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辩证歌诀及针灸总结版

表里寒热虚实辩证歌诀

1、表寒证:
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
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
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
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
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
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
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
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
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
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
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
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实证:
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5、虚症:
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6、上实下虚:
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
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
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
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
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
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
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
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
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
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
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
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
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
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22、气虚:
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粗语低微。
身疲肢倦食纳少,心悸筋缓目发黑。
头晕眼花腰酸痛,自汗脱肛内脏重。
23、气滞证:
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
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
脘闷纳呆胁胀满,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气逆:气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
呕恶嗳气呃逆胃,肿逆昏厥头晕眩。
25、血虚证:
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
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热证:
身热夜甚烦不眠,目红鼻衄发疹斑。
舌质红绛脉细数,月经先期崩漏连。
28、气滞血淤:
气滞血淤肝郁成,太息易怒胁胀痛。
月经不调胁痞块,舌紫脉虚诊可凭。
29、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头晕眩,少气乏力懒语言。
面白色淡脉细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气虚失血:
气虚失血属内伤,倦怠少气面萎黄。
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脉弱归脾汤。
31、气随血脱:
气随血脱属亡阳,冷汗淋漓面色苍。
四肢厥逆神昏重,舌淡脉微参附汤。
32、津液不足:
津液不足口咽干,唇舌肤燥大便难。
尿少舌红脉细数,养阴补津增液痊。
33、水液停滞:
风痰风胜动挟痰,阻塞清窍头晕眩。
口眼歪斜舌不正,喉中痰鸣倒突然。
热痰互结黄稠粘,喉痹便结心内烦。
或发癜狂脉滑数,泻热豁痰滚痰凡。
湿痰胸闷多易咳,呕恶头晕胖嫩舌。
身重困倦脉滑软,燥湿化痰二陈列
燥痰粘稠难咳出,咳痰如线或如珠。
口鼻咽喉舌齿燥,便干尿少津液枯。
痰饮胁满胃水音,呕吐痰稀头眩晕。
心悸气短口不渴,脉象弦滑苔白润。
悬饮胁痛胁胀满,气息脉短咳唾喘。
转侧呼吸牵引痛,舌苔白滑脉沉弦。
溢饮重痛肢浮肿,发热无汗而恶寒。
尿少咳喘痰白沫,干呕苔白脉紧弦。
支饮咳逆胸膈满,浮肿难卧气息短。
痰白沫多脉弦紧,舌苔白腻弦晕喘。
太阳伤风恶寒风,发热汗出头项痛。
鼻鸣干呕苔薄白,脉象浮缓桂枝功。
太阳中风兼证繁,项强几几气喘痰。
身痛沉迟腹满痛,拒按时痛与喜按。
心下微痛尿不利,四肢微急小便难。
27、血瘀:
肿胀刺痛有定点,日轻夜重面色暗。
口唇舌质青紫暗,舌边尖部瘀点斑。
口干嗽水不欲咽,肢体麻木或痉挛。
脉沉细涩为要点,部位不同随政见。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依提纲,脏腑经络病显彰
太阳中风伤寒病,脉浮恶寒头项强
阳明里热胃家实,苦干目眩少阳伤
太阴虚寒腹满吐,食不下利腹痛当
少阴寒化热化证,脉微细寐热烦纲
厥阴上热下寒证,厥热吐蛔下利方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六经辨证八纲关,具体伤寒辨证专
八纲概括阴阳内,表里寒热虚实间
二者源于内经理,相辅相成密相关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六经脏腑不可分,六经表浅脏腑深
脏腑经络相联属,辨证论治求病因
太阳伤寒热无汗,头项强痛而恶寒。
身痛胸疼脉浮紧,喘呕麻黄汤可愈。
太阳伤寒兼证
伤寒兼证在太阳,寒热几几项背强。
喘呕痰稀尿不利,利呕烦躁舌苔黄。
膀胱蓄水证
膀胱蓄水尿不利,小腹胀满痛不舒。
渴不欲饮饮即吐,发热恶风汗自出。
膀胱蓄血证
膀胱蓄血腹满胀,其人发狂而喜忘。
脉涩舌紫尿自利,方用桃仁承气汤。
阳明经证
不恶寒兮阳明经,恶热烦渴汗蒸蒸。
心烦谵语气粗喘,苔黄脉大白虎清。
阳明腑证
日晡潮热汗连绵,腹满拒按大便难。
苔黄芒刺脉沉实,烦谵循摸惕不安。
少阳经证
少阳口苦目晕眩,往来寒热胸胁满。
咽干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脉象弦。
少阳兼证
少阳太阳两相兼,发热微寒肢节烦。
微呕脘闷胁苦满,柴胡桂枝少阳兼。

针灸部分常考知识点汇总

1、身以前皆热:足阳明胃经
2、舌本强:足太阴脾经
3、阴跷脉阳跷脉多表现为肢体痿痹无力,运动障碍。
4、阳维为病多见寒热,阴维为病多见心胸,脘腹,阴中疼痛。
5、具有溢奇邪,通营卫作用的是孙络。
6、交于目内眦的两条经脉:手太阳与足太阳。
7、任脉的终点是目眶下,起点是胞中。
8、与督脉交汇巅顶:膀胱经,肝经
9、过气街的:胃经,胆经。
10、交汇督脉:足三阳,手三阳,阳维脉
11、过缺盆:大肠,胃,小肠,三焦,胆经
12、环绕口唇:胃,肝,冲,任,督,大肠
13、与牙齿有关:胃经,大肠经
14、与喉咙有关:肺肾胃肝经(手三阳)
15、与咽有关:脾(夹咽)心(夹咽)小肠(循咽)
16、过客主人:胃、三焦经
17、行于脊柱内:肾经,督脉,冲脉
18、循行既至目外眦,又至目内眦的经脉是手太阳小肠经。
19、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由内而外为足少阴肾经(前正中线旁开0.5寸),足阳明胃经(前正中线旁开2寸),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前正中线旁开4寸)。
六十六穴歌:(五输穴歌:井、荥、输(原)、经、合)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中脘兮脾章门,包膻三焦石门穴。
络穴歌:
公孙脾络胃丰隆,膀胱飞扬肾大钟;
肺经列缺大偏历,通里心经小支正;
心包内关焦外关,肝胆蠡沟和光明;
督脉长强任尾翳,亦有脾络大包同。
郗穴歌:
郗有孔隙意,本是气血集;
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逼;
胃经是梁丘,脾主地机宜;
小肠养老名,心须取阴郗;
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觅;
心包郗门寻,三焦会宗居;
胆郗在外丘,肝经中都立;
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
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取。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骨会大杼血膈俞,气膻中兮脉太渊。
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二十八脉歌诀

浮脉类:浮 洪 濡 芤 革 散
沉脉类:沉 伏 牢 弱
迟脉类:迟 结 涩 缓 代
数脉类:数 动 疾 促
虚脉类:虚 细 微 代 短
实脉类:实 紧 长 滑 弦
浮脉为阳表病居,按之不足举有余,
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时衰,
波涛汹涌脉体阔,相火炎炎热病裁。
浮而柔细方为濡,精血不荣湿气阻,
浮大中空乃是芤,失血亡阴葱管候。
弦硬搏指革浮取,外坚中空按鼓皮,
男子亡血失精候,妇人半产漏下疾。
浮散无根飞杨絮,按之全无至难齐,
元气离散是大虚。
--------------------
举之不应按有余,沉脉虚实皆为里,
推筋着骨始得伏,厥证痛极属邪闭。
牢脉沉实大弦长,阴寒内实少思量,
沉细极软为弱脉,濡之沉者不虚才。
--------------------
不足四至已一息,迟则为寒辨实虚,
脉来缓慢乱止为结,阴盛气结寒痰瘀血,
往来艰涩难流利,轻刀刮竹病蚕饥,
有力血瘀兼气滞,无力便是精血虚,
一息四至应指徐,平缓从容病无力,或风或湿或脾虚。
--------------------
数脉一息五六至,数则为热分虚实;
动脉专司痛与惊,厥厥动摇如豆形,滑数有力指下明。
一息七八便为疾,阳极阴竭脱元气;
脉来急促止无常,阳盛热实细端详,
有力痰食与肿痛,无力虚脱又何妨
--------------------
举之不足按之空虚,气血脏腑虚而又虚中取应指细如线,气血劳损虚可见,热入心营兼数象,不忘湿邪遏脉关,脉微欲绝细软极,若有若无好依稀,轻取似无是阳微,重按似无竭阴气止有定数代脉中,良久复来再前行,脏气衰微难接续,损伤惊恐痛与风。
首尾俱短难满部,气虚气滞短脉主。
--------------------
三部有力皆充实,有形实邪体内滞。
紧脉紧张又拘急,如牵绳索行有力,为寒为痛为食积。
长脉首尾越本部,如循长杆布指疏,肝阳内热有余证,或是气血皆充足。
应指圆滑往来利,如珠走盘滑替替,痰饮食滞与实热,妇人当是经孕期。
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痛证疟与痰,土虚木旺乘脾胃,春应东方正盎然。

脏腑辨证歌诀(部分)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0)

相关推荐

  • 伍炳彩教授运用四逆温胆汤临证化裁

    伍炳彩教授运用四逆温胆汤临证化裁 原创 杨涛 医网情深2017 2018-03-04 四逆温胆汤 处方:四逆散合温胆汤 柴胡10,白芍10,炒枳壳6,炙甘草5,陈皮10,茯苓10,法夏10,竹茹10 ...

  •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一)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脉诊 01.浮: ...

  • 易记易懂:伤寒六经辩证歌诀

    一.<太阳病证> 伤寒经病 伤寒经病邪走经, 六经路径辩证清, 太阳头项强痛紧, 阳明面赤额痛行, 少阳暴聋目赤痛, 太阴腹满肢痛频, 少阴喉肿五方治, 厥阴吐涎痛颠顶. 六经合病, 并病 ...

  • 八纲辩证歌诀【精华版】

    八纲辨证总纲领 百病有因各不同 脏腑辨证是核心 气血津液辨分明 外感热病层次辨 判断疾病证侯型 八纲辨证-表证 表证邪犯肌表证 鼻塞流涕头身痛 发热恶寒有无汗 咳嗽苔白脉浮升 里证 里证表传或内生 病 ...

  • 先背后悟:伤寒六经辩证歌诀和主方剂!

    一.<太阳病证> 伤寒经病 伤寒经病邪走经, 六经路径辩证清, 太阳头项强痛紧, 阳明面赤额痛行, 少阳暴聋目赤痛, 太阴腹满肢痛频, 少阴喉肿五方治, 厥阴吐涎痛颠顶. 六经合病, 并病 ...

  • 【中医】中医方剂歌诀功效应用整理版

    温馨提示 今日是大众医学助手陪伴您的第472天截止今日已收录医学笔记 共计1343篇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今日别忘记阅读收藏哟!对本平台有要求及需要寻找的文章,请在下方留言!九月阅读排行榜[中医]中医方剂 ...

  • ​伤寒论六经辩证歌诀

    ​伤寒论六经辩证歌诀  且亭读医笔记 2020-12-09 09:27 + 关注 伤寒经病 伤寒经病邪走经, 六经路径辩证清, 太阳头项强痛紧, 阳明面赤额痛行,少阳暴聋目赤痛, 太阴腹满肢痛频, ...

  • 中医基础:307首方剂汤头歌诀(七言背诵版)

    一.经产之剂 妊娠六合汤 海藏妊娠六合汤 四物为君妙义长 伤寒表虚地骨桂 表实细辛兼麻黄 少阳柴胡黄芩入 阳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泻 不眠黄芩栀子良 风湿防风与苍术 温毒发斑升翘长 胎动血漏名胶艾 ...

  • 中医开方常用歌诀(最全版)

    落雨纷飞 2017-08-20 <六陈歌> 枳壳陈皮半夏齐, 麻黄狼毒及茱萸: 六般之药宜陈久, 入药方知奏效奇. <妊娠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 ...

  • 307首方剂汤头歌诀(七言背诵版)最全版,值得收藏!

    307首方剂汤头歌诀(七言背诵版) 一.经产之剂 妊娠六合汤 海藏妊娠六合汤 四物为君妙义长 伤寒表虚地骨桂 表实细辛兼麻黄 少阳柴胡黄芩入 阳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泻 不眠黄芩栀子良 风湿防风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