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美如画的冷门宋诗,一句一景,写出了宋代诗坛最美的意境!

江上秋夜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不论在唐代诗坛还是在宋代诗坛,描写自然风景的诗作都是一个很常见的题材。但是,唐诗重韵致,宋诗重风骨。所以,同样是模山范水,唐代诗人喜欢进行总体印象的概括或静态的勾勒,而宋代诗人则喜欢追求深细,擅长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来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

例如宋代著名诗僧道潜的这首《江上秋夜》就是宋诗艺术特点的一个很好代表。这首七绝意境绝美,但是在宋代诗坛却稍显冷门。它是通过描写苍江从傍晚到夜半、天气由阴雨转晴的变化过程,烘托出江上秋夜由被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整首诗美得就像一幅画,一句一景,写出了宋代诗坛最美的意境。

首句写阴雨笼罩中的苍江到晚来还没见晴,“暗”字浑厚而有气势,写得极为精确恰当,不但用浓墨重彩地绘出了天低云暗、秋水苍茫的江景,还使浓重的雨意和潜渐渐来临的暗夜连成一气,只用一句就写尽了白昼到傍晚的天色变化。

如果说第一句是从大处落墨,那么第二句就是从细处着笔。井边的梧桐翻动着叶子,飒飒有声,全句不见风而风至。诗人观察细致入微,由梧叶翻卷的动静来暗写风声,可想见,此时风还不大,刚刚开始,发于树间。因此,这细微的声息暗示了等风一起雨就将停的变化,而这又是秋声开始的一种征兆。

第三句是写直到半夜,风声才停。“吹”与“断”说明风声在白天时刮得很猛烈,到了夜晚更加紧了。诗人此时是从楼头判别风声,当然不同于从桐叶上辨别风声了,必定要有相当的风力和呼呼的声响才能听出是“吹”还是“断”。所以,这一句中的“断”字放在句末,与上一句开头的“井梧翻叶”相应,概括了风声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过程。

诗作这两句全从江楼上人的听觉落笔,真切地写出了秋声来时,江上夜色暗沉,凄清而萧索的气氛。这个“断”字承上启下,带出了最后一句精彩的描写:风停之后,乌云渐渐散开,但尚未完全放睛,月亮已在云层的浅淡之处透出了一丝光亮。

诗人在末句准确地抓住了浮云将散而未散的一瞬间,写出了月亮将要钻出云层的动态美,也塑造出了一种半夜风停雨收之后,天色初晴时的清新和宁静气氛。“明”字在首句“暗”字的映衬下,成为全诗量耀眼的亮色,在结尾处预示出一片雨过天晴的明朗境界。

这首诗纯写景真切细致,反映了作者对秋意的敏锐感受,准确地捕捉住每个特定时刻的景物特征;此外,这首诗构思精巧,注意炼字,在短短四句中,层次分明地展现出了自然景色随天色阴晴而转换的动态过程,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唯美意境,更是成为宋代诗坛最美的秋夜意境。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