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贡献了精子就是爹?

这是舒林的第75篇原创文章

“哎,孩子就要中考了,天天给他送饭,怪忙的!”

“哎,忙才好呀,看我家那个,真愁人。”秋秋羡慕地看着同事忙碌的身影,一想起自家那个每天上网玩游戏的儿子,不仅眉头紧锁,言谈话语间充满了对孩子的失望和无奈。

秋秋的儿子, 15岁,本该读初二,却因为沉迷游戏,经常迟到早退,被学校劝退。现在闲在家,晚上通宵玩游戏、看网络小说,白天睡大觉。

这还不算,秋秋夫妇下班回来还要给儿子烧饭、端茶、倒水、削水果,像个小皇帝般侍候着他。稍有不满足,儿子便会对爸妈纠缠不休。

有时候,秋秋会对儿子说,你该看点书啊,你不能整天玩游戏。

儿子反驳:我是未成年人,你们应该为我侍候,长大了我会孝敬你们的。

秋秋想再多说一句,孩子就会顶嘴,别家的父母都是开宝马、奔驰的,你们怎么是一般的上班族呢?

秋秋和老公便软了下来,无招可使。

秋秋没文化吗?怎么被别孩子当仆人使唤?

秋秋夫妇好歹也是混过大学的,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

现实生活中,这样家庭还不少,那些被”坏爸爸、坏妈妈“带坏了的“熊”孩子,现在已经成了父母的困扰,长大以后他们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父母。

记得李天一吧,李双江老来得子,对孩子溺爱有加,造就了李天一飞扬跋扈,目无法律的性格。最终害了自己,也坑了老爹------ 2013年李天一因涉嫌轮奸,最后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我的一位亲戚,做了一辈子教师,却养育了一个不成器的儿子。爸爸妈妈小时对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今儿子已50岁,不上班、不成家,整天靠赌博混日子,没钱就借高利贷。

退休的爸爸没有享受天伦之乐,却天天担惊受怕,疲于应付为不定期上门的讨债者。

毕竟秋秋的儿子尚未成年,烦恼也仅仅限于不上学、玩游戏,事情还有挽回的良机。可是,面对困扰,秋秋夫妇做了哪些努力呢?

妈妈的想法:找一个戒网瘾机构让孩子去管教几个月;换所远一点学校就读,培养孩子独立;让亲戚帮忙带某个地方打工、学技术:长大了迎娶一位凶悍的老婆……

有些方法秋秋已经试过,不出一个星期,孩子就跑回家了。

爸爸的态度:随他吧,长大以后自然会好的,无为而治,继续为儿子包办一切。

在爸爸眼里,15岁还没长大,也许到了26也可以是未成年,反正爸爸有工资。他就这样自欺欺人,日复一日地等待奇迹的出现。

作为家长,作为成年人,秋秋夫妇寄希望于外界的干预,没有从自己的角度采取措施。爸爸以位自己贡献了几颗精子,制造出一个儿子,就天然地做了爹,孩子会自然长大,有出息。

哦,这太low了!

孩子不肯上学,不动手做家务,没有责任感……他天生就是这样的?这是他的错?

错就错在爸妈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错就错在爸爸的懒人思维。

从孩子呱呱坠地、甚至更早,爸爸的角色就要隆重登场,相比温柔、细腻的妈妈,孩子从爸爸那里得到的是粗旷、豪放的情感表达。

当孩子会游戏时,爸爸和宝宝一起玩耍,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坚毅、果断、进取,培养勇敢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

当孩子能独立做事时,比如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洗碗,爸爸应放手让孩子独立,让他体会成功的快乐。爸爸和孩子互动,使儿子孩从爸爸的严格要求中,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日渐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

美国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强调:与无条件的母爱----你无论做错什么,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不同,父爱是有条件的-----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你将失去我的爱。所以孩子必须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父爱。

在父爱的滋润和严格要求下,在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孩子才会发展出独立的自我,才会具有健全人格。

可是从秋秋教育方式上看,爸爸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是缺位的,是一个甩手老爸,他的理念是固步自封的。借用资深奶爸蔡朝阳老师的话:这位爸爸教育观念仍停留在1980年代广大中国农村的水准。还在沿用上一世纪方法对待孩子,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这个多元化世界的发展轨道。

哪怕现在,爸爸对儿子的态度一如刚出生的婴儿。孩子可以不上学、可以尽情打游戏,可以在家里称老大。可他是可怜的、孤单的,因为他的爸爸正在“谋杀”他。

“谋杀“的过程很简单,儿子15岁了,爸爸一直把他当成一个婴儿。

儿子说妈妈帮我倒茶,妈妈不干,爸爸会说,这么点小事,我来帮他倒;儿子说我要吃新鲜水果,哪怕半夜三更爸爸也会帮儿子买,代劳儿子的一切。

爸爸的做法让儿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把他保护的严严实实,不受一点委屈,让他认为自己就是世界唯一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应该给自己让路。只要他一纠缠就满足他的所有需求,让他觉得纠缠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爸爸步步“谋杀”孩子,总有一天,儿子就会以相同的方式回报爸爸。这叫先“坑”儿子后 “坑”爹,一家人的因果都在这里了。

爸爸,别以为贡献了精子就是爹,他是你的儿子,你却在一步一步毁了他,你忍心吗?

不过世上的事情都不是那么顺利的,爸爸今日开始行动,犹为晚也。

曾经有个孩子,妈妈是家庭主妇,对孩子百般溺爱,爸爸是销售员,白天工作,晚上应酬。到了高中阶段,孩子表现厌学、厌人生,各种颓废。跑了很多咨询机构,并没有得到改变。

后来爸爸认识到是自己的错,他开始改变,一点一滴学习重新学做爸爸,推卸所有应酬、更新教育理念、对孩子不再无条件满足、陪孩子跑步健身……甚至戒掉了孩子讨厌的抽烟行为。

渐渐地,孩子重新树立起来对爸爸的信任,父子关系变得亲密,孩子逐渐发展出内心的力量。十年过去,孩子已在一上市公司任职,我见到了一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与前些年的他判若两人。而孩子的爸爸,这些年为了儿子付出同时,让他自己也完美转型,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了企业的高层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爸爸妈妈自己都放弃学习,放弃改变,还有谁会救你、帮你?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唯有改变自己,孩子才会改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