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真的十病九寒,但是真正理解的人不多 守拙草堂

很多疾病为什么治不好,关键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没有找到疾病的根源。殊不知“寒"和“湿”是引起很多病症的起因,认识到了这一点,再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你的疾病就有了希望。

寒气的性质

俗话说:“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寒为冬季的主气,寒邪侵入肌肤,出现表征的称为“伤寒;寒邪直中脏腑,出现里正的,称为“中寒”。黄帝内经就有这方面的记载,我们大部分疾病都是因为受寒引起的,几乎占到了99%。寒属阴邪,寒则气收。人感受寒邪发病后,可导致肌肤收缩、汗孔不开、筋脉拘急等症状。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病人主诉身上不出汗,很难受,到处去寻找治疗出汗的方法。寒又具有凝结、停滞的特性。人体的气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因此寒一旦邪侵入机体,可就导致气血运行迟滞,严重者则凝结不通而出现疼痛症状,如头痛、骨节痛、腰痛等。黄帝内经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寒性质寒凉,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寒邪直中脾胃,开始可出现呕吐清水,腹泻,腹痛,得温则轻,遇寒更重的脾胃实寒症,继而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冰冷,神疲乏力等阳气虚弱的症状。各类寒症表现不一致,一般都有怕冷喜暖,面色晄白,肢冷身凉,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脉迟,紧,眩。

湿气的性质

“湿之为病最多,人多不觉湿来,但知避寒避风,而不知避湿者多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知道避寒,但不知道避湿气,使其对人体的危害是最缓最隐,不易被察觉,往往被人们忽视,特别是生活在北方的居民,更为显著。湿气最容易侵犯人体的下半身感受湿邪而发病。“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

如外感湿邪侵犯关节肌肉,则见肌肉关节酸重疼痛,活动不利,湿气侵犯内脏可出现湿困脾胃,阻遏了脾胃气机,使纳运失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便有粘液等,妇女带下等秽浊不洁的症状。寒湿邪症具有粘着、停滞的特性,一方面表现为病程缠绵,难以速愈。因湿邪粘着、停滞与人体的某些器官,难以化解,故病程多较长,往往缠绵难愈而反复发作。“湿为阴邪,凝滞难驱”。这就是一旦患上以上疾病就很难治愈的原因,而医生则往往以减轻症状为治疗法则,没有从根本上去治疗。病从寒中生,治疗当然要以祛寒为根本,否则终生难愈。只要将寒和湿气排出去病情即可减轻或痊愈。如“月子”中不慎感受寒湿只有将寒、湿、气排除病才有痊愈的可能。

寒气的危害性

寒进入人体后导致气滞,气滞又造成血瘀,使血流减慢就会产生很多疾病,温度是决定我们健康的根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引起高度重视,在饮食起居方面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要着凉受风,防止寒邪侵入机体。在炎热的夏天开空调、吹风扇要适度,千万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用冷水洗脚、洗头,更不要过食冷物,使脏腑失和,造成疾病。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要重点讲一下寒凉饮食对人体的危害,有些人不论春夏秋冬,雪糕、冰淇淋、冷饮、扎啤不断。从中医养生角度讲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过食冷物。一定不要喝冰饮料和凉茶以及隔夜茶,俗话说"隔夜茶伤脾胃。如有胃寒的人就不要喝绿茶,如龙井茶等。应喝如普洱茶,红茶等暖茶,以免引起胃胀,胃酸等。少吃偏冷性水果,如草莓、香蕉、梨;葡萄;西瓜;猕猴桃等。过食冷物就会造成胃寒、腹寒,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我们知道了脏腑在人体生命中枢起的作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加以重视,过食冷物和偏寒性水果等,会使脏腑内的气血运行不畅,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从而引起腹胀,腹痛、胃痛、打咯、胃胀、大便不畅(便秘、泄泻)、大便粘涩、脾气暴躁、烦闷,看什么都不顺眼,抑郁症。各种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宫寒等。性冷淡,性机能障碍,口干舌燥,总想喝凉的,口腔经常出现溃疡等。腰痛、背部酸痛、倦怠乏力、手脚冰凉、神衰、记忆力减退等。

不要轻视寒气

现在很多患者包括医生都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往往一个很简单的疾病可经过各种各样的治疗,一直就是治不好,各项检查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如很简单的痤疮,总认为是皮肤本身的问题,治疗时只是用各种外擦药或化妆品,几年都不能治愈。实际上只要将脏腑的寒气排出去,让上焦之火能够通过中焦从脚下排出去了,痤疮很快就消失了,而且面部的皮肤比原来还要漂亮,面色既光亮又红润,因痤疮是由于肺胃蕴热引起的,也就是因有胃寒,腹寒使得上焦火无法从下焦排泄出去即产生了痤疮,所以治疗必须去除腹内寒气,否则费尽周折也无法消除。再比如我刚刚治疗了一个四岁半的小孩,从小走路左腿就有些跛行,两腿长短比一,经过三年多的检查治疗,始终不知道是什么病,有的认为是脑瘫,有的认为是小儿麻痹,只给小孩吃一些氨基酸之类的营养品。经过检查小孩的左腿温度明显低于右腿,肌肉弹性减低,手脚冰凉,面色灰暗,前黯淡无光,髋关节呈倾斜状态,走路时左脚跟不能着地。经过询问母亲的身体状况,有很严重的宫寒。经过在腰椎和下肢进行针灸,排出来的寒气就像是冰水一样的凉,治疗后小孩马上可以跳动、跑动,明显看出小孩的腿有力量,左脚跟也可以着地走路了,效果很明显。其实只是将寒气从身体内排除来,经络、神经、肌肉、气血都输通了,恢复了正常的循环状态,疾病马上即可治愈。

有人经常问我,寒气进到身体里为什么就排不出来呢?因为大自然是的空气是个大气压,而我们人体只是一个小气压,寒气进入到体内靠我们自身的小气压是很难和大自然抗衡的,也就很难将寒气排出来的,必须有一个特殊的方法才行。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靓丽的容貌,一定要严防寒邪的侵入,一但气滞血瘀,酿成病就必须调理,所谓调理,就是将人体内的寒邪排出体外,疏通淤塞,使气血恢复正常运行,使五脏六腑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人体就像是一部汽车要经常调试机器才能正常运转。不要等到形成疾病了再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百病在瘀,瘀则病,病则通,通则祛病。"五脏六腑好比江河湖海,一但瘀塞就会泛滥成灾,及时疏通了,水流通畅了,病就解决了。

现在医病往往只注意症状没有从多方面去考虑,应该像道家的阴阳鱼那样,看病不要只看一条直线,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考虑,要多从人体的阴阳失衡去考虑,即使是西医也没有脱离开中医的治病原则,治疗疾病的时候也经常在考虑如何调整酸碱平衡的问题,病才能看透,才能有更多的有针对性方法去治疗。在当今的疾病中,由于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寒气侵入的机会越来越多,所以寒气的侵袭是大部分疾病的根源。这一点都没有引起医学界和病人的重视!本来很多简单的疾病就是始终无法治愈,这些都应该值得医生和病人去考虑。其实最大的根源就是不敢突破新的观念,去使用新的医疗技术。社会在进步,医学在发展,医生的医疗水平随时都在更新,病人更要大胆的去破除保守思想,为的是自己的疾病早日得到治疗。

机体患有寒湿症会有哪些表现

身体患有寒湿症会表现出各种症状,这种症状西医是无法检测出来的,只能用亚健康来笼统的概括之。虽然五脏六腑没有器质型的病变,但各种症状让病人很不舒服,又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总认为是精神作用,又得不到正确和有效的治疗,会让病人患病终身而不能痊愈。寒湿侵袭到机体会有各种表现:

1;平和体制:是身体健康最正常的一种体质,平素很少患病,精力旺盛,面色红润,两眼有神,思维敏捷,不胖不瘦,身体曲线优美,对外界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很强。

2;气虚体质:气短懒言,语声低微,不愿大声说话、面色暗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唇色少华,舌淡红,脉象虚缓,易患感冒等疾病。

3;阳虚体质:身体怕冷,手脚冰凉,身体疲倦多睡多梦,喜热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这种体制的病人多发寒症,易换湿邪、肿胀、肥胖、泄泻、阳痿等症。

4;阴虚体质:手心足心发热、口干舌燥、眩晕耳鸣、失眠、皮肤发干、小便短、大便干燥、盗汗等病症。这种体质的病人易换干燥综合症、便秘等疾病。

5;痰湿体质:面部皮肤易出油、汗多而且粘涩、胸闷痰多、面色黄胖而且发暗、眼泡浮肿、小便混浊、大便溏软粘涩、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患有这种体质的病人容易患有糖尿病、中风。痰湿的特点是粘腻不爽易阻碍气血的运行,使血液变得黏稠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6;湿热体质:口渴口干口臭、身重困倦、小便短赤、大便噪结或臭秽粘滞、阴囊潮湿或带下量多味大。此种体质容易患有痤疮、痔疮、疖肿、黄疸以及代谢相关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

7;淤血体质:面色晦滞、发黑发暗、两颧易患有黄褐斑或色素沉着,可有头、胸、肋、小腹或四肢等处针刺样疼痛。这种体质容易患有痛经、脑中风、心血管等疾病。

8;气郁体质:失眠多梦、神情多烦闷不乐、常有抑郁面貌。胸肋胀满、两肋串通、或嗳气咯逆、或咽有异物感、大便偏干。此种体质的人易患有抑郁症、睡眠障碍症等。

患有以上症状就要及时治疗。治疗的关键就是排除寒湿,寒湿排出去了,经络、气、血疏通开了,气血通畅了,一切疾病就会迎刃而解,中医讲“百病在淤、淤则病、病则通、通则祛病”

俗话说:“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可见寒邪影响人体健康之甚。

六淫是: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万病不离一个寒字,慢性病的人,一般都是内寒外热,这表现在容易上火,特别是牙齿会痛,口红,头发白黄,口臭,脚气,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四肢无力,特别握拳没有放射的力量感,给人的感觉就是萎靡不振,这就是中医上所谓的阳虚,整个人没有活力,气短声低。

先看目前的这个情况,人们都是看到了外热的情况,认为要降火清热,其实仅仅看到了外热的表面现象。其实外热是因为内脏的寒气太重,把热的元气逼到外面,元气本来深藏在肾中,元气越充足的人,越收藏的很深,很牢固。不充足,自然被寒气逼,发散到身体的外层。即所谓元阳外越。

体寒的人往往比较怕冷,手足冰凉。脾胃有寒,便不敢吃偏凉的食物,经常腹痛腹泻;肾有寒,除腹泻以外还会小便清长;肝有寒,可能会气逆产生呕吐感,或头顶痛等。

寒气的来源有很多,总体可以分为内寒和外寒。寒的本质是气机静止,内寒就是因体弱造成气机无力运动,一般伴有虚证表现,如气短乏力,面色白等;外寒是由于外界寒气侵犯到机体,使机体内部的气机受阻,运行缓慢,这种情况一般会有两种发展趋势:体质虚弱者会向寒的方向发展下去,而体质壮实者,正气会和外寒争斗,争斗过程中伴随气的运行加速,会表现出热象来,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寒邪“郁而化热”。

人体有一些部位容易受寒,需要多加保护。腹部是足三阴经循行的部位,对寒邪的抵抗力较弱,所以睡觉时应注意盖好被子,避免着凉出现腹痛腹泻。其次是下肢,足三阴经是从人体下肢内侧循行入腹的,寒邪可从下肢沿着经脉到达腹部。

头部和背部是阳经循行的部位,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因为正邪在此交争,却容易出现头痛、发热等现象,因此也不能掉以轻心,平时应注意头发吹干再出门,夜里睡觉避免头背受风。

三个生活恶习,让你体内生寒气

中医讲寒气是万病之源,寒邪最伤肾,寒气重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冬季时节寒气最重,如果不能及时的排除寒气,那么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除体内的寒气呢?想要排除寒气,我们就要改掉以下的三个坏习惯。

01

忽冷忽热

频繁出入空调房,天气突变时没有及时增减衣物,都属于这种情况。寒气在体内慢慢累积,就会造成肾虚、长斑、关节炎和长痘等问题。因而,从外面回到屋里时,不要马上打开空调,15分钟以后再开,并且要保证室内外温差小于6℃,否则会引发空调病。

换季时,天气往往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寒气重,不少人后知后觉,仍然穿着单薄的衣衫,引起寒气入侵。建议晚春时勤看天气预报,外出多带件衣物,便于增减,外套一定要过腰过腹,利于腹部保暖。

02

衣服没干透

半干不湿的衣物会将它们的湿气带进身体内,从而就会埋下风湿病的隐患,没有干透的衣服还是细菌的聚集地。因而,洗衣服之后应该尽量的选用洗衣剂将其进行甩干,晾在通风的地方;在气候潮湿的南方,我们可以选择用熨斗或者是电风扇以及暖风机将其进行水分蒸发。

03

鞋底薄

鞋是直接接触地面的,倘若鞋底太薄,凉气自然会进入人体。因而,应选择有一定厚度,且以牛津、橡胶材质为鞋底的鞋,并垫上鞋垫,隔凉效果好。脚容易出汗的人,最好随身备一双袜子,在出汗脚凉后及时换上,天天晚上最好用热水泡脚,保暖活血。

另外,不少爱美的女性,在天气转凉时还穿着单鞋,有的甚至露着脚背,即便鞋底够厚,寒气依旧会从裸露的部分入侵,一定要选择包裹住脚面及脚踝的鞋。

总之,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湿气的侵袭,造成经络淤堵。

俗话说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可见寒邪影响人体健康之甚,本文讲述寒气如何致病和伤寒六经中的诊疗思路,说理明晰,值得借鉴学习。

一、内寒外热要清火?错!

万病不离一个寒字,慢性病的人,一般都是内寒外热,这表现在容易上火,特别是牙齿会痛,口红,头发白黄,口臭,脚气,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四肢无力,特别握拳没有放射的力量感。

给人的感觉就是萎靡不振,这就是中医上所谓的阳虚,整个人没有活力,气短声低。先看目前的这个情况,人们都是看到了外热的情况,认为要降火清热,其实仅仅看到了外热的表面现象。

其实外热是因为内脏的寒气太重,把热的元气逼到外面,元气本来深藏在肾中,元气越充足的人,越收藏的很深,很牢固。不充足,自然被寒气逼,放散到身体的外层。即所谓元阳外越。

二、如何去除体内寒气?去寒当用热!

如何治疗,首先去寒,寒去元气自回,元气被比喻为龙,龙要回巢是身体自然的现象。

去寒当用热;

四逆汤去肾寒;

附子理中汤去脾之寒;

小青龙汤去肺寒;

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去肝脏之寒;

桂枝干姜汤,白通汤,去心肾之寒。

这些寒气被热化,变成什么呢,水,好像冰化为水一样。如何去水,刚开始用十枣汤,这个药比较狠,叫做决堤行水,还有温柔一点的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小青龙汤都是温阳化水配合,一边温阳,一边行水,一般都是后期要做的事情。

寒气一方面化成水,一方面夺路而逃,逃跑的路线是从内到外,从肾到脾到肺到胃再到最外太阳。

逃到脾用附子理中;

逃到肺,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逃到阳明胃用葛根汤;

逃到太阳,用麻黄汤,桂枝汤。

越往外,身体的感觉越明显,也最难受,这个是身体自然的机理。

但是吃药的时间反而成反比,去肾寒至少3个月,脾也要1个月,后面就快了,太阳只要几副药就够了。好了,寒气去了,水也化干净了,身体就会有变化了。

你会发现,牙龈重新长出来了,口不红了,舌体灵活了,耳朵灵敏了,眼睛亮了,头发黑了,手有力气了,耐力加强了,声音洪亮了,喜欢唱歌了,能喝酒了,不晕车了, 获得了速度、力量和耐力。身体机能全面提升。

三、看寒邪出逃路线,如何将体内的寒气真正“逼”出来?

寒,身体之敌人,正气之虚,邪气必然盘踞阴成形,(阳化气,阴成形)表现为肿瘤,癌变,膨胀,疼痛(正气冲击寒气)。

寒气就是邪气,可能是外邪盘踞在身体的正气虚弱之处,也可能是西药,比如点滴把寒邪之气从身体的外层太阳压到太阴肺脾,导致咳嗽,食欲不振,进一步压到肾经,导致失眠,尿毒症,再压,就会到骨髓,奇经八脉。

比如白血病就是如此得的,到达于此,已经病入膏肓,非重灸不可排除深层寒气,寒气如同敌人入侵,到达肾脏,基本上身体国土沦陷,正气不能对敌。

只能往外跑,表现为身体外层的热,此热乃易位的正气,如果再清热,最后的一点正气无存,身体如同鬼体,阴寒如同冰窟,将不日而亡。

寒邪出逃大致路线: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寒在厥阴:上热下寒,精气血虚,恶梦连连,治也缓之,去寒补血,乌梅丸,当归四逆所属,治后寒退至太少二阴。

寒在少阴:睡眠质量不好,想睡睡不着,起来仍疲惫,元气外散,阴盛格阳,外强中干,治凭脉象,四逆汤,白通汤,回阳饮。治后寒退太阴。

寒在太阴:运化不力,肥胖,腹泻(因为阳明大肠有寒气,而阳明太阴相表里,葛根汤所主),咳吐清痰(手太阴肺有寒,小青龙汤之所主),太阴统用附子理中,兼少阳症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

水邪湿邪,上面用苓桂术甘汤,下面用真武汤(少阴太阴合症),可见太阴症变化多端,土火,土水,土金,土木合症随意治之。治后,寒邪基本 从少阳阳明撤退。

寒在少阳:初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降少阳火兼治太阴,纯热象不多,治后寒出阳明太阳。

寒在阳明:阳明多气多血,寒邪在此化为热邪,但是阳明太阴表里,通常不会太热,多是寒热交替,表现为大便前硬后软,严重的经年腹泻,葛根汤之所主,几付就可,实在爽。

阳明太阳合病,多肌肉酸痛,高热,葛根麻黄汤主之,一副就行,阳明寒不容易退,因为阳明为土,土不容易变迁,阳明寒退,九五之尊,全身寒邪散去, 只待太阳关口。

寒在太阳:气化不利,小便不畅,感冒发烧,温度越高,寒邪出的越多,桂枝汤,麻黄汤所属,一付就行,以防亢龙有悔。太阳寒出,痛苦不堪,然而是黎明之黑暗,如果没有此步,说明体内寒邪还没有排出,行百里半九十,打击寒邪必要全歼,不能姑息养奸。

最后说一下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 很简单,少阴太阳表里,阳明太阴表里,如果服用四逆理中之类排少阴太阴寒邪者,必然里寒出表,从少阴到太阳则表被闭住,水不能外排。

从太阴到阳明,则阳明寒气重,阳明乃大肠,这样,寒气夹水气从大便而出,必然下利,治疗很简单,麻黄附子细辛少阴太阳表里双解或者桂枝加葛根汤几付解太阳阳明,下利必除。

此过程有可能有反复,循环,总之随症而治,三阴基础打好,三阳就容易多了。

四、身体健康,正确去“寒”很重要!

此文给出治疗所有慢性病的纲要,学人自当亲身实践,则还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指日可待。发烧要挂水,现在一听挂水就想笑,三阳病虽然又快又猛,但是其实并不重,毕竟寒气在身体的外层,没有在内层三阴。

挂水其实就是盐水加抗生素,消炎的目的就是把寒气从身体的外层逼到身体的内层,好了以后必然表现出,咳嗽,乏力,食欲减退,睡眠变差的三阴症状。

三阴症状虽然体察不出来,但却是非常严重的,所谓家贼难防,人的身体本来对外层的东西感觉比较敏锐,但是对内脏的感觉就弱了,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

挂水其实是加重了病情,白血病,糖尿病,高血压其实都是感冒发烧。吃西药,挂水的结果,长此以往,身体根本就不会发烧,不会御敌了,因为自身的内脏器官全是寒气,怎么能抵抗外来的寒气呢?

如何去除身体里的寒气?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一个人只有阴阳平衡了,身体才会是最健康的,而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体内有寒气的问题,而一个人如果体内有寒气的话,身体就会出现很多的疾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体弱多病,百病缠身,容易感冒等等,因此对于那些体内有寒气的人来说要及时的调理,而调理的方法首先就是要去除体内的寒气了。

01

喝姜枣茶

人不可百日无姜,由其是对于那些体内有寒气 的人来说吃姜更能祛除寒气,由其是在淋雨之后,喝点姜枣汤更是避免寒气的最好方法。

02

拍打拉筋

拍打:可拍打肘窝、整个手臂内侧、整个头面部、两肩、手背、膝盖,严重者可拍打整个脊柱和脊柱两侧膀胱经。可用吹风机热风先吹热拍打部位后再拍打,尤其颈椎和大椎;每个部位拍打约20-60分钟。症状严重的需时更长,且需拍打多次。卧位拉筋:用拉筋凳拉筋,每条腿5-30分钟,下腿可放3-6公斤沙袋,上举腿绑3公斤沙袋。

03

泡脚

泡脚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好方法,同时也是一个去除寒气的方法,尤其是对手脚冰冷的人更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泡脚具有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的多重功效,也能疏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逼出体外;安全、无任何副作用。

04

避免淋雨

淋雨之后在人的头顶和身上有受寒的问题,如果经常淋雨的话,那么体内的寒气就会增加。

05

科学的饮食

众所周知食物有热性和凉性的区分,而一个人如果凉性的食物吃得过多的话,也会使身体会有寒气过重的问题,禁食冷,凉,寒性的食物都有可能会增加身体的湿气,因此要注意科学的饮食,由其是冬季的时候更不要吃寒性的食物,由其是一些反季节的食物都有可能会加重寒气的病情的。要以主食、热食、素食为主,少吃,不要暴饮暴食。

06

避免在潮湿的地方呆太久

如果生活的环境湿气太重的话,是很容易寒气容易堆积的。同时如果不得已要经常居住在受潮的环境中的话,那么日常也要经常把棉被,等物品经常拿到太阳底下晒。

07

避免受寒

受寒也会引起体内的寒气过多的问题,由其是在游泳过后更有可能因为受冷而引起寒气的问题。

《黄帝内经》认为,寒属于与阴,主凝滞、主收引。

寒气作为冬季的主气,最容易在气温较低或气温骤降的情况下侵入人体,与原有的阴气结合在一起,消耗人体的阳气,打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诱发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疾病。

那么寒气究竟是从何而来,我们又该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和身体需求来防寒驱寒呢?

寒从何处来:

1“熬”出寒

在中医看来,早睡很重要。每晚子时必须入睡,也就是最迟晚上十一点前就要进入睡眠。子时是阴阳交替运行的时间,又是开始阳气生发的时间。此时不睡觉助长阳气,反而消耗阳气进行活动,就等于把刚刚生发的阳气之苗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阴盛则阳虚,阳虚则生寒。

2“吃”出寒

一到夏天,雪糕、冷饮,不知是多少人的最爱。更有甚者,因为工作、生活忙碌,冬天也没功夫吃口热饭、喝口热水,渴了饿了直接冷饭、凉水下肚,水果蔬菜也从冰箱里拿出来就吃。五脏六腑还要额外消耗阳气去运化这些冰冷的食物,吃着吃着,寒就吃出来了。

3“穿”出寒

露脐装、露背装、光膀子、破洞牛仔裤……够美丽,够凉快,也够伤人。而且最容易裸露在外的腰、腹、背、腿这部位,偏偏是最怕受寒的。肩关节、膝关节是寒气最爱侵袭的薄弱之地,腰为肾之府,更是阳气生发的所在,这些地方暴露在外,哪能不受寒呀!

4“懒”出寒

动为阳,静为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常运动,气血才能不淤不堵。而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这个,在家歇着,出门坐车,上班一坐坐一天。总是不动,气血运行就弱,体力就会下降,内脏功能减弱,则寒从内生。

怎样防寒祛寒:

1运动祛寒

冬季应该适当运动,使人体内的血液流通起来。气血顺畅了,寒气就不容易入侵,才能有效抵抗寒冷对人的伤害。

拉筋、慢跑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老少均可。但是运动不能过量,过量反而会消耗阳气,一切活动都应该以微微出汗为宜。

2饮食避寒

在冷空气刺激下,人的消化系统也容易发生紊乱,引发各种胃肠问题,冬季饮食要注意不要吃生冷食物,少吃油腻、辛辣,膳食以温补、好消化为主。

涮羊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性热属火,其齿、骨、五脏皆温平,惟肉性大热也。”意思是,羊肉性热,冬天进补佳品,能驱寒补虚、补中益气,专治虚劳寒冷。北方的冬天,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涮羊肉,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民俗饮食习惯。

包饺子

相传古时候,医圣张仲景为救治冻伤的百姓,命人把一些羊肉跟祛寒的中药扔进锅里煮,取名为“祛寒娇耳汤”,为纪念这件事情,我国留下了冬季吃饺子的习俗。饺子里包着热性的肉类和各种应季蔬菜,多吃能够起到祛寒暖身的效果,俗语说:“冬天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3早睡早起

要保证阳气的生发,作息就要有规律。《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所以我们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熬夜或过了午夜1点才入睡,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阳气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第二天睡到10点都补不过来。

(0)

相关推荐

  • 玫事侃侃|万病皆从寒湿起,要注意!

    人得病,从小病变成大病,一般要经历这么几个过程: 虚→→寒→→湿→→凝→→瘀→→堵→→瘤→→癌 一开始有点小小虚弱,感觉疲劳.没有精神呀,这种时候大家不会怎么引起重视,毕竟,看看身边,大家都有这个感觉 ...

  • 寒气重、湿气大?夏天逼出体内寒湿气全靠它

    冬病夏治的观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了,很多人一过了夏至就开始展望着三伏天,想在三伏天为身体打个翻身仗,尤其是湿气重寒气重之人.三伏天贴三伏贴好处多多,想必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都了解了,三伏天还有一个三伏灸,也 ...

  • 阳虚体质的寒从哪里来?

    立冬之后,寒风一刮,天气降温了. 热水袋.电热毯,都被翻找了出来.双11的日子,也是大家置办冬装的日子. 而有些阳虚体寒的病家呢,可能,早早的,在10月里,就比身边的人,更早地穿上了毛衣.秋裤,厚袜. ...

  •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冬病如何夏治?

    为什么"冬病"可以"夏治"?夏天要"热"着过还是"凉"着过? 炎热的夏季,皮肤毛孔是开合的,艾灸的效果会更容易由皮肤作用 ...

  • 现代人真的十病九寒,但是真正理解的人不多

    很多疾病为什么治不好,关键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没有找到疾病的根源.殊不知"寒'和"湿"是引起很多病症的起因,认识到了这一点,再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你的疾病就有了希望. 寒气的 ...

  • 【十病九寒:真正理解的人不多】1

    真的:十病九寒!(真正理解的人不多) 很多疾病为什么治不好,关键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没有找到疾病的根源.殊不知"寒"和"湿"是引起很多病症的起因,认识到了这一点,再 ...

  • 真的:十病九寒!(真正理解的人不多)

    很多疾病为什么治不好,关键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没有找到疾病的根源.殊不知"寒'和"湿"是引起很多病症的起因,认识到了这一点,再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你的疾病就有了希望. 寒气的 ...

  • 十病九寒,很多疾病,用此一招,就解决了

    来源:脉脉养生 中医认为:万病寒为先,十病九寒.一旦寒邪入体,就很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缠身!寒是万病之源,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寒邪最直接的危害是会使机体处于凝滞状态.如果寒邪入侵,人总会感觉 ...

  • 十病九寒的道理,怎么理解?

    俗话说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可见寒邪影响人体健康之甚,本文讲述寒气如何致病和伤寒六经中的诊疗思路,说理明晰,值得借鉴学习. 一.内寒外热要清火?错! 万病不 ...

  • 十病九寒的道理,怎么理解?【一点资讯】

    俗话说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可见寒邪影响人体健康之甚,本文讲述寒气如何致病和伤寒六经中的诊疗思路,说理明晰,值得借鉴学习. 一.内寒外热要清火?错! 万病不 ...

  • 十病九寒!(真正理解的人不多)

    很多疾病为什么治不好,关键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没有找到疾病的根源.殊不知"寒"和"湿"是引起很多病症的起因,认识到了这一点,再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你的疾病就有了希望 ...

  • 【十病九寒:五积散-寒湿圣剂,寒湿气血痰五积主方】2

    五积散 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 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 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 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 ...

  • 【十病九寒!几秒自测是否有寒气,一招驱寒...

    [十病九寒!几秒自测是否有寒气,一招驱寒,必学!] 1.手臂寒凉----血於阻滞.气血不畅----附子理中 丸: 2.手背寒凉----脾肾阳虚----参苓白术散:   3.肚脐以下寒凉----宫寒.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