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告诫:想飞黄腾达,靠的不是钱和人脉,需牢记3句话
万事皆有规律,依照规律行事,也许不会有大的成就,但至少可以避免灾祸。名利场也是生死场,在官场上步步高升的人屡见不鲜,而身败名裂的也大有人在。在以满清贵族为主体的晚清官场上,曾国藩作为一个汉人却步步高升,他的升官秘诀确实值得我们研究。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喜欢写日记的人,他一生积累了几十万字,全部收集《曾国藩全书》当中,这本书里也记录了他为官几十年,官场、名利场、人际场的为人处世之道。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曾国藩说,官场需要遵守三大铁律:置身事外,不参与结党,不过问闲事官场与职场相似,站队、拉帮结派是每个企业的存在的乱像,每个领导都反感这种行为,但又无法完全阻止。我曾经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国有大型企业,单位当中派系众多,几乎所有人都被强制拉去站队,而在一次企业改制当中,许多领导都被拉下了马,而这些领导手下的人,无论能力强弱,最后无一不是失业的局面。职场中,看似拉帮结派有一时的好处,而实际上从站队那天起,坏运就已经开始悄悄找上了你。
独善其身官位越高,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惨败的结局也就越多,每升一次官,就必须要以10倍的谨慎和小心来处理各种事物,不能以此为乐,反而应该藉此机会来反省自己,完善自己。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如果一贪再贪,那么便可能事事都会贪,早晚是要自食恶果的。胜任胜任,就像用鼎装食物一样,如果鼎足不能支持,一旦断裂,鼎里的食物便会撒出来。在职场中,经常会有人去面试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职位,高估自己的实力,或者低估岗位需求,在面试前做足了功课,侃侃而谈,顺利通过了面试,而在入职后,自身实力的不足却也无法掩盖。
以前,我们部门来一位年轻的经理,口才一流,但在做实事上,总是经常出错,下达错误的指定,最终导致一次严重的生产事故,公司损失了200多万,最后这位经理只能灰溜溜地辞职走人。无论在职场中、还是生活中,目标可以高于自己的实力,但却不可过分高估,胜任最好。远近亲疏,自有定位交往不只是一种手段和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选择,远近亲疏要自己心里有数。“待人以诚,智以处事。”诚是人与人交往的根本。仅仅把握了与人交往的根本是不足的,如果只有交往的诚意而没有交往的技巧,那么这个争议也就无法表达出来。与兄弟之间相处或者是亲戚朋友相处,都需要一定的技巧--不亲不疏。无论是在亲朋、好友之间还是在同事之间,既不必大力称赞他们的贤德,也不要大力去诋毁他们的过错,保持一种若即若离,不亲不疏的原则。生活中,经常会有过界的朋友,干涉到别人的私生活,甚至对人交往的对象进行品头论足。为人处事与人交往不能不讲究礼节,远近亲疏要做到自己心里有数,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也要经纬分明,这样才不会犯大错。
忍无可忍时,还以颜色人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忍者不仅不会因为忍而变得软弱,反而会给挑衅者强有力的还击。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事实上忍的后面还应该加一个逗号,很多时候忍所换来的风平浪静只不过是一时的,特别是对于喜欢欺负别人的人来讲,忍让只会让对方觉得你软弱,从而更加肆意妄为,得寸进尺。咸丰三年,曾国藩带领湘军在江西境内平乱,湘军的军饷自然应该由江西省提供,但当时的江西老大陈启迈,却反对给湘军提供军饷。
由于曾国藩当时的身份是兵部侍郎,没有权利干涉江西省的行政内务,但军饷又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曾国藩多次找陈启迈协商,陈启迈不仅自己不支持,还暗示手下的人也不要支持。最后曾国藩愤怒地向朝廷上奏折,要求处理陈启迈,当时能打仗的也就只有曾国藩的湘军这一支部队,清廷为了安抚曾国藩,对陈启迈及其心腹都进行了严厉的处置。忍是成事的一种必备的品质,为人要有恻隐、隐忍之心,身边的人和事,总会有让人不满却又无法改变的时候,所以忍是必备的能力。当忍只是权宜之计的时候,就无需再保持一贯的沉默,魄力也是成事必备的一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