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沁色中的牛毛纹到底是个啥? 2024-08-06 17:15:19 牛毛纹沁,顾名思义,就是在玉肌里中出现细如牛毛状的沁色。民国二十四年张景鲲在其编著的《汉玉研究》一书中认为:“凡古玉盘出,无论何色,大多有牛毛纹,此系人之精血沁入,血丝如毛,布满玉上,故牛毛纹总系红色,并犹多见于传世古”(张景琨,1991)。对于人精血沁入形成牛毛纹的说法,在民国似乎非常流行,同时期的刘大同在《古玉辨》中也提到:“玉器未经入土,而年已经久,满身红色牛毛纹,若隐若见者,是曾经多人之把玩,精神气血凝聚而成,故质地之宝浆,含有生气,玩之亦多雅趣。”并举例如王氏家藏汉连环璧、某公爵家藏晋白玉壶及自己家藏白玉佛像等,“均未入土,牛毛纹极细,色微黄,审其刀工,即知为六朝故物,至唐宋之物,见者尚多”对于出土玉器中出现牛毛纹的现象,刘大同的解释为:“玉之有牛毛纹,有受大坑水银沁,遍体牛毛纹者,以玉质坚硬,水银不易沁入使其全黑耳,有受地中水银沁,其纹不甚黑者,有带白点者,又有若传世古之纹,带有浅红色,或淡黄色若隐若现,与上古迥不相同”(刘大同,1993)。对此说,《玉纪补》中也讲到:“凡古玉盘化,无论何色,必有牛毛纹,良由人之精神融化玉理所致,故牛毛纹总系红色”。可以看出,民国年间,古玉的收藏家多认为牛毛纹是经人盘化、把玩时人的精血沁入所致,故牛毛纹的红色也有了解释,即气血的颜色,所以在传世古中才多见牛毛纹,同时刘大同也提到有黄色的牛毛纹,并且认为在未经盘玩的出土器上出现牛毛纹,是与地中水银沁入有关。以上说法,说明人们已注意到牛毛纹的存在,认为其为外力所沁,并观察到牛毛纹多为红色、黄色的现象,但对其成因的解释却实在找不出科学依据,主观认为是人之精神气血凝聚而成,或曰墓中水银所沁。那么,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讲,古玉器中的“牛毛纹”到底是什么?其形成机理如何呢?要正确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地质科学的角度认真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古玉中牛毛纹的形状、分布规律及物质构成。(2)玉中牛毛纹与雕琢纹饰之间的空间关系,即是牛毛纹穿插玉器上的雕刻线条?还是玉器上的雕刻线条穿插牛毛纹?——————————————————————————————————划重点了,下面是现代地质科学的解释:通过高倍放大镜观察苏州、故宫等博物馆藏的高古玉器,从牛毛纹的形态及分布规律来看,所谓古玉上的牛毛纹就是分布于玉石上的被铁的氧化物充填了的一系列张性裂隙(张节理)。我们知道玉就是自然界中分布的美观、坚韧、稀少的岩石(石之美者),玉和其它岩石一样在形成过程中及形成后一直受到地壳应力的作用,而玉石中的张裂隙(节理)是由于在一个方向的张应力超过了玉石的抗张(拉)强度,因而在垂直于张应力方向上产生的裂割式的破裂面(见图6)。张应力作用的方向也是伸长应变方向,因此可以认为张裂隙的产生是与某一方向上的伸长应变量超过了玉石所能承受的限度有关。张裂隙形成后,含有铁的氧化物的地下水溶液渗入其中,铁的氧化物充填在裂隙中便形成了所谓牛毛 纹,若充填的铁质氧化物是褐铁矿,则牛毛纹充填色为黄色,若为赤铁矿,则牛毛纹充填色为红色,而非古人云人之精神气血所为。其实牛毛沁的原理很简单,类似馒头里夹咸菜—把馒头掰开一条缝以后填入咸菜。也就是说牛毛纹的形成在先,雕刻纹饰在后--牛毛纹存在于尚未雕琢的玉石中。这一现象说明古玉中牛毛纹的有无与玉器的年代、入土与否等无直接关系,其“牛毛状”裂隙是在玉矿生成时就产生的,一旦脱离了玉矿本体,即使变成河中籽料也不会再生成牛毛裂隙。进一步讲,埋藏在古墓中的玉器并不会生成牛毛纹,只不过长年埋在地下,其周围含有铁质氧化物的地下水渐渐顺着这些“牛毛状”裂隙渗入,使其致色,故能被人肉眼看到,成为一种显性的牛毛纹。如果雕琢古玉的玉料上没有“牛毛状”裂隙,古玉即使年代再老,入土时间再长,其上也不可能形成牛毛纹。故古人文献中提到的牛毛纹乃人之精神气血渗入之说完全是人们的臆想,和水银沁入也没任何关系。只是玉料上的张裂隙极其细微,如无充填色进入,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这可能也会导致玉工在选料时注意不到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张裂隙。成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质氧化物的逐渐渗入而成为被人们看得到的牛毛纹。结论中国古玉器上牛毛纹的有无与玉器的年代,入土与否无关。它是玉矿体中的玉料由于受地应力作用,形成牛毛状张性裂隙并被后期铁锰氧化物充填所致。玉器上的牛毛纹早已存在于玉器成器之前的玉石原料中,玉石原料中有牛毛纹则制成的玉器上有牛毛纹,原料中无则琢成的玉器上亦无牛毛纹。从子韵轩的藏品直观感受一下(商代的玉蚕打透射光):参考、摘选自文献:《古玉器中牛毛纹沁的形成机理初探》-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 赞 (0) 相关推荐 和田玉还有一种沁色叫做水银沁,你知道吗? 常玩和田玉的朋友, 对于和田玉的沁应该很熟悉. 无色籽玉历经千万年在河床滚动流淌, 途经不同地域, 与有色矿物发生作用, 最终衍生成为各类沁色的籽玉. 黄沁和红沁是玉石市场中最为常见的, 沁色籽料设计 ... 和田玉皮色——皮色的分类与鉴别(一) 俗话说得好 "籽料去了皮,神仙也认不得."辨认和田玉子料比较准确的方法是它的皮色,很多爱玉人士都尤为看重皮色.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来了解和田玉的皮色. 一.和田玉皮色的分类 和田玉的 ... 古玉的水银沁,古玉沁色中的黑色,称为水银沁俗称之为黑漆古 小伙伴们大家好!纵观历史,国人对于"玉"的追求,那是一直没有停歇的.不管在哪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独特玉石文化.那么到了当代,喜欢玩玉的小伙伴们对于古玉就特别的情有独钟.对于大部分 ... 古玉界:的高古玉沁色之美(二) 玉琮 商代 长6.5.宽6.3.高3.7厘米 现藏于北京颐和园 青玉质有沁.呈矮方柱体筒形,射较矮,内圆外方,通体素面无纹,棱角分明.转角处有竖向阴刻线,似为后世所刻.颐和园旧藏. 玉璋 商代 最长2 ... 谈谈你所不知道的古玉沁色作假 我们这一期就谈一谈玉器当中的,沁色作古. 沁色是古玉仿制当中最为普遍的一个鉴定方法. 在我上次所说的5种鉴定方法当中:料.型.工.纹.沁:沁是放到最后一项. 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项?肯定不是最重要的,换句 ... 古玉沁色之美 古玉之美,贵在有沁.沁乃自然之恩赐,亦是岁月之见证.浅薄深厚之间,总是让人意外连连:浓凝淡匀之下,又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恩怨.玩古不玩沁,犹如雨过天晴无彩虹,虽给人以清新,却少了绚丽与惊喜.切莫以沁玉为 ... 古玉沁色之美 只有高手才懂 古玉的沁色有一定的规律,古书分为土沁(黄色沁).水沁(白色沁).血沁(红色沁).铜沁(绿色沁)和水银沁(黑色沁)等许多种.古玉沁色后不仅颜色有了改变,其身价也得到了提高.一般以血沁为贵,铜沁次之,土沁 ... 古玉沁色奥秘(古银沁与玉料墨色) 随着古玉收藏市场的持续火爆与走高,古玉收藏者对于玉的沁色分类也越来越明细化专业化,而其中古银沁尤其为诸多收藏者挚爱,那么到底什么是古银沁呢?清代收藏大家徐秦基撰<玉谱类编>中说:" ... 古玉沁色----根须纹 古玉沁色----根须纹 古玉沁色----鱼子斑 古玉沁色----鱼子斑 古玉沁色----土咬蛀孔 古玉沁色----土咬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