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做,才算“听从内心的声音”呢?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这些年做心理工作对我最大的影响,大概就是对一些模棱两可、玄之又玄的东西有了更强的理解能力,不再只是局限于它们所表达的文学意义。
而我想那些从表面看自己确实理解了,可其实距离深层含义还很远的句子,你也听到过不少、记得不少,只是不知道你是否想过要去探索它们所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当然了,可能现在的你正醉心于赚钱、享受和追求满足,对这些弯弯绕绕的并没有什么感觉,但相信我,你早晚会遇到如“听从内心的声音,可到底什么是内心声音”这样的疑惑。
不过,“早晚”这样的描述其实并不合适,因为我想你已经经历过“内心中有很多个声音,其中一个让你这样做、一个让你那样做、一个让你什么都不做”的状况,并很多次因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在十字路口来回踱步,一边看着身边匆匆向前的行人、一边因为自己的停滞不前而自怨自艾。
如果这时候能“知道如何选择才对”,那就不用陷入内耗中、不用停滞不前、不用眼巴巴的看着别人总在进步。而即便我们都知道内耗、纠结、停滞不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可早些知道答案,可确实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不是吗?
而看到这里,我想伴随着你对自己曾经经历的回顾,也一并联想到了无论自己有多纠结、陷入纠结多深,最终都会收获一个结果、一个决定,并因此产生类似“既然最终都会有结果,那似乎知道‘如何选择’也并不是非常重要”这样的想法。
我理解你的想法,也明白可能在你看来“早些知道”确实有些多此一举。不过,我觉得有必要先来看看“最终的结果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
假定,现在的我内心中有很多声音,一个告诉我“那个女孩子那么漂亮,你要勇敢去追”、一个却说“省省吧,也不看看你长那样子”、一个在感慨“现在的人啊,已经被情和爱迷了眼了”……
听着内心里的这些声音,我觉得每个都说的很有道理,所以既想追求女孩,又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还认为现在自己不好好赚钱,就只知道谈恋爱太对不起父母。接着,每个都有道理、每个都想听,就这样来回纠结着,无论选哪个都觉得其实另外两个也对。
这样来来回回的你觉得累吗?
说实话,单单这样的文字描述都让人觉得这样很累了,更何况置身其中呢?
而累与压力在很多时候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就比如刚刚提到的状况:
我现在很纠结——纠结让我很累——累让我很不舒服——做不了决定,我感觉压力很大——压力很大带来的不舒服与累带来的不舒服叠加,我感觉更不舒服了——我想要快点从不舒服中走出来——我还是做不了决定——做不了决定,不舒服便持续增加——不舒服超出我的承受范围——我已经被压的喘不过气来了
那你说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压力把我们压的实在受不了了,所以为了“自救”、为了早点“摆脱这种状况”,我们把心一横就随随便便的选了一个。
这时候我们的选择不是来源于我们自己、不是我们自己做了选择,而是我们被选择了。
可能你觉得这其实没有什么,但把自己人生的决定权交给压力,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儿吗?
我想,你还是希望把人生的决定权握在自己手里。那这时候还是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听从内心的声音,那内心的声音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我是很想听听你的答案的,因为我觉得交流要比单口相声更有价值。
而我想可能在思考“内心的声音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出现一个疑惑,那就是“这些声音都不是来源于外界、都是存在于自己的心里,并在脑海中不断盘旋的,难道它们都是‘来源于内心的声音吗’”。
诚然,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确实都是来源于内心的声音,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要稍微复杂一点。
它们确实都是来源于内心的,不过却来自内心中不同的地方。
就拿刚刚提到的例子来说,“那个女孩子那么漂亮,你要勇敢去追”,这可能是来源于性驱力、感性、欲望和本能;“省省吧,也不看看你的样子”,这可能是来源于错误认知、理性、过去阴影的影响;“现在的人啊,已经被情和爱迷了眼了”,这可能是来源于对现实压力的反馈、受父母叮嘱影响、周围环境带来的潜移默化。
而有趣的是,这三个声音所阐述的内容有很大可能是同时成立的,即对方很漂亮、我并不优秀,以及家里经济压力很大同时成立;那相应的内心对对方的喜欢、自卑、责任便同样也是真挚的。三个可以同时存在的声音,却又包含了诸多矛盾,让自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这种状况是不是很有趣呢?
它们确实都是来源于内心的,但你也看到了它们其实并不是来源于我们自己的,而是来源于我们的某部分。
听我们自己的,还是听我们某部分的,这似乎是一个呼之欲出的答案。
而我想也有朋友会纠结“既然是自己的某部分,那为什么不能听它们的”这个问题。
我想你肯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所以才会想到这个问题。不过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因为这些不同的部分,往往只是代表了“看待当下、看待世界的不同的角度”,就好比现在你遇到一件事情,你可以用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可以用感性的角度去看待、可以用化学的角度去研究,而无论你选择哪个角度,你都能从正面对的事情上收获一些信息和价值,虽然这些收获往往不尽相同。
当然了,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无论我们正面对的是什么,它都必然包括了很多角度,所以在我们尝试用不同角度解读的时候,也必然能够相应的答案。而虽然这些答案可能自相矛盾,但它们也都是对的,只不过这里的对,是在不同条件下的对。
可能正是因为它们都对,但又互相矛盾,所以我们才纠结。
可这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习惯性的活在“解读出来的信息是一致的,然后根据一致的信息来做决定”这样的模式里,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提高与个人的成长,我们会开始遇到复杂问题、看到更多角度、获得更多信息,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可碍于我们刚刚的模式,到达这个阶段之后我们反而越来越不知道在面对“本就自相矛盾,却又都对的信息”时该如何取舍、如何决定。
而这个问题所对应的答案其实也并不复杂,因为就像刚刚不断强调的,这些声音只是来源于我们的某部分,并不是来源于我们自己,它们就像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菜一样,选择哪个是由我们自己,也就是“自我”来决定的、它们也像堆放在我们眼前的各种食材一样,选择什么食材与用这些食材烹饪什么,也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的。
那么,我们之所以会纠结,并不是因为“它们都对,却又矛盾”,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在、我们的自我尚未建立,或者太弱,所以在需要取舍、需要两害取其轻、需要承担代价、需要做一些艰难决定的时候,总是卡在那,既不愿意失去,又不想付出。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只会面对越来越多这样“难以抉择”的时刻,也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都必须通过完整分析去做一个决定。
所以,做艰难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而这样的经历,其实也是在用“我决定与我承担”来强化自我。
那么,在自我不够强大之前,内心的声音即便再嘈杂,也都是锻炼的机会。而这样的锻炼可能一开始确实要承担一些无奈、痛苦与失落,但一个人之所以强大,不就是因为他“能承载很多负面,并不被负面所伤”吗?
而看到这里,你觉得什么才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呢?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