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三座官窑是揭开历史之谜的关键

南宋第三座官窑是揭开历史之谜的关键(转帖)

宋第三座官窑是揭开历史之谜的关键
中国自北宋晚期设立官窑,直到清末窑火千年不断,朝代更换但官窑工艺相互传承,唯南宋官窑和元代的主流产品元青花差别较大,元青花无幼雅期,似从开降,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不解之谜。其实宋末元初还有许多不解之谜如麻仓土的使用年代与开发利用过程,浮梁瓷局的设立等诸多谜团。解开这些谜的关键是南宋灭亡之前使用的最后一座官窑,也就是南宋的第三座官窑,它是承上启下、衔接历史的关键,由于它建于南宋晚期,烧造时间短,再加上朝代更替官方记载遗失,从而造成中国陶瓷史记载断代。当今我们古玩界不承认南宋有第三座官窑,就是因为有历史记载的两座官窑遗址都已找到。我们国家的考古不同于西方,因为我们国家有记载历史的习惯,很多历史事件多有记载,为我们今天的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但是也给我们考古带来了依赖思想,由于我们偏重历史文献的研究,轻视遗存实物研究,才造成元青花的悲剧,中国的东西国人不承认有之,等外国人著书立说之后,国人才重视,才去研究,这也成为我们古陶瓷界最大的遗憾。目前南宋第三座官窑和元青花有些相似,大英博物馆、日本博物馆都有实物,并切被他们视为国宝,地位列汝窑之上,我国的民间也存在一些实物,而这些事实确没有引起相关专家的重视。在杭州这些年陆续出土了一些精美的白胎官釉青瓷残片,工艺极精,单从工艺上看绝非民窑所为,这些精美残片是杭州古陶界人士挥之不去的心结,也是当年参与老虎洞遗址考古的浙江省博物馆李刚教授对老虎洞遗址提出质疑的原因,种种迹象表明在南宋晚期一定存在第三座官窑,并切是当时皇家用瓷的主力窑口,为了叙述方便下文中暂称之为白胎官窑。
一、白胎官窑与麻仓土
从现存的实物上看白胎青官窑不只生产白胎青瓷产品,还生产灰白胎青瓷器,两种胎质瓷器都有使用了麻仓土,其胎质特点是,胎质细腻,白中闪青,胎体气孔率高,露胎处凸凹不平,胎釉结合部有散场效应火红线,胎体塌底现象较重,底部露胎处有黑痣,并切明显看出有炸胎物质存在,用十五位放大镜观察胎质,就象正在烧开锅冒着泡的一锅稀粥,值得注意的是它和后来的麻仓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不同,后者放大镜下胎质是一锅大米稀粥,它们之间区别是前者镜下没有大米粒,后者有大米粒晶滢剔透,前者胎中气泡为圆形,后者气泡有的被夹扃,气泡形状不规则,白胎官窑杂质比后来的 元青花要多,并切是两种或多种自然风化瓷土混合而成,胎质细腻,应当是澄泥的方法加工瓷土。前面所述是笔者从遗存实物中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从历史记载中反证这一观点可靠性,研究景德镇陶瓷史的专家学者从大量历史文献中得出结论,麻仓土应开采于南宋晚期,当时麻仓土宋代的名称叫“界田石泥”,出产麻仓土的地方是在界田村的麻仓山上,麻仓山原本是界田村墓地所在地,隶属界田村,界田石泥的叫法与南宋官窑“澄泥为范”工艺相稳合,从现代考古中可以证实景德镇古窑遗址中,南宋期间景德镇民窑所用原料没有使用麻仓土迹象,这说明使用“界田石泥”的窑口不在当地,而能异地使用“界田石泥”的窑口,只能是不计成本的南宋官窑。从近几年发现的景德镇窑工家谱中也能证明这一点。这一家说是窑工可能不太确切,用现代的说法这一家是专门从事制陶瓷原料的水上运输专业户,家谱中记载这一家的祖辈从南宋晚期开始贯穿元、明、清四个朝代,几十代人从事专业运输业,并有文字记载,麻仓土性硬,祁门土性软,两土相合的重要历史信息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白胎官窑青瓷及早期元青花胎质相吻合。景德镇、祁门、杭州通过钱塘江水系相通,为了便于搬运麻仓土做成了几十斤重的块状“不子”,加工“不子”从制作到凉干费时费力,切使用时必须重新用水浸泡,使用不便,制做的唯一目的就是用于水陆运输,如果是景德镇当地使用,就没有必要加工“不子”。
下再举一个和此相关的事件,一九五四年,相关专家在清理故宫旧藏时发现一件类似哥窑的大碗,因没有“紫口铁足”特征,难以断定其窑口,后送到中国社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鉴定,已故的汪老先生通过认真化验得出结论,此件大碗为江西景德镇所烧,但专家找遍了景德镇碎器窑直到今天也未发现和此碗相类似的瓷片,这是因为它的出生地不在景德镇,而在今天的杭州脚下,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在杭州找到它的出生地,但遗憾的是存世极少的一件白胎官窑精品已经被毁环。
二、白胎官窑使用麻仓土后工艺上的变化
麻仓土氧化铝含量高,掺有麻仓土的瓷胎窑温可以提高,反应到官釉的变化就是由原来乳浊状釉变成后的来的玻璃化状,釉质晶滢剔透深受当时皇家青睐。但由于麻仓土杂质含量高,烧出来的素胎有黑痣乳突,表面凸凹不平,施釉前素胎表面必须经过打磨处理,然后施上一层化妆土,最后再施官釉。笔者曾见过一件白胎官窑的花口大碗,灰白胎、玻璃釉,可能是白胎官窑稍早期产品,素胎打磨后没施化妆土,直接上官釉,造成素胎上有孔洞地方釉特别厚,形成一个个绿点,后期产品由于施用了化妆土彻底解决了这问题,这种工艺为后来的青花工艺打下良好基础。
三、青花的产生
元青花创烧于南宋未期,是白胎官窑的创新产品,笔者虽没有看到白胎官窑烧制的青花瓷器,但在一件白胎官窑青瓷器釉中,发现一些氧化钴蓝点,颜色艳丽,符合进口苏麻离青的特点,这些蓝点成小块片状,显然是盛青花料的容器,没有完全冲洗干净,再用来配釉所致,由此可推断,所谓元青花应创烧于宋未。
元朝灭南宋后,把南宋官窑窑工带到元大都官窑,并继承了南宋白胎官窑工艺,烧制他们所喜好的元青花,并把宋官窑原料“界田石泥”设浮梁瓷局集中管理,浮梁瓷局在元中期以前只管开采麻仓土并不烧造瓷器,所采原料一部分运回元大都用于官窑烧造,其它部分对外出售所得收入用于购买军需品,至于外买部分到了那个窑口不可得知,但元哥窑器胎中一定含有麻仓土。元大都所生产的元青花工艺上继承了南宋白胎官窑,但原料处理上有差别,南宋处理胎土一般使用澄泥的方法,但元官窑直接用淘洗出的麻仓土掺祁门土,用范制胎,胎质较南宋要粗,但元代使用麻仓土的方法较宋代更科学,这样的胎耐高温,强度大,做出的大器变形小。元中期由于对外贸易急剧增加,再加上元人汉化上层使用瓷器量增加,元大都官窑生量明显不足,为了减少成本,增加元青花的产量,元中期在景德镇增设官窑,或官塔民烧,使元青花产量倍增,并创造出麻仓土加瓷的二元配方,进一步降低了烧造成本。
四、元青花特点剖析
1、古玩界长说的一句话“元吃胎,清吃釉,明代吃两头”所谓元吃胎其实吃的是元青花的化妆土,化妆土薄厚不匀,厚的地方吸收青花染料多,氧化钴浓度大,易形成铁铁斑,化妆土又称“釉碱”是一种白色天然矿物粉面,所以在化妆土上做画,象在沙土墙上做画一样,有流动感。
2、火红石
火红石产生和铁有直接关系,是胎中的两价可溶性铁,和釉中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在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物,后经窑火氧化形成橙红色的铁类物质,就是火红石,形成火红石的关键是素胎施釉,生成的化合物发生沉淀聚集在胎釉结合部,或素胎有倾斜向下的沙眼也会流入沉淀化合物,后经窑火氧化生成胎内及胎外火红石,不经素烧胎一次烧成的瓷器不会形成火红石,因为不经素烧胎,胎内不会生成二价可溶性铁,所以火红石两大要素:一是釉中含有特定的碱性物质;二是素胎中有可溶性二价铁缺一不可,如果素胎被水洗过或被雨水淋过,胎中可溶性二价铁随水流失,就不会生在火红石,火红石轻重和施釉方法也有直接关系,刷釉及釉层较厚火红石相应较重,吹釉或干施釉火红石较轻甚至没有火红石,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沉淀铁类物质必须暴露在釉外,被窑火直接氧化才能形成橙红色火红石,如果被流下釉盖住,它的颜色会发黄,我们所说的黄溢子也是火红石一种,只不过它是被外层釉盖住没有被充分氧化而形成的黄颜色,火红石来源于釉中是靠重力从釉水中分离出来,重力效应也是判断真假火红的关键之一。
3、元青花底部黑痣
黑痣的化学成份是磁铁矿,颜色发黑,形成原理是胎中氧化铁在高温下形成磁铁矿,成份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天然磁铁,别名“吸铁石”,当胎烧至将溶状态下,所生成的磁铁矿极小颗粒相互吸引,聚合成较大颗粒,向下沉淀,在瓷器底部形成黑痣,但有趣的是,北宋人用这一原理烧出了迷人的兔毫盏,所不同的是兔毫盏是用高氧化铁含量的原料做釉,人为烧出来的结果。
4、元青花的气泡
我们知道瓷器釉中一般都有气泡,关于这些气泡形成机理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它是特殊矿物质高温分解生成气体而造成,和瓷器制造过程中所用水份没有关系,因为胎中水份早在窑温升到1000以前就蒸发掉了。元清花釉中有大小两种气泡,无中等气泡,存在这种现象在古玩界一直是一个谜,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大小两种气泡来源不同,釉中小气泡是釉溶化过程中形成的,而大气泡是胎溶化过程中形成后,在浮力作用下,跑到釉中,所以元清花的大气泡在整个瓷器分布不均匀,平行于底的上面大气泡要多。以一只青花盘来说,盘子正面大气泡多而背面大气泡相对少许多,这是因为胎中所形成气泡在浮力作用下总是向上走,从而形成元青花大小气泡分布不均,这种气泡分布规律,同样也适用于南宋白胎官窑及哥窑产品。随着麻仓土淘洗越来越干净釉中大气泡随之越来越少,至明成化基本消失。
5、关于气泡的压力与死亡
瓷器的气泡是在1300窑温下所形成,如果按釉的凝固温度900度计算,我们根据气态方程可大体推算出釉中气泡的压力为0.25个大气压,也就是说所有刚刚出窑的瓷器釉中气泡一定是负压,随着瓷器年代增长,釉中气泡压力也逐步发生变化,向常压靠拢,因此如果能测定釉中气泡的压力,新老瓷器可立判,造假瓷器立刻现出原形。关于死亡气泡藏友们在实战中总结出不少经验,但对死亡气泡的形成机理还认识不清,死亡气泡是由于细菌污染日积月累而形成,气泡的颜色深浅代表污染程度,由乳白到黄最后变成棕色至黑色,有的藏友做过调查,釉中气泡变成黑色其年代至少在三百年以上。人为造假死亡气泡难度非常大,切易被识破,因此气泡的死亡方法鉴定古瓷是可行有效的方法。细菌对木器、字画有很强腐蚀破坏作用,但唯独对的青铜器有保护作用,我们知道北方干旱地区出土的唐代以前青铜器一般都有一层水银浸,这层水银浸就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微生物在青铜器表面大量繁殖,并对金属有选择地吸收,它吸取青铜器中铜元素,而对重金属锡元素则不吸收,这样天长日久,青铜表面形成一层富锡层,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水银浸,从而保护了几千年的青铜器再遭微生物侵蚀。目前造假者无法造出真正的水银浸,只能用电镀的方法造假水银浸,虽貌似但神离,很易被识破。

(0)

相关推荐

  • 耿宝昌:最全成化青花四大权威鉴定要点,吃透才能藏家变行家!

    不知不觉又到了年尾,今年受疫情影响,不管是什么行业都是受到了一点冲击,古玩收藏也差不多,但是相对来讲,这一行情所受到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可以看到过亿的藏品拍出今年还是有存在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浩如烟 ...

  • 明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

    明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和永乐青花瓷器并称永宣,又被称为宣青,是我国名贵的青花瓷之一: ...

  • 宣德青花霁蓝釉笔洗!苏麻离青进口料青料、...

    宣德青花霁蓝釉笔洗!苏麻离青进口料青料.霁蓝釉达到了宝石蓝釉的色泽:麻仓土的胎骨.宝光笼罩着-官窑瓷器之美.只有真正的玩家才能读懂-宣德精品官窑瓷器鉴赏!#官窑# #瓷器# #收藏#

  • 三件官窑过千万,保利香港春拍成交瓷器亮点回顾

    中视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视艺术品交易平台是一个集艺术品鉴定,竞拍,展会,交易于一体专业线上艺术品!中视国拍拍卖有限公司是文化产业与艺术金融桥梁,资深品牌运营十年艺术品从业经验,主要汇聚人群友,全国各收藏 ...

  • 南宋修内司官窑出土瓷器

    以下是杭州博物馆收藏的南宋修内司官窑出土瓷器. 修内司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也称"南宋官窑".宋室南迁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宋叶寘<坦斋笔衡>载:"中兴渡江, ...

  • 南宋修内司官窑

    观复博物馆藏南宋官窑弦纹瓶 正宗的,最漂亮的南宋官窑青瓷粉青釉色是南宋官窑所特有的一种青色,此乃南宋官窑正烧的品质.南宋官窑青瓷的这种粉青釉色又区别于南宋龙泉青瓷的粉青釉色,二者的粉青釉色存在一定的色 ...

  • 机暇明道 | 正德嘉靖万历三朝官窑瓷器鉴赏

    ·正 德 官 窑 · 明正德 青花缠枝灵芝波斯文笔山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喜欢天珠的朋友,请添加下面微信 微信:pujie1886 与古玩鉴定师一起探讨,品鉴 明正德 青花六方开光波斯文花器 美国费城 ...

  • 三件青釉瓷器见证了清凉寺汝瓷官窑的烧造历史

    汝窑创烧于唐中期,兴盛于北宋,因产于汝州而得名. 北宋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在<归田集>"汝窑花觚"诗中写到:"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 ...

  • 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八方杯

    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八方杯

  • 南宋 郊坛下官窑灰青弦纹奁炉

    南宋 郊坛下官窑灰青弦纹奁炉

  • 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钵(匏)

    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钵(匏) 高9.4cm深8.5cm口14.7cm

  • 南宋修内司官窑灰青钵

    南宋修内司官窑灰青钵 高8.7cm口13.1cm足8.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