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终如始 则无败事
《道德经》有云:“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故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普通人做事经常由于不能善始善终,往往会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做事只有做到敬终如始,这样才会少有失败的情况发生。
敬终如始的道理,常见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典籍中。《左传》有云:“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意思相近的说法,还有《礼记·表记》里的“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汉代刘向《说苑·谈丛》中的“慎终如始,常以为戒”,唐代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里讲的“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等等。
这些古训都在告诫世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开始时仔细谨慎,在过程之中毫不懈怠,自始至终保持一种热度和韧劲,如此便不易出现失误乃至失败。
谈敬终如始,首先要探讨始与终的辩证法。
荀子说,“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有始就有终,有生就有灭,终而复始,生生不息。北宋理学家程颐曾在《周易程氏传》中写道:“夫有始则必有终,既终则必有始,天之道也。圣人知终始之道,故能原始而究其所以然,要终而备其将然。”他认为,始与终相接相续,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和谨慎,相机而动、顺势而为,才算得上智者贤人。
敬终如始、善始善终,才能成就事业。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一次次做对选择。
泰山半山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与险峻的山峰相比,这段平路无需攀登、路平地阔,游人爬累了,大多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他们选择的方式是不贪恋、不停步,敬终如始,继续向前,直至登顶。
成就事业除了要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态度,还需要水滴穿石的韧劲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否则临事而惧、见异思迁,就会像《资治通鉴》中提到的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一样,前半生“智勇忠信有足称者”,但盖棺论定时却被评价为“罪又甚焉”。
敬终如始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价值取向。我们应始终谨记,在前进道路上,要时刻防止胜利在望的自满和不思进取的懈怠,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敬终如始。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绝不能有停停步、歇歇脚的念头,必须时刻牢记敬终如始这一修身之要、成事之道,以顽强的毅力、不变的初心,矢志不渝、不懈奋斗,如此才能成大事。
(旭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