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究竟是谁发现的?张伯礼讲了一个笑话,却引发无数人深思!
我国是一个无神论的国家,这在很多外国人看来,几乎被等同成为了无信仰的国家。事实上,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有信仰的, 只是中国人信仰的不是什么上帝耶稣耶和华,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敬畏的就是历史。文天祥曾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的就是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好名声。谭嗣同曾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达的也是不愿背负千古骂名。
所有中国人都希望能够名垂千古,死得重于泰山,而不愿遗臭万年,死得轻于鸿毛。但真正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姓名而被后人所知的,到底还是少数人,即使连屠呦呦这样的国之重器,也曾经差点不为人所知。
>>国之重器屠呦呦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从小生活在浙江宁波的一户书香门第之中,她的父母对她十分喜爱,取《诗经》当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里的“呦呦”作为她的名字,足见其父母之用心。
正因为父母对其之宠爱,屠呦呦在5岁的时候就早早被送去了幼儿园,那时候正是兵荒马乱的1935年,屠呦呦能够读书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而屠呦呦也很珍视这种幸运,在学堂之中十分刻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到了1951年的时候,屠呦呦就考入了北京大学,进入了北大医药系进修。
毕业之后,屠呦呦进入了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前身)当中工作,此后屠呦呦开始了自己的医学研究之路。她先后对半边莲、银柴胡等等中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科学的方法、确切的数据道出了各种中药的药用价值、作用机理和应用方法,逐渐成为了中医医药研究领域的专家,接连出任科技组组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等等职位,堪称国之重器。
>>青蒿素在非洲
自古以来,疟疾就是对人类威胁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曾经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直到现在还依然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非洲等落后地区,疟疾依然还在肆虐,每年都要夺走无数条鲜活的生命。
这种情况,直到19世纪才有所好转。1820年时,法国科学家佩尔蒂埃跟卡文托从金鸡纳树皮当中发现了奎宁这种对抗疟疾极其有效的化学成分,人类终于第一次得到了可以跟疟疾直接对垒的利器。而到了1944年时,美国化学家伍德沃德跟德林又人工合成了奎宁,并在后来不断合成了效力更强的人造奎宁,疟疾从此也就不再可怕了。
但随着奎宁开始被大范围使用,引起疟疾的疟原虫的耐药性也不断提升,现在的奎宁类药物对疟疾的治疗效果早已大不如前,人类急需一种新的药物来对抗疟疾,而青蒿素就是奎宁的接班人。
大约是21世纪初时,美国医学家米勒致力于帮助非洲人民治疗疟疾的事业,但是因为奎宁药效的衰减而颇有些有心无力。而与此同时,米勒却发现非洲的疟疾发病率却大大下降了,追根溯源后米勒发现,这是因为一种来自中国的药物在非洲开始大量使用的原因,而这种药物之中的主要成分,就是青蒿素。
于是,米勒继续追查,最终找到了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于是,在2015年时,屠呦呦以青蒿素发现者的身份,得到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跟青蒿素的名字,也终于响彻了整个世界。
>>无名伟人屠呦呦
但屠呦呦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在青蒿里面发现了青蒿素,并且对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在1972年时就提取出了青蒿素,在1973年的时候更是合成出了比天然青蒿素药效更强的双氢青蒿素。可是她的名字,却是通过被外国人的喇叭喊出来之后,才让中国人对屠呦呦这个名字了解了的。
而在米勒寻找屠呦呦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屠呦呦的同事,曾经送屠呦呦去国外领奖的挚友,曾经在采访当中将这个故事说了出来。
当时米勒通过药品追溯的时候,找到了整整7个机构,这些机构都跟屠呦呦有青蒿素研究方面的合作,在米勒问到青蒿素是谁发现的时候,这7个机构纷纷积极自报家门说是自己发现的,让米勒一时之间陷入了迷惑的境地。
而当米勒再问第二贡献人时,7个机构却都说出来了同一个名字——屠呦呦,于是米勒当即去溯源各种论文和相关资料,发现屠呦呦才是当之无愧的青蒿素发现者!这才有了屠呦呦后来的诺贝尔奖。
>>结语
而这个故事,一时之间也引起了无数人深思,如果不是米勒刨根问底,屠呦呦这样伟大的人,可能就会被放在历史角落之中少人知晓了。虽然屠呦呦女士可能并不十分在乎这些虚名,但是这存在一个价值导向的问题。
像屠呦呦这样的国家重器默默无闻,而那些逃税的、代孕的、劈腿的所谓明星等等,却有如跳梁小丑一样天天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之中,明明无才无德却名利双收,这难免会让很多人寒心。
如果以后的孩子,在回答“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时,不再想要做科学家,做研究者,做航天员等等,而是清一色地想要做明星、网红、哗众取宠者,那无疑是我们所有人的悲哀啊!
赞 (0)