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柯南伯格在1991年发问,我们真的是虫?
讽刺的艺术在于将日常中我们所常见的场景进行代换,随后,讽刺的效果就会油然而生。所谓的代换,不过是将主体与客体之间进行对调。正常的理论中是人晒太阳,如果换成太阳晒人,一定会让很多人震惊,他们震惊的基础在于自己日常喜闻乐见的场景变了,这种视觉冲击没有人能抗的住。因此,讽刺在这个时候是加分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描绘的场景就是很迷幻,在这迷幻的场景中,我们似乎窥探出来了一个主题,那就是成瘾。大卫柯南伯格将成瘾成功的用一种迷幻的方式展现了出来,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主客体对调,本片就是《裸体午餐》,是一部魔幻现实题材的影片。
《裸体午餐》说的是一个杀虫员的生活日常,因为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跟杀虫剂和各种昆虫打交道,杀虫员的日常可谓是枯燥单调。在某一次工作失误之后,杀虫员开始了自己的魔幻旅程。妻子因为痴迷于杀虫药而逐渐的成瘾,他想要妻子摆脱现实的困境,在求助于一个医生之后,却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陷阱。喜欢写小说的杀虫员发现自己的打字机是一个可以说话的大虫子,而在这只虫子的指导下,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被迫开始了逃亡。
在逃亡的路上,杀虫员不断地遇见奇奇怪怪的人,不断地看到奇奇怪怪的事情。现实中的一切都可以变成奇奇怪怪的虫子,这些都让杀虫员不能理解,同时也不能明白这个世界究竟是人构成的,还是虫子搭建的。在郁闷与不解中,杀虫员想要逃离,在逃离的路上,他看到了之前的惨状的延续。
想要明白《裸体午餐》说了什么,首先就要明白大卫柯南伯格对于本片的主旨定位。诚然,这是一部主题内核很明显的影片。本片想要说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成瘾。杀虫员的成瘾在于他对于自己工作的痴迷,而“虫子”的成瘾则是在于对于长久以来吸入的杀虫剂产生了抗体。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提示。我们顺着这个提示往下看,其实本片的故事立意非常简单。
讽刺的本质在于主体和客体对调,本片中的杀虫员担当的实际上是一个裁判的角色,他参与了某种角色的定位,但是却依旧有着多种身份,因此,观众们才能顺着杀虫员的视线去看到这些存在着的问题。杀虫员的妻子是一个成瘾者,当然,将妻子类比为一种对于杀虫剂成瘾的人我们是可以能看到的,与此同时,妻子的现状讽刺的仅仅是杀虫剂吗?杀虫员跟自己的妻子吸食杀虫剂的时候,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指向的到底是什么,我想很多观众自然知道。
杀虫员的妻子吸食杀虫剂,杀虫剂是一种药,药总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妻子面对这种伤害能停下来仔细权衡一下吗?好像并没有,当杀虫员的妻子决定吸食杀虫剂的时候,是客观的无视这种伤害的。对此,我们可以类比下生活中能造成这种伤害的,仅仅是杀虫剂吗?
而那些本该被杀虫剂杀死的虫子,此时此刻却拥有了人的智慧,他们构筑了一个魔幻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不断地规范人类的行为,杀虫员看似是主导者,实际上,当他选择了跟自己的妻子一起体验这种“杀虫剂”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虫子们的仆从。
而接下来,当杀虫员看到一个魔幻的世界的时候,这种魔幻代表着什么,不言自明。人类使用各种各样的药物来进行祛病除灾。然而更多的时候,人们对于药物产生的依赖却在不断的加强着。当杀虫剂对于虫子不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时候,人类想到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地增加药物的剂量。就如同为了给自己的妻子戒掉这种成瘾的状况,杀虫员从名医那里求得的药房就是增加一种药物的剂量。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说明,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虫子产生了耐药性。任何正向的改变都没有发生。
成瘾后的世界是癫狂的,这一点杀虫员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人类就如同虫子世界中的人类一样,虫子就如同人类世界的虫子一样,一旦这样的世界进行对调,我们就会看到一切都在颠倒。成瘾者面对这样的世界他们能看到什么?他们能够从这样的世界中解脱出来?答案是否定的,杀虫员看似要逃离这样的世界,看似也成功的离开了这样的世界,然而影片最后,创作者却用一闷棍打醒了观众,杀虫员所谓的逃离,不过是之前痛苦回忆的延续。
大卫柯南伯格用一种非现实意义的展示,让观众们对于成瘾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到底如何选择成瘾后的生活,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答案。然而残酷的现实并不一定如你所愿。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