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朴处士富彦政——李家桥传奇(一)

状元公为富处士撰写墓志铭

李家桥,是浦东宣桥镇的一个地名。我关注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里,曾挖到一座明代早期的古墓,并有富处士墓志铭出土。
据《宣桥镇志》记载:“1958年,现李桥村7组社员富顺根等人在平整土地拆椁时,挖出富彦政及妻谢氏的墓志铭,夫妻各两块,都是青石,每块是0.60米的正方形,厚0.10米左右。刻有'故尚朴处士富公墓志铭’是篆文,刻有富彦政生平事迹的一块,是楷书;刻有富彦政妻子谢氏的墓志铭和她的生平事迹的两块字迹已模糊不清。此墓志铭系明宣德二年之物,记载着富彦政夫妇一生事迹,述及宣桥地区当时的隶属、历史年代和社会风貌,对探索宣桥地区的成陆年代和历史沿革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佐证。椁内实物有竹编绣花篮1只,丝线4绞,还很牢固,宛如新物,但被抛弃;碗4只,出售给旧货店,得人民币20元;金扁钗1只,交银行得人民币56元;棺木3套,材料据说是楠木,被分别改成织布机和擎板。”
该墓志铭由奉议大夫左春坊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兼修国史庐陵曾棨撰,征事郎中书舍人夏衡书丹,征事郎行人司司副四明郑雍言篆额。
曾棨 (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县人。家贫,以砍柴、帮工维生。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第一。明成祖朱棣阅其答卷批曰:“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魁天下,昭我文明,尚资启沃,惟良显哉!”授翰林修撰。是年成祖令解缙从进士中挑选优秀俊敏者28人为庶吉士,进文渊阁深造,被列为第一人。成祖又将古籍经典中读到的偏僻隐语,摘记在册,召其面询出处,皆对答如流。诏令修《永乐大典》,曾綮任副总裁,书成,升侍讲学士。永乐七年、十一年,两次扈从成祖巡幸北京,其间应制诗赋,备受称赞。永乐十二年,主考北京乡试,次年充廷试读卷官。永乐十六年主考礼部会试,升侍读学士,授奉训大夫。后诏修天下郡县志,任副总裁。馆阁中,自解缙、胡广后,重大文告、条例,多出自其手笔。宣德五年充廷试读卷官,参与修撰太宗、仁宗两朝实录,受赐金织袭衣和银币等奖赏。宣德七年病逝,赠礼部左侍郎,谥襄敏。体魄魁硕,爱饮酒,人称“酒状元”。病危将绝时仍呼酒痛饮。 

曾棨 (1372—1432)
永乐朝红人、状元公曾棨为上海县海边乡下的一名处士撰写“墓志铭”,这个“面子”是很大的,可见这位富处士不一般!

“上洋之海”力证上海得名正源

状元曾棨撰写的富彦政墓志铭,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笔者参考《浦东碑刻资料选辑》《宣桥镇志》及有关图照等,整理碑文如下:

“故尚朴处士富彦政墓志铭

奉议大夫、左春坊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兼修国史、庐陵曾棨撰。

征事郎、中书舍人夏衡书丹。

征事郎、行人司司副、四明郑雍言篆盖。

洪熙元年冬十一月之廿三日,淞江富处士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二。期以宣德二年四月初二日,卜葬所居之西高阜之原。前期其孤奉其先友金文鼎所为行状,请余为铭,()弗获辞,按状,处士讳忠,彦政其字也。世居上洋之海,鹤沙蔚为望族。曾祖贵,祖友谅,父文达,三世隐德弗仕。母殷氏,有贤行。处士生甲辰之六月十日,自幼端谨,髫龀时其言动已屹然如成人。祖母王氏钟爱之,日加训诲,甫十龄,遣从乡先生张明复游,克自勤励,以知所趋向。稍长,问学益进,蹈履笃实,乡邻皆嗟异之。其治园田、营居第,皆若不经意而井然有序,视先世有加焉。闲居独处,志意泊然,若不关世故者,至其仓卒之间,应事接物,裁决如流,略无凝滞,皆若素定,人服其通敏。性不好华靡,家虽丰裕,而布衣韦带不异庸人,尝自号曰尚朴,人亦以是称之。其教子必延致名师,处姻族尤尽恩意。僮奴卑贱未尚加以呵叱,乡邻贫者赒之以财,饥者赈之以粟,死者与之以棺,四方贤士大夫、缁流羽士款其门者,莫不馆谷而赆遗之。寺观桥梁,有废毁者,辄捐己资为之修葺,淡然无德色。既得疾,临终呼二子告之曰:'吾平生勤俭暨好施予,皆出于天性,非勉强干誉也。今乡邻有假贷不能偿者,悉取其券焚之,使我瞑目地下无遗憾矣。’二子如所言,翌日遂卒。初娶谢氏,继秦氏,皆先卒。子男二人。曰丙,曰奂,俱谢出也。孙男二人,谌,谧。女二人,蘩,蕴。惟处士好善乐义,涪沉州闾。安于恬淡,而无所外慕。至其宽厚和易而仁惠之施周于乡党者如此,岂非所谓一乡之善士者欤?是宜有铭,铭曰:俭以约,而所施则博;裕以丰,而其志则冲。惟善之积,惟义之为。令德遗芳,以永于垂!”

这块墓志铭,给我们提供了上海成陆和得名的可靠历史资料。其云:“淞江富处士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二”“世居上洋之海,鹤沙蔚为望族”,说明李家桥地区当时属松江府上海县管辖。“上洋之海”,是上海得名由来最有说服力的佐证——上海现存最早的县志,弘治《上海志》(1504年成书)也记载:“上海县,称上洋、海上。旧名华亭海……其名上海者,地居海之上洋故也。”也说明至少在明代前期时,无论官方和民间,对上海、上洋、海上,“上洋之海”“海之上洋”等称呼都有共识;“上”是与“下”相对的方位词,不是动词。
另外,鹤沙也不是单指下沙镇一块地方,新场、南汇等也属“鹤沙”,是鹤沙的一部分,或称为“南鹤(下)沙”;笔者认为,这也或是南汇别称“南沙”的由来。

尚朴处士富彦政体现古代上海人风范

富氏“世居上洋之海,鹤沙蔚为望族”。富彦政,名讳忠,字彦政,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祖上三代人都很有学问和德行,但没有做官。母亲姓殷,很贤德。祖母王氏,很宝贝他,时时以教诲。小富很懂事,行为很端正。刚满10岁,到本乡张明复老师处求学,学习很刻苦,志向与众不同。
富彦政以经营祖上留下的田园为生,对当官不感兴趣。他也没花特别的心思打理家业,但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家业更为兴旺。
他喜欢闲居独处,两耳不闻窗外事。但他不是书呆子,碰到突发的麻烦事,无论多难,总能一件件、一桩桩快刀斩乱麻,处理的自然顺遂。他的聪明决断,让大家心服口服。
富家很富,但富彦政不讲究吃穿,喜穿布衣,和乡邻没啥区别。自号“尚朴”, 乡里人就叫他“尚朴处士”。
富处士教育儿子,必定礼请名师;对亲戚、族人,照顾十分周到。家里的奴仆,从来不加呵叱。贫困的乡邻,常常给予周济:青黄不接、揭不开锅的,送点粮食;死了人无力落葬的,施与一副棺材。四方游学之士、和尚道士慕名上门拜访的,他都款留他们,管吃管住;走的时候,送与盘缠。遇到寺庙损坏,桥梁塌断,他总想办法筹钱修复。做了这些好事,他也象没做一样,“淡然无德色”。62岁时年老发病,临终前,他把二个儿子叫到跟前吩咐:“我一生节俭,乐于做好事,这些都只是出于天性,并不是要人家说我'好’。如今,乡亲邻居们有向我借钱不能还的,把那些借条统统烧掉吧。这样,我在地下也可瞑目了!”他的儿子照做了。第二天,富处士与世长辞。
富处士求真尚朴的一生,感动了曾棨,状元公在墓志铭的最后动情地写道:“惟处士好善乐义,涪沉州闾。安于恬淡,而无所外慕。至其宽厚和易而仁惠之施周于乡党者如此,岂非所谓一乡之善士者欤?是宜有铭,铭曰:俭以约,而所施则博;裕以丰,而其志则冲。惟善之积,惟义之为。令德遗芳,以永于垂!”

富彦政处士,真是我们上海地方上的一个大善人啊!

息讼保安桥(俗称李家桥、媳颂保安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