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精选:
泯灭
一生嫁了六个皇帝的女人史话
生娃一二三
为中国大妈说几句话
摄影 悉尼印象
摄影 大宋皇宫
摄影 无尽风光在扬州
视频 刘备招亲
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公号,如果喜欢,请点上边蓝字陶冶视野加关注。别忘了点文章下面的在看,谢谢帮助转发的朋友
人世间,能看透生死的人,他的生命就应该是成功的。人死了,就是生命的终结,再大的排场与隆重的仪式对生命的消亡都是无补。
读黄永玉老先生的《无愁河上的流浪汉子》,见到了一位闪光的人物——刘三老,他见过世面,德高望重,对死别有独到见地,于是他便招呼了一群有知识的才俊为自己办了个活着的追悼会。
追悼会在一架破旧风琴弹奏名曲《悲怆》中开始,刘三老在致词中道:“不打仗,不做官,不拜把,不群,不党,所以不受牵连,不费心事,不情感缱绻。有时几方面合在一起找我麻烦,我也能忍得住,看看我不还手,也就散了。”然后他躺在门板上。接下来便是各位来宾分别致悼词,说到不准确时,刘三老便做起来加以更正,甚至要调侃几句……一位来宾在悼词的结尾提到刘三老的著作,“不晓得老人家哪年哪月写的,一堆一捆全搁在书架顶上。有没有交付版坊?不晓得!眼看那批稿件一天少一天,听说老伯娘烧饭点了不少,隔壁婶娘大姨也帮着使用。”三老说:“有这个事!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世界上烂污东西够多了,何在乎(我)区区这几十卷东西?”读到此我看到了一位修行到无我的的长者。
黄老先生笔下这位下过东洋、西洋,去过火焰山、流沙河,不仗势、不结怨,敢评论杨度、章太炎,与蔡锷是可开玩笑的朋友的刘三老对待生命是何等地洒脱。他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看透人生。再看他有板有韵哼唱着荡气回肠的昆曲“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用心解读着建文帝在落寞无助中的苍凉与痛绝,他理解人生的苦痛。
追悼会开过没几天,刘三老竟在看过天上的雁阵,“写了好几行大人字,顺手点燃了长烟袋锅,靠回到老躺椅上,唱高腔《赵五娘》,唱着,唱着,嗓子越唱越小,就没有了……”他的人生真正到了来去无牵挂的境界。
前些年,在电影《非诚勿扰2》中曾看过,“李香山人生告别会”的场景,身处绝症末期的李香山坐在台下的轮椅上,好友秦奋为他致悼词,悼词中有一说一,实实在在评价着李香山,甚至带有冷冷地诙谐:“先生出身平凡,长相平凡,从小不好好念书就知道玩。他离过两次婚,办垮过三个公司……。他一身邪气,一生没少让家里人操心,没少连累朋友,谁挨着他谁倒霉,但是我们爱他,爱那个一身缺点叫李香山的坏家伙……”接下来是友情回顾话别,若讲得有出入,李香山还在台下分辨矫正。亲情、友情与悲情交织,蔓延。这倒与黄永玉老先生笔下的刘三老所讲同出一辙:“诸位为我送葬,开追悼会,摆我从小到老整盘整碗的英烈事迹,你摆你的,我已经直挺挺躺在门板上听不见;你讲得有没有意思?退一万步说纵然有意思吧,我又没办法领情当场多谢。”这便是千真万确的真话、实话。活着的人总是按着世俗、传统为故去的人追悼、哀思,而亡者确实没有任何感知。两部文学作品在生命最后一个环节不谋而合,因而说明现实中赞同在人生行将结束前,做一个最终的告别者不乏其人。
刘三老并非清高,乃是大彻大悟,之所以让这群有识的才俊们尊重敬仰,在他死后还为他办场堂会,用各自的嗓子唱上刘三老最爱听的全套《琵笆行》不正是他人格的魅力吗,他在看透中有了自我的圆满。当然,这是黄老先生笔下的艺术塑造,他自身对人生的理解在此可见一斑,或许这便是成为艺术大师的根基。生命的过往里就是个修行的过程,在感动中悟出做人的道理,修身、修心,修出各自的品德。只是,能将生死看明白的又有几人?世俗的功利时时都在诱惑着生来具有的贪欲。纵然阅尽沧桑,看透这个复杂的世界也是个极难的事,大多都是在渴望中夭折,在生命将消亡时顾盼着圆满。
人世间,从升斗小民到帝王都一样,都逃不出那句“生关死劫谁能躲?”只是死后的盖棺论定各有不同。若是有个临终前的告别论证,当面锣,对面鼓的相互认可未必不是件好事,一定会免去身后的许多缺憾。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的一种推论,只对普通人尚存可行的契机。
想起了咸阳梁山上的那座高高耸立的无字碑,生命的终结无关树碑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