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其实是个贬义词!
人生唯一可以肯定的失败和最大的悲哀,
莫过于从不敢冒险。
——肯恩·格林伍德
文丨旧故麻袋
∨
昨晚,朋友圈又被咪蒙的一篇爆文给席卷了,上次看到这种朋友圈盛况时,还是那篇《致LOW逼》,现在这篇名为《你过得不好,因为你太听话了!》的文章,就题目层面,目测是篇鸡汤文,却能俘获大众芳心,让人不解,很好,这很咪蒙。
出于好奇心,凌晨1点还未进入梦乡的我果断点开了这篇文章,没想到的是,越看越清醒,越看越觉得有道理,恍恍惚惚到最后才发现,咪蒙写的竟然是篇广告软文,讲道理,再出现这种措不及防的广告,我可要报警了!
“听话”这词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就是咪蒙口中那种听话的孩子,从小到大,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反正都是照着父母的意思做,从来不敢有半点逾越之心,就算是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有过一些小叛逆,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母亲向外人介绍我时,也总喜欢夹带“听话”两字;邻居们对他们孩子的教育也时常拿我作为“听话楷模”的正面案例,比如:“你看那谁谁谁多听话啊,哪有你这样淘气的!”小时候听到大人们诸如此类的褒奖,心里满满的得意,觉得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能受到表扬,何乐不为呢?所以直到现在,在父母和邻居们的眼里,我依旧保持着“听话”的好形象。
第一次了解“听话,其实是个贬义词”这个道理,是不高兴先生在抒发对未来“育儿心得”的时候说的,他说他反对“听话”,觉得教条,又有些刻板,他很认真告诉我:“以后绝对不让孩子做老师口中那种’听话’的乖孩子。”在他眼里,“听话”就等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冒险精神,不懂得生活,无法追寻内心。对于他的这一观点,起初我是拒绝的,因为,于我而言,他推翻了我这二十多年维持的生活状态,至少在此之前,我从未觉得做一个“听话”的人有那么多的坏处。
回忆过去的二十多年,我是父母的乖孩子,老师的好学生,老板的好员工。我一如既往做着“听话”的事,想要得到更多人的肯定,但假若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二十多年的人生,那一定是“波澜不惊”,听着有些心酸,没有什么大风大浪的日子,没有干过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没有经历过撕心裂肺的爱情......细数下来,真正算的上“叛逆”的一次,竟然是大一时违背母上大人的意思,为了世博会,背着她,与一众好友们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先斩后奏,给了她一个“大惊喜”,而这个“大惊喜”害的母上大人一周都没睡过好觉,生怕我被拐了,卖了。现在想来也是惭愧至极,说好的青春无所畏惧呢?怪不得网上的人看完青春电影后老是感慨:电影中的主人公们过的才是青春,而我们充其量只是上了一次大学。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太听话的结果吧!
咪蒙的这篇文章不出意外的10+万,点赞都将近过万,可见是引起了多少“听话之人”的共鸣啊!评论区中最让我感动的一条评论是这样写的:“目前最感恩的事就是在所有人叫我放弃音乐的时候考了音乐学院,几年下来,从里到外完全变了个人,如果能回到从前,想谢谢以前的我坚持不放弃!”
到目前为止,我做的最对的一件是就是大学毕业后没有去从事专业匹配的外贸工作,而是随着自己的心,从事了文字方面的工作,再苦再累,我都感谢曾经那个果断的自己,没有为自己留丝毫退路。
听话,其实是个贬义词的原因在于:让大家觉得心安,却为难了自己。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吧,人生只有一次,至少在未来回忆往昔的时候能有些许令人发笑的谈资,好过一生平淡如水,连回忆都显得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