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语言学的倒退
语言学的倒退
今天,忽然收到一个短消息: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发改委将于22日凌晨上调成品油价格,汽油上调幅度310元每吨,柴油上调300元每吨。新闻出版总署禁在汉语出版物中随意夹带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文。——这个消息不禁叫我哑然失笑。
前半句,终于符合了广大网友的总结:发改委每年就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宣传不会涨价,二是执行涨价。这个,倒也是习惯了。倒是第二个消息,叫人无法理喻。
早在今年4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今后,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词汇和外语缩写词。
最近的新闻广播中,已经开始禁止使用英文缩写了,据说这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借以弘扬汉学文化,譬如说一些老百姓只知道NBA但就是不知道它的意思,这样用"美国职业篮球职业联赛"来代替就能让人很快明白其中的含义,从减弱外文文化的渗透力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但是,果真是这样的么?
相关部门出台这一规定的目的,是维护母语、保持语言的规范。不过,禁止使用的英文缩写究竟包括哪些,根据什么标准决定禁止,至今有关部门还没有解释。如此不清不楚的词汇删减行为,却要在媒体推广施行,实在令人费解。
类似这种规定,在国外还没有出现过,而使用英文缩写词,在各国的媒体中都是一种通行的做法。在我看来,这种规定是语言学的倒退,甚至是很雷人的。
缩写词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时,需要简练的表达,这是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是把复杂和过长的名称符号化、简化,是一种语言演化规律。在世界各语种中,缩写词不止在英文里有,中文里也有,比如“北大”、“世博”等。
语言有一定的演化规律,它会不断吸收国际上不同国家、各个民族,甚至网络上出现的新词。当然,语言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不是所有的新词刚出现,就会立刻被广泛使用,它需要一定沉淀和流传的时间。
英文缩写或部分英文单词,在人们的口语或是文字书写中被经常使用,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例如,WTO、NBA、WC,大家对其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楚,你再使用中文表达,反而让人不习惯。当然,为避免纠纷,在正式的文书中,一些缩写词需要标注全称。
如果有些缩写词被误用,或刚出现的新词在公共媒体上使用,那么可以认为,这些词语不适合成为标准化的语言,相关部门可以对此进行提醒。但是,如果因为它是缩写词或者是外语单词就禁止、禁播,这是不符合语言演化规律的。
使用外语缩写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汉语的宽容和吸纳。禁止外语缩写词,建立在词语之上的表达、思想交流也会受到抑制。事实上,许多汉语词汇来自外来语言。比如“干部”这个词,就是从日文演化而来的,“罗曼蒂克”、“沙发”也是从英语音译过来的。新华字典的每一次改版,都会收入大量的新词。
语言和文字出现的初衷,就是为了交流,钱钟书先生时代的学术著作中,就有大量的英语词汇,很多时候他用英语注释,反而一目了然。相互尊重彼此文化的语言,是平等对话的基础,如果我们强行规定不能吸纳外语词汇,甚至禁止、剔除这些词语,那么中文将会丧失丰富性,变得非常干瘪。
真要禁止英文缩写,那以后U盘不能叫U盘了,得叫“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盘”。
2010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