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复仁:明初外交官,朱元璋称之为“老实罗”,将之与刘基并列
明初不仅有大量出色的武将,如徐达、常遇春,还有许多有名的文臣,像李善长、刘伯温。而罗复仁便是众多文臣中的一位。朱元璋相当看重他,不仅在政务上,还是在私下里,与之关系都非常密切。朱元璋有次到罗复仁家,罗复仁当时住在城郊的贫民窟,正穿着粗布麻衣修葺房屋。他见皇帝竟然亲自来到自己家,惶恐不已,赶忙让妻子给朱元璋搬凳子坐。朱元璋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对罗复仁说:“贤者岂能居住在这种地方。”随即赏赐给了他一座城中相对豪华的府邸。由此可以看出罗复仁的地位之高。
罗复仁是江西吉水人。从小就嗜学如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问也日益精进,后来成了满腹经纶的名儒。罗复仁最开始并非投靠的朱元璋,而是陈友谅。因为当时吉水所在的吉安路是在陈友谅的管辖之下。当时陈友谅听说当地有这么一个名儒,便派人将其招揽了过来,以之为编修。既是人才,自然不甘于平庸,而陈友谅将其召来,却并没有特别地重用他。他平常主要负责一些文书类的工作,连陈友谅的中枢机密都很少接触。罗复仁郁郁不得志下,便离开了陈友谅,偷偷地逃到了朱元璋这边,倒戈易帜。
陈友谅
不得不说朱元璋在用人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并没有因为罗复仁曾经背叛陈友谅而轻视他,反而非常重视。罗复仁与刘伯温、朱升等人不同,朱元璋认为他更适合为使节或者纵横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外交官。
当时的朱元璋正在与陈友谅进行决战,鄱阳湖一战,陈友谅彻底大败,本人战死。朱元璋命罗复仁携带朱元璋准备的蜡书晓谕江西仍在陈友谅军控制下的城池。罗复仁仗着自己的名气和曾在陈友谅军中结识的人脉及自己的口才,很快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也算是通过了朱元璋的考验。
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率领大军围困武昌,希望陈理自行投降,不想再大兴战争,造成无妄的损失。这个任务于是又落到了陈理的头上。罗复仁毕竟在陈友谅军中效力过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格,但是总还是对旧主有些感情。临行前朱元璋向他保证:“陈理若来,不失富贵。”陈理是陈友谅的儿子,也是陈汉政权的继承者。罗复仁叩头谢道:“如果陈氏遗孤能够得保性命,臣必将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元璋再次承诺道:“你去吧,我保证不会食言。”
罗复仁来到武昌城下,嚎啕恸哭,一连好几天都是这样。陈理认识到了他的诚意,便放下吊篮,将其引入城中。罗复仁见到陈理后,大哭不已,然后将朱元璋的政策说了一遍,并且告诉他,朱元璋大军所向披靡,如果不投降,城中百姓可能会遭到屠城的命运,城中百姓又有何罪啊?陈理还算是善于纳谏的一个人,形势所迫也只有如此才是最好的结果。于是陈理打开城门,率领文武大臣向朱元璋投降。这些功劳自然都算到了罗复仁的头上。
陈友谅墓
还有一次是出使扩廓帖木儿。朱元璋一直将扩廓帖木儿当作是北方最大的敌人,甚至将其与曹操相比。两人虽然没有见面,但是按照朱元璋的一厢情愿,两人是属于亦敌亦友的一个状态。朱元璋多次派使者携带亲笔书信出使扩廓帖木儿,想要与之交好,或者劝其投降。前前后后六七次之多,但是每次都没有回音,连带使者也没有回来。建国后朱元璋再次派罗复仁前往。罗复仁到扩廓帖木儿营中之后,侃侃而谈。由于其博学多识和名儒的身份,扩廓帖木儿并没有跟以往一样扣留下他,而是将其放了回来。这也算是元明外交的一大突破。
洪武元年,罗复仁被升任为编修。当时安南趁中原战乱及元明易代之际,大肆扩张地盘,侵占了大量占城土地。占城趁朝贡明朝之际,请求新的朝贡国帮其解决问题。这与以往的外交活动不同,属于中国与真正的外国之间的外交活动,所以朱元璋对此非常重视,于是将此重任交给了罗复仁。罗复仁到达安南之后,晓谕利害,再次不负众望地完成了任务。安南最终决定退军。罗复仁临离开前,安南还赠送了他大量的金银珠宝,不过罗复仁并没有收。朱元璋对他的举措非常赞许,认为他是真正的贤者。这可能就是“老实罗”外号的来源之处。
洪武三年,朱元璋设立弘文馆,任命罗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地位相同。后来,罗复仁以年老请求致仕,朱元璋亲赐大布衣,于衣襟之上题诗,可谓荣宠之至。
明初文臣多,但是文臣中的外交家却并不多。朱元璋真的是慧眼识人,且能够人尽其用。如果不是朱元璋,罗复仁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外交上的成就,在明史上留下了恢弘一笔。所谓伯乐遇千里马,即便是名儒,仍需要伯乐的发掘。
参考文献:《明史》。
本文由@以史为伴原创,欢迎喜欢明史的小伙伴关注、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