壝去壇二十五步,外壝去內壝五十四步,壝各四門。壇設於丙巳之地,以就陽位。”按古者親祀冕無旒,服大裘而加袞。臣下從祀冠服,歷代所尚其制不同。集議曰:“依宗廟見xiàn用冠服制度。”按《周禮·大司樂》云:“凡樂,圜鐘爲宮,黃鐘爲角,太簇còu爲徵,姑洗xiǎn爲羽,雷鼓雷鼗táo,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雲門之舞,冬至日於地上之圜丘奏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集議曰:“樂者所以動天地,感鬼神,必訪求深知音律之人,審五聲八音,以司肄樂。”夏四月壬辰,中書復集議。博士言:“舊制神位版用木。”中書議改用蒼玉金字,白玉爲座。博士曰:“郊祀尚質,合依舊制。”遂用木主,長二尺五寸,闊一尺二寸,上圓下方,丹漆金字,木用松柏,貯以紅漆匣,黃羅帕覆之。造畢,有司議所以藏。議者復謂,神主廟則有之,今祀於壇,對越在上,非若他神無所見也。所制神主遂不用。祀天棄用神主,蓋亦承繼蒙古拜天禮儀。蒼天在上,仰視而見,覆萬物而無遺,可面對以祀之,非若鬼神之不可目見,飄忽無定所,須依附神主然後得享祭也。七月九日,博士又言:“古者祀天,器用陶匏,席用藁鞂gǎojiē。自漢甘泉、雍畤之祀,以迄後漢、魏、晉、南北二朝、隋、唐,其壇壝玉帛禮器儀仗,日益繁縟,浸失古者尚質之意。宋、金多循唐制,其壇壝禮器,考之於經,固未能全合,其儀法具在。當時名儒輩出,亦未嘗不援經而定也。酌古今以行禮,亦宜焉。今檢討唐、宋、金親祀、攝行儀注,幷雅樂節次,合從集議。”太常議曰:“郊祀之事,聖朝自平定金、宋以來未暇舉行,今欲修嚴,不能一舉而大備,然始議之際,亦須酌古今之儀,垂則後來。請從中書會翰林、集賢、禮官及明禮之士,講明去取以聞。”中書集議曰:“合行禮儀非草創所能備。唐、宋皆有攝行之禮,除從祀受胙外,一切儀注悉依唐制修之。”八月十二日,太常寺言:“尊祖配天,其禮儀樂章別有常典,若俟至日議之,恐匆遽有誤。”於是中書省臣奏曰:“自古漢人有天下,其祖宗皆配天享祭,臣等與平章何榮祖議,宗廟已依時祭享,今郊祀止祭天。”制曰:“可。”是歲南郊,配位遂省。據中書省臣“漢人有天下”云云,知蒙古祭天故俗不同於中夏,不以祖宗配享。十一年,武宗卽位。秋七月甲子,命御史大夫鐵古迭兒卽南郊告謝天地,主用柏,前已定祀天棄用木主,此則又用木主。素質玄書,爲卽位告謝之始。至大二年冬十月乙酉,尚書省臣及太常禮官言:“郊祀者國之大禮,今南郊之禮已行而未備,北郊之禮尚未舉行。今年冬至南郊,請以太祖聖武皇帝配享。明年夏至北郊,以世祖皇帝配。”帝皆是之。前已議定祀天不以祖宗配,此則又議配享。十二月甲辰朔,尚書太尉右丞相、太保左丞相、田司徒、郝參政等復奏曰:“南郊祭天於圜丘,大禮已舉。其北郊祭皇地祇于方澤,幷神州地祇、五岳四瀆、山林川澤及朝日夕月,此有國家所當崇禮者也。當聖明御極而弗舉行,恐遂廢弛。”制若曰:“卿議甚是,其卽行焉。”至大三年春正月,中書禮部移太常禮儀院,下博士擬定北郊從祀、朝日夕月禮儀。博士李之紹、蔣汝礪疏曰:“按方丘之禮,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其丘在國之北。禮神之玉以黃琮,牲用黃犢,幣用黃繒,配以后稷。其方壇之制,漢去都城四里,爲壇四陛。唐去宮城北十四里,爲方壇八角三成,每成高四尺,上闊十六步,設陛。上等陛廣八尺,中等陛一丈,下等陛廣一丈二尺。宋至徽宗始定爲再成。歷代制雖不同,然無出於三成之式。今擬取坤數用六之義,去都城北六里,於壬地選擇善地,於中爲方壇,三成四陛,外爲三壝。仍依古制,自外壝之外,治四面稍令低下,以應澤中之制。宮室、牆圍、器皿色並用黃。其再成八角八陛,非古制,難用。其神州地祇以下從祀,自漢以來,歷代制度不一,至唐始因隋制,以嶽鎮海瀆、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各從其方從祀。今盍參酌舉行。”秋九月,太常禮儀院復下博士,檢討合用器物。十一月丙申,有事於南郊,以太祖配,祀天復以祖宗配享矣。五方帝日月星辰從祀。仁宗延祐元年夏四月丁亥,太常寺臣請立北郊。帝謙遜未遑,北郊之議遂輟。英宗至治二年九月,有旨議南郊祀事。中書平章買閭,御史中丞曹立,禮部尚書張埜yě,學士蔡文淵、袁桷jué、鄧文原,太常禮儀院使王緯、田天澤,博士劉致等會都堂議:一曰年分。按前代多三年一祀,天子即位已及三年,常有旨欽依。二曰神位。《周禮·大宗伯》:“以禋yīn祀祀昊天上帝。”注謂:“昊天上帝,冬至圜丘所祀天皇大帝也。”又曰:“蒼璧禮天。”注云:“此禮天以冬至,謂天皇大帝也。在北極,謂之北辰。”又云:“北辰天皇耀魄寶也,又名昊天上帝,又名太一帝君,以其尊大,故有數名。”今按《晉書·天文志·中宮》:“鉤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耀魄寶。”《周禮》所祀天神,正言昊天上帝。鄭氏以星經推之,乃謂卽天皇大帝。然漢魏以來,名號亦復不一。漢初曰上帝,曰太一,曰皇天上帝。魏曰皇皇帝天。梁曰天皇大帝。惟西晉曰昊天上帝,與《周禮》合。唐宋以來,壇上旣設昊天上帝,第一等復有天皇大帝,其五天帝與太一、天一等,皆不經見。本朝大德九年中書圓議,止依《周禮》祀昊天上帝。至大三年圓議五帝從享,依前代通祭。考諸《詩》《書》及青銅銘文,周人於天、帝雖或互言而區分甚晰。自西漢以降,中夏常混同天、帝莫辨,而生種種名號。蒙古故俗蓋拜天而鮮及帝,此議圜丘主祀昊天上帝而以五帝配享,雖牽於《周禮》名義不得騁,然亦可見其區分天、帝之意矣。三曰配位。《孝經》曰:“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又曰:“郊祀後稷以配天。”此郊之所以有配也。漢唐已下莫不皆然。至大三年冬十月三日奉旨:“十一月冬至合祭南郊,太祖皇帝配。”圓議取旨。四曰告配。《禮器》曰:“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于頖pàn宮。”注:“告后稷也。告之者,將以配天也。”告用牛一。《宋會要》於致齋二日,宿廟告配,凡遣官犧尊豆籩,行一獻禮。至大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質明行事,初獻攝,太尉同太常禮儀院官赴太廟奏告,圓議取旨。五曰大裘冕。《周禮·司裘》:“掌爲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鄭司農云:“黑羊裘,服以祀天,示質也。”弁師“掌王之五冕”注:“冕服有六,而言五者,大裘之冕蓋無旒,不聯數也。”《禮記·郊特牲》曰:“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祭之日,王被袞以象天,戴冕璪zǎo十有二旒,則天數也。”陸佃曰:“禮不盛服不充,蓋服大裘以袞襲之也。謂冬祀服大裘,被之以袞。”開元及開寶《通禮》,鸞駕出宮,服袞冕至大次,質明改服大裘冕而出次。《宋會要》紹興十三年,車駕自廟赴青城,服通天冠、絳紗袍,祀日服大裘袞冕。圓議用袞冕,取旨。六曰匏爵。《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注謂:“陶瓦器。匏用酌獻酒。”《開元禮》《開寶禮》皆有匏爵。大德九年,正配位用匏爵有坫。圓議正位用匏,配位飲福用玉爵,取旨。七曰戒誓。唐《通典》引《禮經》,祭前期十日親戒百官及族人,太宰總戒群官。唐前祀七日,《宋會要》十日。《纂要》太尉南向,司徒、亞終獻、一品、二品從祀北向,行事官以次北向,禮直官以誓文授之太尉讀。今天子親行大禮,止令禮直局管勾讀誓文。圓議令管勾代太尉讀誓,刑部尚書蒞之。八曰散齋、致齋。《禮經》前期十日,唐、宋、金皆七日,散齋四日,致齋三日。國朝親祀太廟七日,散齋四日於別殿,致齋三日於大明殿。圓議依前七日。九曰藉神席。《郊特牲》曰:“莞簟之安,而蒲越槀鞂之尚。”注:“蒲越槀鞂,藉神席也。”《漢舊儀》高帝配天紺席,祭天用六綵綺席六重。成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譚以爲天地尚質,宜皆勿修,詔從焉。唐麟德二年詔曰:“自處以厚,奉天以薄,改用裀yīn褥。上帝以蒼,其餘各視其方色。”宋以褥加席上,禮官以爲非禮,元豐元年奉旨不設。國朝大德九年正位槀鞂,配位蒲越,冒以青繒。至大三年,加青綾褥,青錦方座。圓議合依至大三年於席上設褥,各依方位。十曰犧牲。《郊特牲》曰:“郊特牲而社稷太牢。”又曰:“天地之牛角繭栗。”秦用騮駒。漢文帝五帝共一牲,武帝三年一祀,用太牢。光武采元始故事,天地共犢。隋上帝配帝蒼犢二。唐開元用牛。宋正位用蒼犢一,配位太牢一。國朝大德九年,蒼犢二,羊豕各九。至大三年,馬純色肥腯tú一,牲正副一,鹿一十八,野豬一十八,羊一十八,圓議依舊儀。神位配位用犢外,仍用馬,其餘並依舊日已行典禮。十一曰香鼎。大祭有三,始煙爲歆神,始宗廟則焫ruò蕭祼guàn鬯,所謂臭陽達於牆屋者也。後世焚香蓋本乎此,而非《禮經》之正。至大三年,用陶瓦香鼎五十,神座香鼎、香盒案各一。圓議依舊儀。十二曰割牲。《周禮·司士》:“凡祭祀,帥其屬而割牲,羞俎豆。”又《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禮運》云:“腥其俎,熟其殽,體其犬豕牛羊。”注云:“腥其俎,謂豚解而腥之,爲七體也。熟其殽,謂體解而爓xún之,爲二十一體也。體其犬豕牛羊,謂分別骨肉之貴賤,以爲衆俎也。”七體,謂脊、兩肩、兩拍、兩髀。二十一體,謂肩、臂、臑nào、膊、骼、正脊、脡tĭng脊、橫脊、正脅、短脅、代脅幷腸三、胃三、拒肺一、祭肺三也。宋元豐三年,詳定禮文所言,古者祭祀用牲,有豚解,有體解。豚解則爲七,以薦腥。體解則爲二十一,以薦熟。蓋犬豕牛羊,分別骨肉貴賤,其解之爲體則均也。皇朝馬牛羊豕鹿並依至大三年割牲用國禮。圓議依舊儀。十三曰大次、小次。《周禮·掌次》:“王旅上帝,張氊按皇邸。”唐《通典》前祀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內道北,南向。《宋會要》前祀三日,儀鸞司帥其屬,設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內道北,南向;小次於午階之東,西向。《曲禮》曰:“踐阼,臨祭祀。”正義曰:“阼主階也。天子祭祀,履主階行事,故云踐阼。”宋元豐詳定禮文所言,《周禮》宗廟無設小次之文。古者人君臨位於阼階。蓋阼階者東階也,惟人主得位主階行事。今國朝太廟儀注,大次、小次皆在西。蓋國家尚右,以西爲尊也。圓議依祀廟儀注。是歲,太皇太后崩,有旨冬至南郊祀事,可權止。泰定四年春正月,御史台臺臣言:“自世祖迄英宗,咸未親郊,惟武宗、英宗親享太廟。陛下宜躬祀郊廟。”制曰:“朕當遵世祖舊典,其命大臣攝行祀事。”閏九月甲戌,郊祀天地,致祭五嶽四瀆、名山大川。至順元年,文宗將親郊。十月辛酉,始服大裘袞冕,親祀昊天上帝於南郊,以太祖配。自世祖混一六合,至文宗凡七世,而南郊親祀之禮始克舉焉,蓋器物儀注至是益加詳慎矣。 (節錄《元史·祭祀志》 據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廚按,元代修改唐宋祀天禮,其主要者有二事:1. 分祀天、地,於圜丘獨祀天。2. 區別天、五帝,以五帝配享。至於祀天不用神主、不以祖宗配享二事,初則摇摆於蒙古故俗與中夏故禮之間,終則受牽於《周禮》《禮記》《孝經》之文以及漢唐儒者注疏,用神主、列配享焉。質言之,《周禮》《禮記》《孝經》祀天諸說未必卽周代實行之禮。周代實行之祀天禮究竟若何,或宜另行推考。 赞 (0) 相关推荐 南陈太庙:陈随梁制,陈霸先不当太祖有苦心,只怪自己儿子少 在南北朝北强南弱的乱世里,有一位汉族英雄,他奋勇抗击异族,为保卫南方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和中华传统文化,立下卓越的贡献,这位值得让人纪念的好汉,就是寒门出身的陈霸先. 因为陈霸先建立的陈朝太过短暂,又偏安 ... 《孔子家语》卷29郊问诗解1报本返始不忘初祖因循自然 题文诗: 定公问曰:古帝王必,郊祀祖以,配天何也? 孔子对曰:万物本天.人本乎祖.郊祭也大, 报本返始,以配上帝.故天垂象,圣人则之, 郊祭所以,明天道也.情生天人,天人有情, 有情有义,慎终追远,不 ... 元代吴镇草书长题《墨梅图卷》 元代吴镇草书长题<墨梅图卷>,书于至正八年(1348),辽宁省博物馆藏.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善人.擅画山水.墨竹.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与黄公望.倪 ... 元代瓷器的足底,为何不上釉? 对于犀角,相信各位喜欢收藏的朋友都不陌生. 喜欢犀角文玩的朋友们,可以添加下方微信,一起交流披毛犀把玩心得 添加微信:sph7738(长按可复制) 每天第10位添加微信的朋友,漠草堂将送上价值1300 ... 清雅如玉,不染尘世霜雪——元代龙泉窑 元龙泉窑印花宝杵纹洗 龙泉窑因主产地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始烧于北宋之前,烧造历史较长,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烧造年代最长的窑口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龙泉器物胎质坚硬灰白,釉层薄而透明,以"青翠欲滴 ... 乡村元代古寺——阆中永安寺 体现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的大殿 殿内空间极大,滚龙抱柱,神态威猛 [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 ] 乡村元代古寺 --阆中永安寺 东水观镇永安寺远离城镇座落黄泥岗上,此为山门 时代:唐至清 地址:四川省 ... 元代后期的诗人作家 文/肖旭 主要有虞集.萨都拉.王冕,这几个作家当时都是非常有影响的. 虞集词<风入松>用"杏花春雨江南",精练地概括了江南春景,是词中的名句. 萨都拉是元代后期诗人.词 ... 元代诗文 文/肖旭 元代诗文成就不高,不能与散曲相比,更不如杂剧.元初诗文,在北方上承金代文学,受元好问影响较大,作家中以刘因最为著称:在南方则继承南宋江湖派的文风,以张炎.赵孟頫较为重要.元初作者多有隐约的故 ... 元代散曲(3) 文/肖旭 张可久[醉太平·无题] 这支曲子讽刺了丑恶的社会风气."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以反问说明"嫌命穷,见钱亲"是人皆如此的普遍现象,作者揭穿了现实社会的 ... 元代散曲(2) 文/肖旭 分析五位散曲作家的作品. 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从题目和内容看,这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现在讲[黄钟尾]这支曲子. 这支曲子写了关汉卿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性格,是关对他一 ... 元代草书高手,赵孟頫甘拜下风! 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渔阳( 今北京蓟县) 人,官太常博士.鲜于枢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