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留学的风潮逐渐从大学的门槛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父母将越来越小的孩子送出国门。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显示:2010年在美低龄留学生还只有65人,到2013年就突破了2万人,2015-2017年人数则超过3万,攀上了巅峰。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如今的低龄留学生群体恐怕还将更加壮大。而这其中,大部分家庭父母是无法陪同孩子远赴海外的,他们甘愿花费更多的钱只为寻求一个更好的寄宿制学校,并常年忍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这其中有些孩子的成长令父母深感欣慰,但也有些却变成了各自不同的悲伤。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5年是小留学生浪潮最为凶猛的一年。彼时,国内教育的整体趋势还是以“一切向分看”的应试教育为主,这对大多数普通孩子而言是最省心的升学方式。但总会出现一些天赋异禀的孩子,对他们而言,老师布置的作业枯燥而乏味,不是全文背诵就是抄抄写写。很多孩子还有偏科的倾向,自己喜欢的科目“吃不饱”,不喜欢的又必须学,导致了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些孩子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有见识、有想法,却也对大环境无能为力。于是这些父母只能将眼光投向了海外,早早融入异国他乡,享受顶尖私校的精英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功利一点的想法则是早点从国内高中生的竞争池子里脱离,可能大学录取结果会更好。还有的父母则是看着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发愁,沟通不了不如索性把他送出去锻炼锻炼,磨一磨孩子的性子。不得不说,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总会得到回报:我的表妹,15岁时就被送去了美国读高中。因为婶婶觉得国外的学习环境比较自由宽松,考核指标多元化,而且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她不希望女儿为了考试而早早脱下心爱的舞鞋,让手里的试卷成为她当下人生的全部。用她的话来说,反正都是要把孩子送出国外留学的,倒不如早点让她出去。在这个适应能力较强的年龄段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学习能力,融入当地的生活,提早为大学申请做准备。如今,表妹已经在美国读完大学,因为疫情的原因她不得不放弃教授提供的工作机会。趁着她回国的时候,我和她聊了很久,对她的低龄留学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当初决定去美国念高中,也不完全是他们的想法,我也早就有过这样的念头。毕竟我是亲眼看着你,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中变得寡寡欲欢。当然,我也知道国外的学习生活并不就是那么简单轻松,但起码不会消磨掉我对生活的热情。”“一开始我对自己的独立能力还是挺有自信的。但刚到美国的第一天,我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思念、孤独、自怜.....所有情绪都涌上了心头,最终还是忍不住哭了出来。”也是啊,那时的她才多大,小小年纪便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对她而言也真是件很残忍的事了。不过随着陌生感的消退和生活节奏的把握,表妹在美国的生活开始渐入佳境。不仅认识了不同国家的朋友,口语能力突飞猛进,还成为了大家口中的中华小当家,普通的家常菜基本顺手拈来。至于学习,她笑笑说:“很多人都会问我,在美国读书真的就轻松很多吗?其实很难回答。我只能说,美国的教育并不会将当下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我们会有更多独立的时间去思考未来,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但说到最大的变化,我想应该是学会如何表达爱,特别是对父母的爱。”婶婶对此也深有感触,因为夫妻俩总是忙于工作,表妹从小是被爷爷带大的,所以她不会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爱黏着父母,也不怎么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用我的话说就是智商极高情商极低……我也曾一度担心她以后面向社会了该怎么办。但去了美国后,一方面因为对家人的思念日渐增多,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当地自由开放的文化影响,表妹原本沉郁的性格竟然变得阳光开朗起来。当她很自然地对婶婶说出:“I LOVE YOU.”这句话时,婶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对比曾经因为叛逆期让爸妈无比头疼的我,就连我自己都越发觉得低龄留学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可这世界总是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愁,送孩子留学是为了接受好的教育,然而,反倒是学习之外的事情,最让父母饱受折磨。我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朋友也将儿子早早送出了国,因为时差的原因,儿子给她打电话通常都是这边的晚上,因此她的手机从来不敢关机。更要命的是,她经常凌晨两三点爬起来为儿子的愚蠢行为“擦屁股”。低龄留学对孩子的成熟度要求很高,自律不好的很容易出事,而很多在国内看来无关痛痒的小事,在美国却是件大事。简单举几个例子,一次是儿子告诉她自己被学校警告,还上了学生法庭。因为他有几次迟到、没交作业、还没打扫宿舍,这些都是要扣分的,扣多了就收到了学校的警告处分。在学生法庭上陪审团做出裁定,告知他哪怕再犯一个小错误就会立马被开除。朋友担心坏了,她再三教导儿子一定不要再犯错误,可就在儿子快毕业时,他因为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触发了最后一个警告。学校毫不留情面,当天就开除了他,说三天内必须走人,搬离校园。爸爸连夜赶去美国交涉,但根本没用,人情抵不过规则、秩序。更何况学校与一个普通的留学生也没有什么人情可讲,他们只能带着孩子重新找一所学校落脚。另一次,儿子又说出了让她差点心跳停止的那句话:“妈,我可能又要被学校开除了……”但这次还真不怨他。美国的学校很喜欢和别的学校搞PK赛,从体育到学术。她儿子的团队在一场数学友谊赛中被对手举报作弊,但儿子并没有参与,他已经变得非常尊重规则了。可其他同学并没有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现场有没有老师监督,因此在最后一道题上,他们全都照抄了团队里一个精英的答案。偏偏精英的答案十分完美,他们所有人都获得了满分,对方学校不服气就向赛委会申诉,孩子们一害怕就全都供了出来。老师对孩子们的父母说:“学校对作弊的态度一向是零容忍的,退学可能会是最坏的结果。”朋友那一周基本就没睡好过,天天担心,但这次万幸有个比较有能力的亲戚正好在美国出差,她连忙求对方改签机票帮自己想想办法。好在儿子没有参与作弊,他的答案并没有获得很高的分数,在亲戚的走动下,校方考虑到是初犯,但还是给了个警告处分,所幸不影响大学申请和毕业,这才化险为夷。经历了几次事情,朋友感到身心俱疲,我们打趣她,别人家床头放房本,你家放护照本,时刻体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她这已经算是好的了,留学生的问题,说多了都是泪。曾有学生去到加拿大之后,因为通宵玩游戏,导致睡眠不足,频繁旷课,最终不到两个月就被教育局开除了;也有学生在陌生的寄宿家庭里,因为文化的差异比较大,造成各种矛盾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学习的进度;还有一些学生因为与家人的联系越来越少,感情也越来越疏远……文化思想上的差异、学分课题的完成、社团同伴的人际关系、还有校园暴力与枪击,留学的生活可能并不如常人想象的美好。更有不少孩子出国留学最后却读了个寂寞,生活止步唐人街,交友只限中国人,只有学历镀了金。所以说,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在低龄留学这件重要的事情上,都需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学习者与协商者我的孩子打算留学,我们要准备什么?什么时候要开始规划孩子的留学?要不要帮孩子找中介?如何完美避开留学中介里的各种坑?我的孩子能录到什么样的学校?我的孩子想换专业,要怎么办?我的孩子要如何准备才能录取XX名校?“为什么我们总把这些问题留给自己而不是孩子去思考?”“因为孩子还小啊,他哪里懂得这些。”“是这样,那为什么不慢慢教给他,让他去学?”“这是大人的问题,对孩子来说还太早!”“可出国留学,本身不就是一件很早熟的事情么?”对家长而言,只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对孩子而言,这是关乎他们一生的头等大事。需要我们尊重孩子的意见,与他们达成更好的共识。远赴海外的小留学生们,大多处在一个不确定的成长阶段,有着不稳定的心理状态。除了一些特别早熟的孩子,绝大多数孩子对未来还没有明确的规划,需要家长的引领。他们会依附家长做出的决定,但当家长替孩子决定了一切、办妥了一切,也会让孩子带着不自信与恐惧出发。在完全陌生、沟通都成问题的环境中,那些抗拒、茫然、无助的情绪很可能会把他们击垮,让他们选择堕落,选择逃避。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建议父母告诉孩子这6句话:1、你可以哭,但不能怂,不要轻易认输;2、尽早学会独立,爸爸妈妈不会陪你一辈子;3、可怕的不是别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4、不要对爸爸妈妈有任何怨言,父母都已尽其所能做到了最好;5、不要假装很努力,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6、学习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让人生有更多的选择。这是出国留学前应该让孩子具备的觉悟,而父母的觉悟则是:哪怕大学录取再好,孩子接受的教育再好,那些亲子陪伴的岁月再也回不来了。世间总是难得两全法,这里我并不想去妄言什么建议,得与失、利与弊还需要各位父母与孩子自行权衡。借用电影《黑客帝国》中孟菲斯对尼奥所说的话:“既然你已经作出了选择,那么你现在该做的,就是理解你的选择。”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