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心城市如何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请输入正文
一、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国际型城市的核心能力
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指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吸纳、凝聚、配置和激活城市发展所需战略资源的能力。国际城市的优势产业往往具有对产业链、价值链及全球市场的控制力,其资源配置能力、创新能力越强,越会吸引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组织或专业服务机构等主体集聚。依托优势产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通过延伸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国际城市实现对资本、创新、人才、信息等资源的全球配置,成为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资源配置中心。因此,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核心能力,也是区域中心城市走向国际城市的必经之路。
二、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面临的新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强化创新战略部署、推动制造业再崛起;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各国以原创新兴产业发展攫取新的产业主导权;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日益复杂化;我国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战略,提倡包容性增长。从国内来看,我国大力推行新一轮改革开放,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迈入以创新性和开放性为特征的新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新一轮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加速了各个城市间的竞争。
三、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战略方向
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与经济发展形势,构成了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带来诸多重要战略机遇,也提出了诸多严峻挑战。为此,我们提出六个着力点,概括起来就是“有基础、有主体、有平台、有网络、有枢纽、有环境”。通过全面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扶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建设高能级开放创新平台、深度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强化国际枢纽服务功能、营造开放创新环境,实现资源全球高效配置、要素有序自由流动。
1
“有基础”:全面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当前国际竞争的核心仍体现为产业主导权之争,因此,产业主导权是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关键基础。超前布局天空海洋、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超级材料和核技术等未来战略前沿领域,全面提升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领域,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同时贯彻国家新一轮开放发展战略部署,构建现代产业国际合作机制,推动产业链全球布局。
2
“有主体”:扶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突出本土跨国公司作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核心主体地位,支持具有一定经验规模和综合发展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品和自主品牌的本土企业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发展成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鼓励其发挥产业组织者作用,带动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一并走出去,形成集群式跨国经营模式。通过探索设立并购基金、直投基金、过桥基金等市场化基金,搭建商务服务联盟等,鼓励支持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绿地投资、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国际合作等活动,以境外资本运作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
“有平台”:建设高能级开放创新平台
优化资源要素的跨国配置,关键是要有实实在在的高能级大平台。要围绕三大维度谋划建设开放创新大平台,增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积极争取国家自创区、自贸区、自贸港等开放创新平台,强化开放、创新、国际化等功能,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创新引领区。搭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承办、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国际展览、国际赛事。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境外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平台,形成一批紧密融入地方发展的资源配置平台。
4
“有网络”:深度嵌入全球创新体系
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资源链接能力突出的优势,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积极链接美国、欧盟、以色列等全球创新高地的创新资源,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海外技术并购、跨国技术转移,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全面融入全球创新链。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基础上引进培养一批高端人才,探索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加大对跨区域创业者及产业组织者的支持,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留环境。
5
“有枢纽”:强化国际枢纽服务功能
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合作,要以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重点,以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为关键支点,打造海上、陆上、空中、网上四位一体的国际大通道,努力构建沟通沿海内陆、联结境内境外的桥头堡。区域中心城市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以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为关键支点,打造海上、陆上、空中、网上四位一体的国际大通道,提高与国内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通达率,拓展区域腹地与货源市场,打造国际贸易物流中心。
6
“有环境”:营造开放创新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区域中心城市要对标国际先进地区,全面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监管体系化和服务规范化,争创国家级开放创新试点,形成有利于营商的制度环境。根据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实施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科技招商、新业态招商等新经济招商。完善国际化服务设施布局,高标准建设国际化社区、国际学校和国际医疗机构,完善涉外公共服务,健全外籍人士出入境管理和华侨回国定居制度,形成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运用国内外各类新闻媒介和平台,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END
本文版权归长城战略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请输入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