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记忆一澎城祠

林起茂

岁月无言,木石有痕。古厝不仅赐予人间生命的延续,也带给后裔深邃的思考与念想,承载着后来人对往事的赞美与敬畏,保留着古代建筑风貌与悠闲民风,乡村那幢古厝——彭城祠,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虽然历尽沧桑,依然还散发着杉木的清新,静谧着,好似一个健壮的罗汉在岁月里沉睡着,蝙蝠在屋檐上发出窸窣的作响声。古厝的主体经过多次的修修补补,风格依然还原,屋顶由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形,而在尾端分叉为二,就像是燕子的尾巴一样,所以称为燕尾脊。流畅的曲线飞扬挺拔,轻巧、俊逸的燕尾剪出了岁月的流光。红的、绿的、精致细腻的各种装饰,飞龙彩凤一跃脊上,合着七彩的云纹装饰,传神动人,鬼斧神工。附体工程已经基本失去保存,唯有左右护厝尚存,也是剥落的墙,瓦楞上的草,熏黑的房柱,爬墙的青苔,精典的故事,乡愁油然涌上心头。

明嘉靖年间自上京溪口清和堂开基至彭城祠,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清澈的山泉水孕育着耕耘劳作的乡民,创造着悠长的奋斗历史,丰富着浑厚的文化底蕴。先民发挥了地理、自然独特优势,采用古朴建筑理念,依山傍水,方便农耕,宜业宜居为宗旨,采用闽南闽北部分建筑特点,借鉴粤、赣建筑的风格,采用栋脊随龙,一庭四房,再加上横厝,房房分层,有利于防风防水,在风水布局上采用“三井”模式,袭用闽南的建筑风格以进财为主,过道横厝再设天井,并与下堂相连,在上堂、下堂天井两侧设有书房,方便主人读书,整体宽敞布局为标准,再建下堂,设一过水通道方便来往,主体房屋主人以考究、美观、大方为标准,安排有宽敞的门埕、下堂、庭院、上堂与花台宿土,天井水道用三层式排水法,最大的门埕无中堂,以不超过主体建筑为限。京程的古民居在南北交融中,结合江南民居装饰的特点,装有栋梁、游梁、灯梁,突显挂花作为装饰,中柱“穿板”雕刻穿花,木瓜柱雕刻喜爱的名花,大庭栋梁以庄重安全为要,建筑上采用斗拱骑身,四梁挑井,正庭柱珠以鼓状、圆柱形为主。

这座古厝主体厅堂有两层,有两根大庭栋梁,在大田也是屈指可数,为了获得足够的使用空间,这座古厝最大的特点乃是层中藏层,起到隐密性功能,在大田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古厝。选择横向发展,主轴线上的下堂与上堂面阔五开间,形成“一明四暗”的布局形式。这座古厝还在主轴建筑两侧增建左右护厝,以类似闽南民居“五间张加双边护”的平面布局形式。整体布局由中庭、下院、书院、过水、横厝构成,中庭是主人最要讲究的重点,为接待客人办理俗事的场所,以明代建筑装饰为主,雕花体现庄重大方,庭中设有庭头屏、神龛,供奉五代先祖的牌位,左右侧用半月棹供奉与主人有关的先代,家族中有重大事情或重大典礼一般也都在此举行。

自先祖肇基彭城祠的数百年来,乡民还对道教、佛教非常崇拜,堂屋、庙堂墙上的古典壁画、佛经、吉祥纹样、典故教化、诗词楹联等等比比皆是,画栋雕梁,至今栩栩如生,这古朴的文化,无不体现崇拜者的敬仰。这些装饰手法的灵活运用,结合民居建筑的材料与工艺,无不充分显示营造者的匠心、艺术造诣和文化品位。

这座彭城祠不但浓缩了建筑历史上的特殊风格,还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彭城祠二楼墙上依然留有当年粤军驻扎时写下的“粤军第二军五师九旅旅部驻扎所”、“粤军十七团一营一连驻扎所”等标语,粤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是发挥了扭转乾坤功效的一支地方军队。据了解,反清中北伐前孙文(孙中山)依靠陈炯明领导的粤军主力部队活动在福建、广西和广东各地,进窥中原,十年之后统一寰宇,定鼎金陵,这是近史上旳奇谭。至于那些历史上的事件,除了发现标语以外,至今没有发现任何的传说和证据,也就无法考究更多的内容和事件,更无法考究原因与结果,这只能让后辈继续寻找素材探究答案了。

红土地上恩泽远,龙头寨下情意长。这里重新演绎历史惊心动魄的场面历历在目。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失亲人,英勇抵抗,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革命的胜利。我沉浸其中,浮想联翩,心潮澎湃!刘其垂、刘兴镇、林龙使等普普通通名字永远留在大田史册,一种无比感慨之情涌上心头,我真想用自己粗浅的笔触讴歌!用虔诚的心灵触摸英雄!真想为您高歌一曲!为您朗诵一章!据《大田革命斗争史》记载:1944年11月间,在石牌的京程,由判徒林达光(临解放时被林维邦击毙)指挥,派出一个排的兵力,配备一挺机关枪,包围洗劫了七个接头户的家,抓走了地下党员、交通站长刘其泉,接头户刘承年、刘其灌、刘其垂、林龙使、刘其极、刘兴柱,游击队班长刘兴镇,实行了吊打及灌辣椒水、电刑等刑罚,关进监狱,接着,刘其极、刘兴柱被刀砍杀,林龙使被活埋。反动武装还立即实行移民并村(移至大石小坑)。在这腥风血雨面前,他们毫不畏惧、决不屈服,他们在牢房里、法庭中、刑场上都表现出惊天动地的壮举!

有了根系,就不会有飘忽不定的惶恐;有了乡愁,就不会有无依无靠的孤寂。古厝——彭城祠,留下自己的轨迹,踏着和谐的韵律,低吟着自编的历史歌曲,响亮又有调和充满亲和的历程,一个个故事,一篇篇历史,都能寻找到曾经的记忆。即便是我以及越来越多像我这样在异乡的人,只要记得住自己的根自己的乡愁,无论到哪,无论多久,都会一如既往地感到温暖和充实。“乡愁”是华夏儿女抹不掉的情愫,是永远打不开的心结。

(0)

相关推荐

  • 关于羌族文化几个问题的解构和思考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羌族是一个机体硕大的民族,积淀着丰厚的文化生活.但是,因为自身文字的缺失,历代生命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所迸发的生活气息,被同代或后代眼睛.心魂和历史典章所勾录,接近和看见.这个 ...

  • 罗利光II客家围龙屋,原来蕴含这么多的故事与神秘【客都原创】

    原标题:客家围龙屋,让我魂牵梦绕的家园 图文作者:罗利光 客家围龙屋.福建土楼,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窟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堪称世界建筑一绝. 要深入了解客家, ...

  • 除夕那一天的祭祀

    贴对联:大门.侧门贴大对联,后门小对联,每个房门贴一个福字,井贴:水中取宝,鸡笼贴:金鸡报喜,谷仓贴:五谷丰登,楼梯贴:步步高升,车子贴:一帆风顺或者出入平安,大厅前的墙上贴:一个福字,左边一张喜迎新 ...

  •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92)长柄朱子祠

    长柄朱子祠 长柄朱子祠位于今马尾区亭江镇长柄村,旧时因朱熹题刻"跃龙津"而被称为龙津学院.1986年,福州郊区人民政府(当时长柄村属于福州郊区人民政府管辖)公布其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 ...

  • 古厝有情|陈章汉

    乱住 新世纪新动作,方才听到"动车"这个词,它就不吱声地钻出福莆交界的石马山,第一时间就将我家所在的大岭村一剖两半.苟有阻挡这前途者,都乐而拆迁让路. 我家祖厝正好在铁道线边上,可 ...

  • 古厝花木深

    一条安泰河,将三坊七巷和朱紫坊连接起来,也将这个中国不多见的明清古建筑群静静揽在怀中,它孕育了影响近代中国的数十位硕儒名贤,也润泽着众多生长于斯的奇花异木. 历史,在这里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古厝故事,古 ...

  • 【榕博微课堂】迎世遗系列•福州古厝——闽侯镇国宝塔

    镇国宝塔俗称"浮镇塔". 亦称"护镇塔", 位于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西北面, 临江屹立,巍然挺拔, 历经千载屹然不动. 1989年被列为闽侯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 ...

  • 古厝之光——曾军艺笔下的漳州古城

    京海墨韵名家 为落实:"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传统建筑是福建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由福建省 ...

  • 古诗文记忆密码吟诵《易经》六十四卦卦歌的快速记忆

    古诗文记忆密码吟诵《易经》六十四卦卦歌的快速记忆

  • 杨公古法风水《杨公祠线起课秘诀》也叫纳音五行救贫线

    杨公古法风水<杨公祠线起课秘诀>也叫纳音五行救贫线,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喜欢问页数的书友,细品一下了.道理都懂,但是还是喜欢问多少页,页数多了好,页数少了,就不好.

  • 古厝之光——曾军艺笔下的福州古城

    为落实书记:"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传统建筑是福建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由福建省政协.福建 ...

  • 福州古厝之平潭石厝

    福州古厝之平潭石厝 (2014-11-18 16:35:13) 转载▼ 标签: 平潭石厝 东庠岛 流水镇 塘屿岛 分类: 老福州的记忆之平潭及民俗手工 诗人海子曾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