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饭 | 这个补虚界的TOP1,专治哪哪都“虚”的人

生病时,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里人嘱咐:“要少吃辛辣,尽量清淡饮食”。尤其是大鱼大肉这类,因为本身性质偏热,身体为了消化它,耗费的能量会很大,反而不利于恢复。
所以,小时候但凡我感冒了,妈妈都会给我煮一碗清爽的酸萝卜面,一碗下去,发发汗,鼻子、喉咙都会通畅很多。
接触中医后我才认识到,酸萝卜面起作用,主要就在于面的原材料“小麦”,它属于五谷的一种。
在中医看来,五谷擅长补虚,最适合在身体处于“虚损”状态、消耗大的时候吃,能协助脏腑更快恢复正常状态。
“虚损”、身体消耗大
都属于精气不足
所谓“虚损”、消耗特别大的时候,一般指👇
1.体质不好,整天都觉得自己哪哪都“虚”,但是上医院只能检查出免疫力不足的人
2.处于“疲倦”状态下的人:经常熬夜、伤神、加班工作······
3.情绪消耗大,容易生气、不开心,一身“心病”的人
4.专注力不够,容易被手机、或者碎片化信息分散注意力,不能沉下心做事的人
这些状态,从表面上看,最开始都是某个脏腑出现了问题,比如情绪大,必然是肝气梳理不畅,专注力不够,则是肾水被耗散太多······但归根到底,都是精气不足的表现。
因为精气是身体的“根基”,我们全身的正气、气血都由它变化而来,精气不足,脏腑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不能努力工作,反应到身体上,就是各种各样虚损的状态。
如果你也处于这种状态,那么,吃五谷就是最好的补养方式。
五谷
是补充精气最好的食物」
中医认为,精气主要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来自于父母,是恒定不变的,后天则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这里的水谷,指的就是我们日常的饮食,主要就是以五谷为主。所以古人向来重视五谷,一直把它当做主食,是补充精气最主要的来源。
在古人看来,谷物大多属于农作物的种子,有“由上到下”的特性,是天然植物浓缩出来的精华,包含了满满的生命力,煮成粥时,粘稠的状态也正符合古人对于精气的想象,因此补精气的作用很强。
在加上“谷气通于脾”,谷物本身就是长成于土地上,最契合脾胃属土的特性,因此滋养脾胃的效果也很好。
所以古时很多医家,在给病人开药时,大多会补充一句配合米汤送服,既是考虑到药物偏性大,需要养护脾胃,也是希望在人正气不足的状态下,能帮助精气的生成,从而补养耗损的脏腑。
古人吃五谷
吃的是性味,调的是脏腑平衡
我们常说的五谷,其实指的是五种谷物。
哪五种呢?有很多说法,但大体指的都是黍、稷、麦、菽、水稻或者麻,虽然划分成五种,但其实囊括在里面的不止是这些,像是菽,就是豆类食物的总称。
我们都知道,古人在饮食上会很强调应季而食,所以在面对五谷时,他们也会根据谷物的不同性味来挑选四季适合吃的谷物:
比如春天,气温开始升高,适合吃小麦,借麦子的凉性去调和春气的温性,不至于生发太过;
又比如夏天天气热,就适合吃偏寒的谷物,比如绿豆,来帮忙消暑
而秋天干燥,比较适合吃润润的谷物,像是粳米、籼米这类
再等到冬天很冷的时候,就可以吃一些性温的谷物,比如糯米,来暖身体。
但这种根据四季不同特性来区分谷物的方式,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它实际上是反应了古人对于“阴阳平衡”的重视。
因为所谓的顺应节气的养生方式,归根到底还是在调平衡,把随着四季流转而活跃的脏气,调养在安稳、舒适的状态,所以,在参考古人吃谷物的方式时也需要辩证的看待,如此,才能好的滋养身体。
关于吃五谷,有2个原则
尽管五谷补养精气的能量很足,也能养护脾胃,但因为淀粉含量高,它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好消化”。
所以,日常我们吃五谷保养身体时,会有2个原则:

每天的量
建议在250g~400g之间
250g~400g是现代营养学推荐的食用量,它不止包括米饭,还有配餐里的杂粮、豆类等。
具体吃多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比如你最近在减肥,控制食量,就可以适当少吃些,保证一天250g左右就可以了。
同时保证蔬菜、谷物、肉食的比例在2:1:1,除了借助蔬菜通利的作用帮助消化,也能够更全面补充营养。
不建议只吃精米或者粗粮
最好是保持2:1的比例
现在有很多朋友,为了减肥会选择不吃精米,只吃粗粮,比如各种糙米、杂粮等。的确,粗粮由于升糖指数低,饱腹感强,且消化慢,减肥的时候吃特别好。
但在消化它时,脾胃所需要的能量也会特别多,如果日常只吃粗粮,很容易让脾胃“累垮”,虽然短期减了肥,长期看却是伤身了。
建议大家吃精米、粗粮时,可以按照2:1的比例吃。
这样,一方面不会给脾胃增加多余的负担,另一方面,少量的粗粮,会刺激脾胃的活跃度,让它不至于在高营养食物的滋养下,忘记自己运化食物的功能,能够一直保持运作的状态。
生病后、严重脾虚的朋友
建议吃白米粥」
但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讲到的吃法只适合日常保养,如果你是刚刚生完病,胃口不太好,或者严重脾虚,隔三差五就拉肚子、胀气的人,想要通过五谷补充精气,我更建议大家吃白米粥。
像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不止一次提到,生病时人的胃气会很弱,因此需要搭配适量的米粥作为治疗过程中的辅助饮食,来帮助调和胃气。
这样的一碗粥,熬起来并没有大家想象那么简单。
张仲景有给出过标准,要“米粒化开不成形”、“产生足量泔糜”,也就是米粒完全化开,并且粥品浓度够,冷藏过后要形成“果冻”质感。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在林祥荣老师的书《太极米浆粥》中找到了这样熬粥的方式。
最主要的就是粥品的材料,必须选择粳米。
我们常吃的大米分为粳米、籼米两种,东北米、珍珠米都属于粳米,偏圆、短,而泰国香米则是籼米,比较细长,黏性低,一般不用来煮粥,口感比较差。
选择粳米的原因,是因为它是常见主食中,最没有明显偏性的食材。它进入身体之后,是用最平和、舒缓的方式,去帮助胃气恢复原本的状态,有一种“上善若水”、平和的气质,不容易吃错。
所以这个粥更像是一款“基础方”“打底粥”,尽管不同谷物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但只有粳米熬煮成的粥,是几乎不需要区分体质、效果还好的粥品,人人都能吃。

太极米浆粥的具体做法
👇
食材:粳米 一杯,约200ml / 水 4000ml
做法:
1.把粳米清洗干净后,把水和米一起放入锅中。尽量选择水质较好的水,像是被净水设备过滤后的水就是不错的选择。
2.水煮开之后,转为中小火,在保持连续沸腾的状态下,需要持续加热2小时。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防止米粒沉底。
3.大约2个半小时后,米粒就会化开,最后整锅米粥大约还剩3000ml左右,粥就算煮好了。
小贴士:
1.水要一次性放足,不要中途加水,如果实在水不够,也建议加热水而不是冷水,这会导致粥沸腾的状态停止,不能很好的煮化。
2.判断粥有没有煮好,主要是看它的粘稠度,就像上面讲到的那样,好的粥冰镇之后,会呈现出果冻状,而不够粘稠的粥放冰箱一晚,表面就会出现一层水。
3.太极米浆粥一般建议做成晨起第一口食物,最好是现熬现喝,不建议过夜。如果实在没时间,最多冷藏到隔天。因为粳米擅长“吸气”,放到冰箱里会吸收其他食物的浊气,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