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一中国人建立的小国,如今富得流油,承认祖先来自中国

亚洲有许多富裕的国家,一提到富到流油的国家,很多人会想到中东地区的石油大国,比如科威特、约旦等等国家,其实,在国家经济方面,除了中国、日本和韩国外,还有一个神秘的热带王国,这个国家在唐代被称为“勃泥国”,在明朝它被称为“文莱”,直到如今我们也叫它文莱,也是相当的富裕,人民GDP水平甚至可比迪拜。

明朝思想开阔,对世界开放,朝廷乐于接受周边国家的觐见,相当于现在的国事访问。于是,很多小国的君主争相觐见,想要一睹华夏的威严。
大约在公元10世纪,“勃泥国”就从中国进口瓷器、丝绸等,在南北朝时期,文莱和中国的关系也很好。当时,文莱非常富有,宫殿是纯金的,地板是银做的,甚至连皇帝的王冠上都镶嵌着无数的钻石。
但是,虽然文莱是如此的富有,即使是在南北朝时期,它也还远没古代中国繁荣。那么,文莱后来为什么这么富有呢?这其实与中国有关。

这件事还得从明朝的朱棣说起,最早发现“婆罗洲”是朱棣,朱棣听说那里有丰富的黄金,于是安排了一个叫黄森屏的官员去考察,探索黄金的开发。黄森屏对婆罗洲根本不熟悉,但是既然是上级命令那就先去吧。
公元14世纪初,当黄森屏到达婆罗洲时,眼前的一幕让他非常地失望,当地简直就跟原始森林一样,他的心凉了一大截,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也无从下手,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工,毕竟找不到黄金搞不好回去是要砍头的。
于是他的队伍开始四处淘金,由于环境条件艰难,有时他们连吃的东西都没火烤,只能钻燧取火,穿的衣服很快都被树枝撕烂了,更大的问题是,当地的野人也不是好惹的,好几次他们和当地野人发生冲突,差点就被那些人给灭了。

在绝望的情况下,黄森屏觉得这样蛮干是不行的,毕竟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他们也相当于入侵的外地人,所以他做了两个改变。第一个,武装自己的队伍,毕竟他自己曾是带兵打仗的,明白只有拳头硬才有话语权;第二个,他迅速地尝试与当地的“野人”沟通,而且谈判交换“烤肉”和葡萄酒,以此换来和平,顺便还能加强和他们的关系,再想办法套出当地黄金的下落。
当时婆罗洲有三股政治力量,渤泥国是实力比较强大和文明的一方,黄森屏作为大国的大使身份,必然是这些小国希望联姻的对象,于是渤泥国提出把妹妹嫁给黄森屏的想法,前提是黄森屏必须带领“私人军队”去跟其他国家打仗,将渤泥国变成加里曼丹岛的大国。

黄森屏欣然答应了下来,凭借他打仗的本领,他觉得打仗的问题不大。于是,黄森屏不回国了,帮助渤泥国东征西讨,渤泥国的国王为了感谢黄森屏,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成为渤泥国的驸马。渤泥国的国王死后,国家陷入了内乱,各方势力争权夺势,结果黄森屏最终继承了皇位,这是他原本想都想不到的。
公元14世纪,也就是距今600多年前,黄森屏当上国王之后,改革各方各面的政策,带领当地人民走上致富之路,鼓励老百姓多养殖和种田,使人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受到了人民的爱戴,由此也建立了与现代文莱国一脉相承的新文莱国!
虽然文莱是一个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不大的小国,但是黄森屏俨然成为了文莱人民眼中王室的祖先!
当初黄森屏奉命远赴海外寻宝,如今却成为了他国之主,一些大明朝官员对他颇有微词,甚至觉得他就是叛国的“汉奸”。不过,虽然事情发展曲折,但是黄森屏治国的能力在朱棣眼里被非常欣赏的,后来,黄森屏以渤海国国王的身份访问了大明,并表示可以讲自己国家纳入大明的版图。
彼时,大明国国力富强,对于这个不起眼的偏远小国,根本不放在眼里。最后,经过深思熟虑,朱棣决定不计较黄森屏的过去,将文莱册封为“藩国”,并且可以保持高度独立,直到如今也有600多年了。
虽然文莱后来先后有被英国和日本殖民的历史,但是如今文莱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可以说简直富得流油,人均GDP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医疗福利和教育很多都是免费的,街上上都是奔驰宝马跑车,很少有公交车。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600多年过去了,但文莱的王室如今却依然只承认自己的祖先是中国人,也算是非常有良心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