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走出被“应该”支配的黑洞

发布时间:2021-03-07

奥斯卡获奖电影《国王的演讲》,讲述了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治疗口吃的故事,根据英国历史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因为种种原因,约克公爵阿尔伯特王子临危受命成为英国国王。但他因为患有口吃,无法在公众面前演讲,也因为如此他连着在大场面上出丑,尝试了很多传统治疗方法也都不起效果。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接受了语言治疗师罗格的治疗,中间经过了一些磨合,最终乔治六世克服了自己的口吃问题,并在二战前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

生活中也会有一些人被口吃问题困扰着,越是想要流畅地表达,结果却越是恰恰相反。时间长了,轻的会影响自信心,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严重的则会有明显的回避行为。

在《社交恐惧症》一书中,作者就提到了口吃恐惧,它其实是社交恐惧的一种。

《社交恐惧症》的作者王宇,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国内心理咨询机构担任主任。他的咨询案例近3000例,治疗时长超过15000小时,经验非常丰富。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他,曾饱受抑郁症困扰,后来成功战胜了抑郁症,同时开始帮助深陷心理问题的人们,擅长解决抑郁、焦虑、强迫、社交恐惧等,并出版过《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一书。

《社交恐惧症》一书中,列举了多个产生社交恐惧的因素。在书的第一部分对社交恐惧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治疗做了介绍;

第二部分则是深入分析了社交恐惧的本质,同时引用了一些卡伦·霍妮文章中的观点和内容,帮助读者意识到自己产生社交恐惧的深层因素;第三部分则是给出了一些对社交恐惧治疗的理念,找回自己,才能真正战胜社交恐惧。

纵观全书,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呈现,理论结合案例的行文方式,能够让读者深入理解社交恐惧和它最真实的表现。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应该”式观念,在书中就用了一个章节的篇幅来阐释。

被“应该”支配的黑洞

你注意到了吗?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真我,一个理想化的自我,理想化的自我会指引真我不断前进。理想化自我就像一个目标,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动力和方向。

但当一个人把理想化自我当成了真我的时候,就容易陷入到被支配的黑洞。

比如当一个人的理想化自我是一个完美的人的时候,那会不断朝着完美努力,一个不小心,甚至会逐渐把自己当成完美的人。于是,完美的人是不能有缺点的,由此产生对自己的无法接纳、自卑甚至回避。

生活中有一些人,在工作中会理想化自己和他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可以掌控全局的人,而同事也是可以百分百配合自己完成工作的人。于是,他们觉得一件工作“应该”被自己控制得非常好,不会出问题;同事“应该”会非常配合自己,不会拆自己的台。

这种“应该”一旦被打破,对他们来说就是失控的,而失控则会对自己的理想化产生冲击,于是在未来就会因为这些失控感,而产生退缩、焦虑等等情况。

类似的情况还很多,比如有人会认为自己“应该”被所有人喜欢、“应该”在考试的时候把所有的题目都答上来、在社交场合“应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一旦“应该”的情况没有发生,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差,甚至产生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

那么,为了缓解或是避免这种失控的情况产生,为了不再受困于这些情况带来的情绪反应,他们会怎么办呢?

《社交恐惧症》一书中就提到了一个例子,一位女性为了逃避失败,每到高中考试时都会请假,以此来缓解对无法考到最好的焦虑和恐惧:不是我考不好,是我没考。

还有人会说,只要是自己无法做到最好的事情,从来都不努力,只有那些自己确定可以做好的事情才会尽全力。

这样下来,那些没有做好的事情,没有符合自己“应该”要求的事情,便永远有理由解释:不是我没有能力,只是我没有努力罢了。

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是因为被“应该”思维影响得非常深,已经陷入到那个“应该黑洞”里面去了。用“应该”排除掉了所有那些自己不敢面对的事情,而转向那些自己更加有把握的事情上。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不敢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真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所以说,对于社交恐惧而言,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难以接受的症状,而是内心深处对完美自我,对那些毫无依据的“应该”的执着。

成为你自己

才能治愈你自己

《社交恐惧症》中提到,真实的自己才是一个人内在的核心力量。心理咨询中常常会提到对自我的接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接纳自我才是治愈的真正开始。

当一个人可以接纳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接纳自己其实并不是万能的、接纳自己的确不是那么擅长与人交流,才能真正地开始改变,开始训练自己在意的一些能力。

所以想要走出被“应该”支配的黑洞,想要走出各种各样的社交恐惧,就要改变脑海中那些错误的价值观与人生方向,停止内心的冲突,并把精力投入自我实现的努力中:按照个人的本性及天赋钱能,自由、健康地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在讲社交恐惧,而是告诉大家要直面内心的不合理信念,才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加美好。

当一个人不再掩饰和回避,人际关系也许不会更加糟糕,而是更好,因为他可以用真面目示人,不再把能量耗费在掩饰、表演上面,也就会越来越有安全感。

当一个人能够接纳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事情时,就不会永远沉浸在理想化自我中不能自拔,而这,才是治愈自己的关键因素。

总结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用花花草草把自己装扮成了一座美好的岛屿,却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还一心认为自己是最美的岛屿。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因为我们还要和他人携手走完人生这条路。只有看清了自己本来的样子,才能去欣赏那些身边同样美好的岛屿。

原创:鸵鸟心理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相关推荐

  • 除了社恐,还有这种恐惧你知道吗?

    恐惧这种情绪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提起恐惧症人们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社交恐惧.毕竟现在人们真的不愿意耗费时间做无用社交,都秉承着"社交好累放过我吧!"的心态,于是经常开玩笑说:" ...

  • “电话焦虑”:为什么那么多人害怕听到手机铃声?

    说起电话焦虑,相信大多数人会承认在自己过往的生活经历中都有过相似的经历. 有研究表明,相当多的人在听到手机铃声响起时会感到焦虑,并试图逃避接电话这个行为.人们专门创造了一个词来描述这个现象--&quo ...

  • 当代青年社交真相:爱我可以,但保持距离

    这是我的第357篇原创 今日主题:陌生社交 Ray先森说✎ 在公司电梯遇到不熟的同事,你会低头假装刷手机吗? 有人当着你的面窃窃私语的时候,你会胡思乱想吗? 周末有约会,出门前你是不是又想反悔了? 别 ...

  • 51岁鲁豫自爆有社交恐惧症: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喜欢独来独往?

    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 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 作者:洞见·可沫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很诧异. 著名主持人鲁豫在一档节目中透露,自己有严重的社交恐惧. 谁曾想到,从事主持28年,累计采访过 ...

  • 社交恐惧症的10症状,你有吗?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下面来看看社 ...

  • 逃避社交的你,真的有“社交恐惧症”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回形针PaperClip(ID:papercliptv),作者:吴三猫,题图来源:Pixels 小吴跟陌生人讲话会脸红心跳,小刘说自己参加趴体容易紧张,小张觉得隔天要当着一大堆人的 ...

  •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859: 孩子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牵挂,生与养之恩情回报的辩证法 。/儿童社交恐惧症

                           临床诊断 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和回避行为. 症状标准: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有社会回避行为. 与陌生人交往时,患儿 ...

  • 感觉自己有“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这个词儿好像挺有概括性,把不善言辞.性格内向.不善于融入集体的诸多人群囊括其中,然而细想又不全然正确.比如内向,内向的人并不是在任何社交场合都会感到恐惧,在一些熟人聚会 ...

  • 社交恐惧症很可怕吗

    一个弱点: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容易被他人的目光所累. 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不如在意自己怎么看自己,当你对自己的看待发生改变之后,你会发现,你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也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生活中,就是有这样 ...

  • 不敢“抛头露面”,我是不是得了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也交叫社交焦虑障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但是平常性格胆小.比较内向的人就一定是患有社交焦虑 ...

  • 社交恐惧症(社恐)如何才能根治?

    社交恐惧症如解决? 社恐能不能治好? 一方面是靠自己努力去克服,一方面是接纳自己的不足.想要速成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能坚持去改变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了.说根治有点太严肃了,还是说改善比较合 ...

  • 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

    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