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医话 | 广州考生:心好乱,这个假期如何能过好?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
2021年,对于广州的高考学子来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考前疫情的反弹,给临门一脚的考生带来很大冲击。高考结束后,本该是美好又放松的假期,又因为疫情的原因,愣是参杂了焦虑与不安。
特别是高考成绩即将公布,考生们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儿,在这种煎熬的情况下,考生如何尽快调节因成绩导致的身心不适?在疫情背景下,接下来的假期又该如何安排?接下来编者将为大家带来几点建议:
建议一:合理看待高考成绩
常言道:“考试成绩公布,有人欢喜有人愁。”这是常见的现象,不管是考生自己还是家长们,都需要正视合理看待高考成绩,面对不同情绪反应的考生们,我们可以这样做:
焦虑型:勇敢面对成绩,将自己的心态调适到选择学校及专业当中,积极进取。必要的情况下学会自我放松,寻找身边的资源倾吐自己的焦虑烦恼并积极寻找目前成绩下最优选择。家长则不过多询问,保持正常状态,既不要冷淡也不要过分殷切,以免给考生增加心理压力。
放纵型:“放纵有边,松弛有度”。即便成绩优秀,不担心择校择专业的问题,考生们要尽早回归有规律的生活,减少考后生物钟突然变化造成的身心伤害。考生可以尝试在这段时间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学习更多的技能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自己从“被别人照顾”向“自己照顾自己”转变,为将来的大学生活做准备。
抑郁型:考不好的考生得有心理准备:高考并非人生唯一的道路。当出现负面情绪时,及时找家长、朋友或同学进行倾诉,若无效的情况下,可寻求学校心理老师或医院心理医生的帮助。家长得知成绩后,多与孩子沟通,注意观察其行为举止,减少给孩子的压力,陪伴孩子平安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建议二:疫情在家也要充分发泄情绪
发泄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可能在疫情背景下,许多方式会受到限制,比如旅行、聚会等。因此,编者给大家介绍两个非常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即使被“关在家”也能轻松实现情绪释放。
音乐治愈自己。美妙的旋律、多变的音色和扣人心弦的节奏节拍,能焕发出人类精神世界特有的魅力,唤起同感,引起人们共鸣,从而对人类心身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和疗愈作用。闭上眼睛,听一首喜爱的歌曲,让情绪在音乐中释放与宣泄,使积极的情绪强化、消极的情绪排除。长期有效地欣赏音乐,可以帮助解除不良的心身反应,陶冶性情。
居家运动获益多。在疫情的背景下,虽然外出被限制,但是如今网络发达,生活便利,居家也可以享受运动带来的激情与快乐。比如室内瑜伽、跳绳、徒手运动如深蹲、仰卧起坐以及运动操等等,物质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尝试跑步机、动感单车等运动方式。运动锻炼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舒缓大家紧张、焦虑的情绪,还可以提高夜间的睡眠质量。同时运动对免疫系统中的淋巴循环还有促进意义,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因此疫情期间,运动锻炼也不能懈怠。
建议三:充实自己,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第一时间会选择去放松,尽情地去释放自己,但是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整个人空虚、疲惫,甚至会有一种无价值感。这时候,找点事情做,去充实自己,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8小时之内的工作,决定我们的社会角色,而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却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除了日常必要的工作、学习之外,考生还可培养一个甚至多个积极乐观的爱好。
简单的爱好:阅读一本好书或文章,种花培育植物
复杂的爱好:学习一种自己喜欢的外语,如英语、日语,练习绘画、书法;
放松的爱好:烹饪、唱歌跳舞、象棋、乐器等等。
主持人何炅曾说过:“我特别怕闲下来之后,我就安逸了,安逸了就很可怕。”大学的学习氛围与过往很不一样,大多以自觉、自我管理为主,如果假期习惯散漫安逸,进入大学生涯后,同学们就很有可能会继续散漫,甚至逐渐堕落。相反地,如果在这个漫长的暑假能够做到适当安排自我充实的活动,能帮助自己更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氛围与状态,迎来自己学生生涯的第二个高峰。
建议四:寻找支持,增进与家人的沟通
疫情在家,意味着考生们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沟通相处。高考过后,考生们有许多感慨,十二年寒窗苦读,其中的心酸、痛苦,喜悦、期待,还有迷茫与彷徨等复杂的情感,剪不断、理还乱。这时,建议大家可以更多的跟家人分享,让家人了解你的想法,这也是培养有效沟通的基础。特别是在选择大学、选择专业的重要节点上,再加上疫情变化的冲击,加重了负面情绪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家人予以正确的引导。
除了家人以外,知己、朋友、老师、学姐学长等,都是大家身边的资源,通过分享与交流,能让情绪得到宣泄的同时,树立自我的信心与方向。
高考后的假期很长,对于考生来说,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既是一个情绪的调试过程,也是一个为未来铺垫的过程,希望考生们能尽快调整好状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给自己争取一个轻松快乐且充满意义的假期。
李 艳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师承北京广安门名中医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在中医学术和医德医技方面深受名老中医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伤寒六经”“脾胃论”为主的中医理论指导体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脾胃论”相关理论指导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关疾病。
接受过系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治疗等各流派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种疗法,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各类神经症、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亲子关系异常、职业适应困难等各类心理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建科14年来,发展迅速,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9人,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人次超过30000,纯中医药治疗率接近95%,有效率达80%以上。
心理睡眠专科针对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一些疑难杂症。并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
科室临床诊疗过程重视躯体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根据个体需要,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有选择性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开展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针灸等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 陈彧媛
执行编辑:杨晓雁
审核校对:何明坤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