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菜地里的那些生灵

作者马守喜,回族,内蒙古克旗人,多年从事教育、新闻工作。2002年在赤峰日报传媒集团退休,有多条稿件见诸报端。

河东菜地里的那些生灵

马守喜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克什克腾旗经棚镇,一条清澈见底的碧柳河穿城而过,自然把这里分成了河西和河东,河西是群众居住及党政机关、学校、商店、医院等所在地,河东则是大片的菜地,每到夏季,群山都披着绿装,菜地则是绿油油的,仿佛一幅水墨画,让小城美不胜收。
  
河东的大片菜地,都不喷洒农药,化肥,更不会使用除草剂,所以,那时的菜地里或坝沿上都会有很多草,那时农民种菜除草唯一的工具就是一把锄头,而河边及坝沿上的草多被小学生们用镰刀割了,捆好卖到大车店喂马。
  那时的草,总是生生不息,地里的草刚刚除过,可一场雨后,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青青河边草和菜地里的草,不仅成为了各种蔬菜的伴生物,更为大片的土地提供了足够的“遮蔽”。在这种“遮蔽”下,一些千奇百怪的小生灵也“潜伏”其中,异常活跃的生长着。
  菜地里的草虫特别多,诸如草蝉、蚱蜢、蝈蝈、蛇虫子(也叫小蜥蜴)等,遍地皆有。人们习惯把草蝉叫“草知了”,它体型极小,只有麦粒般大小,草绿色,它一般是在玉米地里,它相当灵敏,听到人们的脚步声蹚过草时,便会集体轰然飞起,向四下散去。草蝉的叫声非常小,只有到了晚间,坐在田间,精心去听,便会有“唰唰,刷刷”的声音,它仿佛吸收了草绿的精魂,又仿佛是草幻化的精灵。
  在大片菜地里,有捉不尽的蝈蝈,尤其是在玉米和黄豆地里,蝈蝈上下跳动,鸣叫在这两个层次间,那“吱嘎、吱嘎”的叫声此起彼伏,特别清脆而又嘹亮,那年月,无论大人孩子都喜欢捉蝈蝈,有专门卖蝈蝈笼子的,里边装着几只蝈蝈,沿街叫卖,五分钱一笼子蝈蝈,放在门面上,听那不定期的蝈蝈叫声。蝈蝈给人一种轻灵,飘逸的灵感,而辍在玉米樱穗儿上的蝈蝈,翠绿的身体被嫩红色的缨穗衬举着,给人一种珠玉般的灵感。
  家乡河东的菜地里,还会不时发现小野兔的出现。因为野兔喜欢在草丛密集的地方,生养繁殖自己的后代,小朋友们捕捉小野兔也成了一种乐趣,小野兔是跑跑停停,人们匍匐慢行,瞅准机会扑上去。小野兔毛绒绒的,因为本人胆小,不跟着小朋友去捉,见到小朋友捉到一个小野兔高兴的样子,我心中禁不住生发一种隐隐的痛,因为小野兔再也找不到爸妈及兄弟姐妹。有的成了人们饭桌上的一道味道鲜美的菜肴。
  当年家乡河东的菜地里,人们还会偶尔抓到刺猬。刺猬总是用尖尖的嘴巴不停地嗅着地面,蠕蠕前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要是被人抓住,他立即就缩成一团,一动不动,人们对它也无可奈何,只好放它而去。在老菜地里,有时会出现蛇和仓鼠等,那年月,离东山跟很近的菜地里,时常有狼出现,晚上这些狼会出现在羊圈里。记得1957年10月的一天夜里,经棚中学刚建立一个多月,学校为了勤工俭学,买了100多头羊放在校园的羊圈里,黑夜有几只狼咬死了七八只羊,又把剩下的羊赶走了,第二天学校派人去鹅蛋梁一带追去,才把羊追回一部分,那时人们晚上都是大门紧闭,生怕进来狼,一到太阳夕下,谁也不敢到河东菜地东山根那边去,生怕遇见狼群。
  当年,人们还没有听说过“生态环境”,但真正领略到了鸟语花香,青山绿水之美,而这一切,现在多少菜地里的小生灵几乎灭绝了,河水也不见了,因为过多的使用农药,庄稼和蔬菜都没有了纯天然了。河东菜地变成了高楼大厦,很难再听到小生灵的鸣叫,因为再见不到小生灵的影子了
喜欢作者扫码打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