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故事——考证
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公号,如果喜欢,请点上边蓝字陶冶视野加关注。别忘了在点文章下面的好看,深谢帮助转发的朋友
海的故事
作者 陶冶
十、考证
说实话,那年的自行车之旅想走进的是椰林、海浪、沙滩,渴望阳光、海风抚慰,所以之前对我而言没有做功课的必要。这便是对海南历史认识的缺乏,当我走进崖城之前对这个小镇一无所知,茫然闯入的不知所措让我日后产生了一种理智的探寻欲望。一部让郭沫若先生赞为“在地方志书中尚属佳制”的《崖州志》助我走进了崖城的历史,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海南岛自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设珠崖、儋耳二郡,曾几经罢弃,几度升郡降县,行政隶属模糊,直到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在西南设置临振郡,郡治所在便是今日的崖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将临振郡改为振州,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改振州为崖州,隶属琼州。又经过数次称谓的迁改,到了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升崖州为直隶州,领万县、陵水、昌化、感恩四县。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撤销崖州设崖县,1954年牵崖县至三亚,原崖县县城改为乡镇编制崖城。
唐朝宰相杨炎在谪贬途中的一首诗中也提到了崖州,“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这首诗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而此崖州非彼崖州,杨炎笔下的崖州是古时海南岛的泛称,就如后来的琼州、琼岛。而杨炎被贬海南,他却没能到达海南又被皇帝赐死了。
《崖州志》共二十二卷,纂修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涵盖广泛详实。如对学宫的记载,《崖州志》卷之五建置志:“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洲人孙子麟、孙宗哲、陈昶、陈毓秀、孙绳武、陈中兴等倡捐迁建。开文明门于前,增尊经阁于后。张岳崧、甘在中有记。既今学宫。”在此之前,从宋后崖州设为治所以来,学宫多次迁移,我们现在所见的学宫便是一百九十多年前迁建于此的学宫。而古城所建年代更早,《崖州志》卷之五建置志记载:“州城,宋以前系土城。元庆戊午年(公元1198年),始砌砖,创女墙。绍定六年,拓其址。
自东门起,至海南道止,周二百四十二丈,高丈有六尺。开东、西、南三门。”其实这只是以砖砌筑城墙的开始,到了明洪武九年(公元1377年),崖州城墙“自海南道起,至西门止,共周伍佰十三丈五尺,高两丈,厚九尺。”在不到二百年的时光里崖州城周扩大了一倍有余,朝代的更迭,地方执政者的变迁都没有阻止崖州的膨胀与发展成为南海边陲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待续《海的故事——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