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汇总!猕猴桃5大“叶片”病害症状及防治

老刀注:为了减少消耗,促进座果,要在已能确认花芽,进行细致的花前复剪。

果实暂且不说,我们果友最容易见到问题,往往出现在叶片上,然后严重的慢慢死树。

今天带你走进猕猴桃“叶片”病害的知识海洋:

农管家大课堂——褐斑病、炭疽病、灰霉病、溃疡病、黑斑病

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在抽梢、现蕾期,发病部位从叶缘开始,发病初期,多在叶片边缘产生近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斑,在多雨高湿的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大型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后期病斑中央为褐色,周围呈灰褐色或灰褐相间,边缘深褐色,其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受害叶片卷曲破裂,干枯易脱落。

叶片卷曲,大型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

高温多雨利于侵染,果园病害传染迅速。菌丝体在寄主病残落叶上越冬,春季嫩梢抽发期,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随风飞溅到嫩叶上,萌发菌丝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

展开剩余84%

防治方法

一、彻底清园。

冬季将修剪下来的枝条和落叶全部清扫干净,结合施肥埋于肥坑中。此项工作结束后,将果园表土翻埋10cm,既松了土,又达到清洁病源的目的。最后在埋土上喷5-6波美度石硫合剂。

二、科学建园。

建新猕猴桃园时,除了重视品种丰产性和品质外,还应特别重视其对褐斑病和灰斑病两大病害的抗性。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或许上述两病的发生为害不尽一致,在此之前,应作引种观察,筛选出适宜本地推广的当家品种。在贵州,“贵长”等品种的抗性是比较强的,可供选择参考。

炭疽病

炭疽病一般从猕猴桃叶片边缘开状,初呈水渍状,后变为渴色不规则形病班。病健交界明显。病斑后期中间变为灰白色,边缘深渴色。受害叶片边缘卷曲,干燥时叶片易破裂,病斑正面散生许多小黑点。

渴色不规则形病班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芽鳞、腋芽等部位越冬。病菌从伤口、气孔或直接侵人,病茵有潜伏侵染现象。

防治方法

一、注意及时摘心绑蔓,使果园通风透光,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雨后排水,防止积水。

二、结合修剪、冬季清园、烧毁病残体。

三、采果后清扫果园,剪除病虫枝、枯枝、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虫侵染源。

灰霉病

带菌的雄蕊、花瓣附着于叶片上,叶片受害后,叶背面产生灰色霉层上有白色小点,随时间延长,接触处形成轮纹状病斑,后期病斑扩大,叶片脱落。如遇雨水,该病发生较重。

叶背面产生灰色霉层上有白色小点

幼果期发病受气象条件和果园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果果园以木桩作T形架,果园周围堆积玉米秸秆,成为病原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病害易发生。

病原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果、叶、花等病残组织中越冬。在第2年初花至末花期,遇降雨或高湿条件,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残留在幼果梗的带菌花瓣从果梗伤口处侵入果肉,引起果实腐烂。

病原的生长发育温度为0~30℃,最适温度为20℃左右。与果实软腐病相比,在20℃以下的温度中,灰霉病源菌生长旺盛。因此灰霉病在低温时发生较多,病源菌在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易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一、实行垄上栽培,注意果园排水,避免密植。保护良好的通风透光,适宜的湿度条件是果园管理最基本要求。秋冬季节注意清除园内及周围各类植物残体、农作物秸秆,尽量避免用木桩作架。

二、防止枝梢徒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夏剪,增加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树冠密度以阳光投射到地面空隙为筛孔状为佳。

溃疡病

主要危害新梢、枝干和叶片,造成枝蔓或整株枯死。染病初期叶上产生红色小点,接着产生2~3mm暗褐色不规则病斑,四周具明显的黄色水渍状晕圈。湿度大时迅速扩展成水渍状大病斑,其边缘因受叶脉所限产生多角形病斑,有的不产生晕圈,多个病斑融合时,主脉间全部暗褐色,有菌脓溢出,叶片向里或外翻。

2~3mm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病菌主要在枝蔓组织内越冬,春季从病部伴菌脓溢出,借风、雨、昆虫和农事作业,工具等传播,经伤口、水孔、气孔和皮孔侵入。猕猴桃溃疡菌属低温高湿性侵染细菌,春季旬均温10~14℃,如遇大风雨或连日高湿阴雨天气,病害易流行。地势高的果园风大,植株枝叶摩擦伤口多,有利细菌传播和侵入。人工栽培品种较野生种抗病差。在整个生育期中,以春季伤流期发病较普遍,随之转重。谢花期后,气温升高,病害停止流行,仅个别株侵染。

防治方法

一、选栽抗病品种。

二、培育无病苗接穗、芽条必须从无病区域或确定的无病果园选取。加强管理,冬季把带菌的枯枝落叶及早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黑斑病

叶片初期病叶背面形成灰色绒毛状小霉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灰色、暗灰色或黑色绒霉层,小病斑联合成大病斑,整叶枯萎,脱落。在病斑部对应的叶面上出现黄邑褪绿斑,以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或褐色坏死斑。病斑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部和健部分界不明显,病叶易脱落。

灰色、暗灰色或黑色绒霉层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有性子实体在枝蔓病部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气流传播,可通过带病苗木远距离传播。在枝蔓病部所形成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是翌年主要初侵染源,每一枝蔓病部就是翌年病害发生的一个发病中心,再行侵染。在福建,此病4-11月均有发生,以6月上旬-7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荫蔽潮湿、缺少修剪、通风透光条件差点的果园,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冬季彻底清园,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剪除病枝,消除病源。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详尽权威的农技知识请下载登录“农管家”。(请认准瓢虫标志)

如果你有更多不同观点,欢迎留言或登录农管家回复。在“农技”一栏会每天更新当下最新农事管理,找准方向,科学管控,遇事不慌张。另外在“问答”一栏,多位专家在线帮你排忧解难,轻松管理不再是空话!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老刀网络 明晓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