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记(一月至四月)
1.《加莫内达诗选》
为西班牙著名诗人安东尼奥·加莫内达的诗集,由作者和译者赵振江从加莫内达所有诗集中精心挑选,也是诗人首部汉译诗集。加莫内达是目前健在的西班牙诗人中最德高望重的老诗人,也是西班牙语诗歌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诗集中所选诗作来自《洛匹达斯》《时代》《寒冷之书》《损失在燃烧》《塞西莉亚》《这光芒》(1947-2004诗歌汇编)等诗集。他的诗歌风格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以记忆、痛楚和黑暗为题材,又将这些题材变得充满生机和欢乐。
2.《历史及其图像》
长久以来,我们都知道图像证史的重要性,但是让人们认识到这一重要性的,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弗朗西斯·哈斯克尔撰写的《历史及其图像》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创性的作用,这本书不仅是开创性的,而且对“图像证史”的传统进行了全面梳理。
就诸多有记载的历史而言,世上男男女女的生活总是和前人创造的图像息息相关——这些图像,有时候看上去奇异怪诞、令人费解,但大体尚清晰可辨。洞窟绘画和雕刻的方尖碑,寺庙雕塑和绘有壁画的宫殿,巨大的石头造像及青铜、陶土小塑像,还有彩陶、钱币、祭坛画、墓葬古迹——在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人们对这些或其他诸如此类的艺术品久已耳熟能详,并做出了各种反应:从敬畏到贪婪,从怀旧到单纯的好奇——或者视若无睹。
史学家想要证实,或质疑那些以口述或文字记载流传后世的传说、寓言、或已得到充分证明的叙事时,他们有时也会使用这些图像。
3.《两种文化之间:近现代中国绘画》
本书介绍19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绘画的发展。中国金石学的发展与西方绘画传统的交互影响下,对中国绘画的启发与变革。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精英纷纷涌入大都会上海,海派职业画家发展出迎合文人复古情趣的金石碑版篆隶书风。1912年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努力引进西方的科技与知识,并在艺术上尝试借取西方的写实再现风格。1949年后,中国画家对苏联社会现实主义风格的吸纳正是与儒家的艺术教化观相呼应的。有关现代中国画的研究为理解现代世界中跨文化影响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画与西方画根植于再现性绘画两种对立的传统。本书希望通过关注艺术作品中的视觉证据,并且将它们置入中国艺术史和比较文化价值的背景中,更好地理解处于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时期的重要现代艺术家的生活和艺术生涯。
4.《寰宇贞石图》
中国清代汇集历代重要石刻拓本的影印图录。编者杨守敬 1880~1884 年间曾任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随员。驻日期间,因见民间散存大量唐代以来的写本、佚书,遂以日本人士渴求的中国石刻拓本予以交换收集,影印成《古逸丛书》、《留真谱》等,保存下了重要的中国古代文献。同时,他将所收集的历代石刻拓本编集为《寰宇贞石图》一书,于光绪八年(1882)在日本印书局石印出版。
该书初版收入周、秦、汉、唐、金等朝代及高丽、日本等地碑刻共 300余种。宣统元年(1909) 在上海重印,改为230余种,分为6册。但均仅印拓本,并未编目,次第或有混淆。鲁迅曾以所得《寰宇贞石图》散页,于1916年重新排列顺序,分为 5册,共 232种,并且编写了总目及分册目录(1985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影印出版)。该书在日本颇受欢迎。1940年,藤原秀水在初版基础上,新增加了一些石刻品种, 删去了少量伪刻, 使之增加到470余种,并且对所有石刻均选用精拓重新摄影印制, 成《增订寰宇贞石图》一书。
《寰宇贞石图》是中国第一部以影印方法出版的石刻图录,为石刻的保存传播开创了新的途径。该书既便于查阅,又可通过它基本了解历代石刻风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该书以原碑石拓本缩小影印,虽然保留了原碑形制,但由于原碑巨大,缩小后往往无法细辨,有残泐者更无法看清,碑额、侧、阴等处也有缺漏不具现象,兼以杨氏所得拓本并非善本,甚至杂有少量翻刻,故深入研究,尚需另觅佳拓。
5.《云谷杂记》
四卷。南宋张淏撰。张淏,字清源,本开封 (今河南开封) 人,后侨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官至奉议郎。博学多闻,著有《会稽续志》、《艮岳记》等书,陈振孙《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等均未著录,唯《文渊阁书目》载有 一册。其本久佚,原书卷帙无从可考。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抄撮出一百一十条,依类排次,析为四卷。又抄出徐邦宪《书帖》一首及张淏《识语》一则,冠于卷首,抄出杨楫、章颖、叶适后序三篇及张淏自跋一篇,载于书末。大体上恢复原书之旧。宋人杂史、小说繁多,大都摭拾琐屑、侈谈神怪。此书不同,专为考据之学。内容繁杂,经史子集之书,无不涉猎,折中精审,厘订详明,于诸家著述,皆能析其疑而纠其谬。如论蕙之非零陵香,而驳邵博《闻见后录》之舛;论王羲之换鹅实有黄庭、道德二经,而斥蔡條《西清诗话》之非;引董德元之语,证苏轼诗虎头城为虔州;引曾慥百家词,证虎儿为米友仁字,以纠正施宿、任渊二家所注之误,等等。其厘正事非,确有依据,足资参证。今传版本,《四库全书》 以外,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海山仙馆丛书》、《清芬堂丛书》等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本作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节本不分卷。1958年张宗祥重为校录,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新编辑出版,是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6.《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汉文写本和印本书籍简明目录》
本书由《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汉文写本和印本书籍简明目录》和《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汉籍目录补编》组成,使我们了解到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汉籍和基督教或天主教傅教士的中西文著作的基本情况,是基督教人华史和明清时期中国文化西渐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7.《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撰。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部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作者在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所经眼的中国古籍善本书4400余种(包括补遗100余种)。所收各书大部分是清康熙以前的校刊本、钞本,其中包括六朝唐写本、宋刻本60余种,金、元刻本100余种,影钞宋元刻本、明钞本150余种,明朱墨印本100余种。收书基本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编排,而略加变更。各类书籍中,纪传、编年等类,按其书记事内容之时代为序;传记按被传者时代先后顺序编次;谱牒、方志、地方艺文,依地区序列;其他类目大多按著者时代先后为序。每书除记述书名、卷数、册数、每半叶行数、每行字数、板框高下大小、牌记等版刻特征外,更撰著了内容丰富的提要,考校版本源流,介绍作者生平事略、该书内容及其研究价值,详记序跋、题识(重要者录其全文或摘要)。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已有提要者即不再编写,惟于所缺略者补充之,错误者予以釐正。书前刊有《总目》。书后附列《书名索引》、《撰校刊刻人名索引》、《刻工人名索引》和《刻书铺号索引》(以上均按四角号码顺序排列),以备检索。附录有《中国善本书题跋》。本书是一部规模较大、学术价值较高的目录版本学专著,既可供查检古书书目之用,又能收阅读指导之效。可与正在编辑即将出版的《全国善本书总目》互为补充,相互参照使用。
8. 《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
在作者看来,20世纪大量新出土中古中国时期的文本和图像材料,如果把它们放在亚洲的范围,进而放在世界的范围内考察,那么,隋唐时期呈现的中国文化面貌,显而易见,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对之进行考察的视阈既不能限于长安洛阳,也不能限于以安西四镇为重点的西域。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多元,而非思想的一统,成就了唐代的辉煌。渊源于西亚北非的摩尼教文本残片和来自西亚的祆教性质的图像等大量新材料的出土,正是对这种开放性和多元化文明的细节表述。本辑所收文章是一些个案研究,用意在于追寻中古时代欧亚之间的内陆交通往来,并探讨中古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不同层次上的交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