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看好成都学区房
4首先我这篇文章会刷新很多人的认知,同时也会提升各位的房产投资素养与子女的教育思维。
最近赶上幼升小,高考与中考,所以我切合时间送上此文。
何为学区房?就是因为你有这房子,所以你能去特定小学读书的资格。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给大家科普了如何辨别真·学区房https://mp.weixin.qq.com/s/1gB2xsm4uWib68EPm1Qhtg。
学区房只谈公立,不谈私立,因为私立的门槛就是资金门槛与关系门槛。非房子门槛。
既意味你坚信学区房那一刻起,你就是坚信公立教育。公立教育肯定是受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方向走的,始终会被教育部一切政策牵头。我是一个爱关注教育政策的人,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家长在小孩出生那一刻都自认为自己可以把小孩培养成人中龙凤,即便家长自己是个文盲,小学生。我看过无数教育失败的案例,那些家长都会吹一个牛逼打自己脸“当初xx出生,我就发誓要让他xx”,结果呢!所以中国人自信这点真的超级有趣。我总结这些家长就是根本没有科学的教育思维与方法,只会凭自己主观感觉去乱整。
接下来切入正题。
这里先抛出观点——大城市的学区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贬值。所以现在鼓励去买学区房的我觉得都非蠢既坏。因为这玩意儿风险真的很大。而且还浪费钱。
一.关于学区房设计漏洞
学区房一直都是城市中产阶层的一个舆论痛点。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更好的公立学校,用同样的学费获得更优质的公立教育资源。怎么获得?买学区房,只要买到了好学校的划定的分区,就能进入好的学校。可是这几年似乎又不一样了,稍微被追捧的学校,报名人数多,学位不够,就开始抽签了,就算买到了好学区,也未必会进入心仪的学校。比如攀成钢的成师附小分校学位不够,所以马上要建设个新的盐道街分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一切的秘密都藏在学区房划片算法的设计错误上。
在讲这个算法错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众的学区房购买方式。就拿最先设计学区制度与成熟的北京来说,只隔一条马路,相同质量的房子,一个不是学区可能就只值1000万,另外一个是学区的房子可能就要价值1200万,甚至1500万了。买学区房的人真的是愿意多花500万给孩子读书吗?顶尖的私立小学一年也就20万的学费。他们多花这500万是认为自己的房子只要一直是学区,就一直值钱。别人家的孩子要读好学校,也要高价来买自己的学区房。我家孩子读完书入了学,我完全可以把这套学区房再高价卖出去啊。而这样的操作思路,就导致了学区房设计算法崩溃。我们来看一个小学应用题。假设一个S城里面只有甲乙两个小学,甲好乙差,各自每年可以招收500个学生。S城每年出生的小孩都是1000人。所以每年都有1000个孩子入读小学。现在城市管理者把城市分成两个区块,甲乙区块里各自预估有500个孩子。你家在甲区,就去甲学校,在乙区就去乙学校。大家相安无事,就近入学。可是这个情况能维持吗?不能。就像我上面举的例子,甲区因为是学区,所以房子会变得特别紧俏。大家去甲区买了房子就在甲校上学,孩子入学后再高价卖掉。学区房炒的一浪比一浪更高。今年甲片区有800个适龄孩子要上学,乙片区只有200个了,怎么办?让甲学校收800个学生,乙学校收200个?当然不可能。因为孩子,是要老师教的。甲学校更好,是因为他们的师资和硬件更强。乙学校虽然差,也是拿政府钱建的学校,老师都有编制。你只给他们200个学生,岂不是要有一大批老师吃闲饭不干活了?所以各地都因地制宜推出了很多政策来给这个算法打补丁。比如规定好学校的学区每6年只能登记一个学习位置,家长要在这个区域当中住满一定年数,才能优先入学。可是现在这个学区房系统还是维持不下去了。因为大环境变了,我们国家各地的新生儿都在变少,我国2016年出生1786万人,到了2018年就只有1523万人了。仅仅两年,人口就变化了15%,预期的入学人数也会大幅度的改变。上面应用题当中那个“S城每年出生的小孩都是1000人”的大前替已经维持不了了。而且这个变化并不是各地均匀减少的。大量的年轻人从农村涌入城市,借助户籍政策的变化获得了户口。他们的孩子有了户口之后在自然也会随着父母来到二线城市安家落户读书,而农村里的很多学校慢慢甚至都招不到人了。人口的形式和遇到的问题完全不同,所以制定政策也会完全不一样。最近的数年时间我们会暂时执行一个过渡方案来缓解问题。其中北京上海的房地产因此面临的形势最为严峻。所以很多人即使买了学区房也不一定读的到学区。因为学位非常紧俏。当然可能会闹事,但没办法,而且你玩不过人家的。一旦学区没法保证入读,就失去学区溢价,跌幅也非常大。
之前成都是三线,人口不多,感觉不出学位紧张,因为成都人口是增长的,会越来越紧张,所以学区房的价值也会越来越折扣。很多人会说咋北京学区房根据人口增长会这么紧俏,因为北京是北京,不是成都,而且成都发展起来刚好赶上了教育利空。
所以成都在有段时间吹风了划片,我当时说今后没有学区房,都是学片房——就比如拿合江亭来说,天涯石,龙王庙,锦官驿在一个片区统一摇号,当然大家都想去读天涯石。一个板块对应几个学校,但最后入读不是一个房子对应一校,是板块内一个房子对应多校。这种政策今后一定实施,房价走势对老破小来说不利,失去了绝对光环,但对区域的房价是利好。
所以给大家总结——学区房的溢价是政策溢价,政策变了学区房自然就跟着变。而且政策上压根就没有所谓“学区房”的说法。公共资源,随机抽签的方式很可能越推越广。因为人口越来越多。
二.目前公立教育的改革利空
大家为什么要买学区房?因为渴望自己小孩得到好的教育!无论投资者还是接盘侠,这是初衷。一切违背初衷或者初衷失效的,对于这个产品都是质变。而学区房对大家的感觉就是教育资源好,但公立教育现在也越来越不友好了,因为我们要推行阳光教育与教育减负。说好听点——不应试教育强调素质教育,说不好听点——大家要会玩,少学,学基础就行了!给大家几个新闻感受哈!
我这里给大家强调一个教育理念,也许有些家长不认同,你不认同也没关系,因为我很清楚你思维很混乱才不认同。我觉得中国教育本质还是科举,就是应试教育,因为任何考试都是分数门槛,即使是公务员考试,我对教育的敏感度是非常高的,你在中国搞教育,脱离不了宏观的框架,就如同我在学区房识别文章里写了一段话,你的教育理念与目标难道是让小孩去读普高还是中专?检验一个小孩教育的一切都是在学校上,很不幸我们中国所有好学校都有分数门槛。分数的本质就是应试。我也可以给你提供个去国外读书的思路,但国外高中还好,你钱花得多,中介请好,还不查你背景,但好的大学都是可以直接认高考分的,还要查你在国内的教育背景。
所以你在中国读书,应试能力必须培养起来。
上面给大家看得教育减负,理念是很好,不要让小孩教育负担太大,吧啦吧啦一堆,不聪明的家长就真信了,但你们是不知道本质的逻辑在什么地方。我这再给大家看一个新闻!
高职扩招100w啥概念?啥样的人才会去读高职?中考失败的,高中都考不上的。我很理解这个政策,你人人都想读本科坐办公司,谁去修车,美容美发,开拖拉机啊,而且这些需求才是大头,写字楼的小白领准确来说对社会价值并不大。
我总结,减负与阳光教育的实际作用——就是弱化公立学校学生的应试能力!!!!!让你小孩不得不妥协去读高职,因为分数摆在那。最近有个谣言很有趣
但你教育局倒是给我说哈三圈层非中心城区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啊,我只知道成都总体初升高录取比例是50%!
所以本质就是阳光教育与减负是为了我国分流更多学生为高职学校扩招铺路的。为了让更多小孩今后读高职。所以只有拿公立小学开刀了。在我的小学读书,肯定按照我的方向培养。
如今小学的减负,中学的减负,弱化应试能力。
你小学都不能排名,你小孩实际啥鸟样你知道么?他自己清楚么?最后你去考试,那个要排名的,最后你才发现,哟嚯。
而且理论上来说,你减负了,升学考试的难度应该越来越低啊,咋尼玛没这方面的新闻呢?我只听说题越来越难了,送分题都没有了,所以教育的玩法就是考验越来越难,培训越来越水。
所以我一直不看好公立教育的原因是,初升高意味你有50%的概念被灭掉。而且你还要面对竞争不受政策影响可以放开玩应试教育的私立学校!!!
这个时候有人给我扯有些公立学校非常注重考试应试,比如胜西小学,我也知道那学校作业多,我自己也有这个的学区,现在很多公立为了避免减负咋操作的?让你家长改作业,布置作业。你看人大代表都不开心了。你再牛逼的小学咋喜欢跟政策斗啊?分分钟改革你。
而且这里我也要给大家提一下,很多小学现在之所以还给你这么玩,因为老师的绩效不同,特别在高中,初中,你上了几个重点,都是和年终奖之类挂钩的,因为也要成绩,但长远来看。公立是减负改革的,所以有些老师操心让你家长去承担,长远看,一旦公立放弃这种绩效,老师就可以彻底放飞自我了。你孩子就没任何压力了。这种改革要多久?没准明年就开始了,反正减负第一枪已经打响了。
所以慢慢有钱的家长会越来越清楚公立教育的弊端,长远看学区房会越来越没有教育价值。因为生源整体是下降的。很多逗比想当然,啥学区房一定生源好?我有胜西,川大附小,天涯石,成师附小的学区房,我一定让读这4个?no,我偏偏要去读成外附小。因为成外英语比这几个好,公立普遍一周2节,蒙彼利埃即使4节都不够,人家私立普遍每天都有。成都这种环境下,真有点钱的大多都去读私立去了,公立的主要群体其实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家长,还有民工,周围的土著。
我上面给大家看得是我国整体学区房的思维。所以我非常不建议一些家长为了让小孩读书花个几百万几千万去买套所谓的学区房,你这几百万可以去读很多非常好的私立学校了,还有结余去给你小孩买套房投资。效果绝对比你公立好很多。
接下来给大家说下成都,这里更惨。我为啥不看好成都学区房。首先我非常清楚一切教育的指向是大学!大学!大学!为啥有寒窗苦读12年,你上了大学就自由啦这种说法,我们所有家长都希望小孩读个好大学,今后才能找个体面工作。所以任何一个省我们都谈大学的机会才是最靠谱的。
我非常不理解二线城市去谈学区房,我觉得这是东施效颦,为了炒作一个房子而炒作,二线没有一线的资源,还没一线那么大的机会,因为谈到高考就是教育公平,为啥都说江苏,河南,山东高考恼火,其实四川也恼火。我们来看看中国家长教育的终极目标——211,985。
知道为啥苦逼么?因为考上这些在不同省的升学难度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一直说我国谈学区只有上海,天津,北京可以谈。其他地方没法谈。因为整体就给你压制了,1.47%与4.44%的概率如同抽奖一般。在大环境下我们都是团灭的。因为概率压制。你小孩在四川受教育,永远去追求那1%左右竞争机会。如果不谈应试教育的学校,是没办法脱颖而出的。成都与绵阳的几率估计大一点,城市重本率有20-30%,但绵阳可以复读,绵阳的学校你为啥不去炒?绵阳房价不高啊,而且教育限制没成都那么狠。因为绵阳入学门槛不高,而且绵阳这地方把教育当产业化在搞。很多应试上比成都还先进,不过大机会比不过成都,比如绵阳那地方最好的绵阳中学就只有和新加坡国际交流最多,完全没法和479比。
很多家长不希望小孩从小和自己一样考试辛苦,不过资源就如此有限,你对小孩的希望与要求是好学校,那他肯定要去参与竞争!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你要玩一个小时那么就要少学一个小时。世上很多东西都是单选题,理想化的思维很害人。
我这里给各位家长一个预警,今年高考人数突破一千万,年年人口增加的原因就是现在可以二胎了,其实以前在计划生育条件下,这一代读书机会是很大的,因为新生儿彻底压制人口,但现在放开了,所以今后读大学竞争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难考,真的,特别在大城市配合职高扩招,现在北京很多父母985毕业,娃儿去读中专的,阶层落差非常大。今后大趋势也是如此,所以我一直让大家把教育的心态摆正,虽然你不摆正,结果也会照样。
有时候我也觉得现在的孩子与家长很苦,比如最近幼升小
这里给大家看看,成都家长都想让小孩去的嘉祥
重点是啥——英语,数学,然后再给你看看公立幼儿园的限制
意味老实读公立幼儿园的根本就没法做题,因为你教都没教过,天生脑补?很多家长还抱怨现在幼儿园太少,公立的还要找关系,还有想方设法送进公立的,其实我觉得这些家长还是知识匮乏,我压根就不稀罕公立,因为英语与数学,拼音都不教,我送进去就是为了省钱?
有个朋友想买绿城凤起潮鸣,觉得周围学校资源不错,确实不错,但我给他说你买这个如果要考虑教育资源就out了,我说这附近你去看哈成外幼儿园,小学,很近,他恍然大悟。
所以越往后面,公立教育体系会只为兜底教育与义务教育服务,就是你能读书就好了,而且这种限制下对老师也是利空,你读再好的学校其实最后都是要落实到人去教,好学校就有好老师,但公立学校老师始终是编制养着的,编制就这么点儿,肯定要压缩。对政策的串联非常重要,很多都是组合牌
我不知道这些是真的不,但压缩是肯定的,因为财政负担。好的老师一定想挣更多钱,但公立不让老师挣
所以所有方向都是想把优秀老师逼出编制内,去自由市场happy赚money。体制内就是稳定,暴富在大环境下太难了。红包也要看小孩家长的实力。如果被抓就饭碗没了,所以不要去抬杠谈灰色收入。我相信大部分人有风险意识与算得来账。
这里给家长一些策略。
1.公立教育一定要配合校外补课来进行,但校外补课的花费没准和你读私立差不多。公立入学也可以靠关系与交钱读的。没必要花个几百万买套学区房。
2.一流私立>一流公立≈二流私立>三流私立。其中最尴尬的就是二流公立,完全不知道啥玩意儿。因为有些私立的校风非常差,教师也一般,完全是问题儿童集中营。
3.教育投资是无底洞,不要太爱攀比,心态要放好。家长就是孩子的起点,要认命。读书这个东西真要看天赋与家长教育习惯的培养。你孩子确实能读就投资,不能读认命,反正你不认最后结果也会让你认,由不得你,就是损失多少的问题。现在职高的工资很多是比本科还高的。现在补课太尼玛贵了,一般中产承担得起很多也折腾不起,送来送去的,所以很多家长不敢生二胎。
我非常不建议家长为了让小孩读书去买套学区房,因为资金门槛是百万起。学区房看总价,总价越低越好。我宁愿拿买学区房的钱拿来读好私立,剩下的去投资一套地段与潜力好点的房子。
有学区房的也不要急于抛,因为本人家里由于年代原因,来成都早,学区房还是有那么几套,还不差的学区,给大家说哈学区房的操作策略
1.学区房早先成本一般很低,大多处于核心区,所以出租一般比较容易。拿来当祖屋算了。
2.配合今后的租售同权,学区对租客的帮助会很大,因为大方向今后租客也可以根据租房读书,没准可以在租金上获利,比如你娃想读书,给我签5-10年合同。
3.学区一直是市场火热时的概念,韭菜很多的,特别信息不对等人傻钱多的韭菜,趁火热高抛了算了。
4.等拆迁,现在成都的中优政策,很多片区特别是两河片区拆迁力度很大,比如天涯石与东城根小学的房子在17-18拆迁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